[加油]1973年,寧波女知青攜農(nóng)村丈夫回城探親,一進門,丈夫兩眼直直地看著墻上,指著照片上的人說:“這是你父親嗎?”女知青回答:“是呀!”丈夫一驚,隨后提出離婚。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及時看到更多內(nèi)容,點個'關注”,下期故事更精彩
[比心])
黃麗萍出生在一個寧波的軍人家庭,父親是一名軍官,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她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年少的時候,黃麗萍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家里條件很好,她也是長姐,受到家人的寵愛,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上大學,以后過上體面的生活。
1969年,黃麗萍高中畢業(yè),她聽說許多同學都要響應國家號召,去邊疆支援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起初,黃麗萍覺得那里環(huán)境惡劣,自己一個城里人去也幫不上忙。
但是看到同學們的熱情,她也被感染了,決定跟隨大部隊,到北大荒插隊鍛煉。父母雖然擔心,還是支持女兒的決定。
臨行前父親叮囑黃麗萍一定要吃苦耐勞,不要丟了家里的臉。
火車開往北大荒的路上,黃麗萍和青年男女們聊得很開心。
可一下火車,寒風刺骨,黃麗萍才發(fā)現(xiàn)那里荒無人煙,條件極為艱苦。他們住在簡陋的泥土房子里,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睡在笨重的炕上。
黃麗萍一個城里嬌生慣養(yǎng)的丫頭,哪里干過這么重的活兒,起初手上起了好多水泡,干活也很笨拙,她想念家里的美味佳肴和舒適的小床。
隊友們也多半來自城市,大家都不習慣這里的生活。有幾個女孩子承受不了,就提前回城了。
黃麗萍也想過回家,可是想到父親的囑咐,她咬咬牙決定留下來。通過和本地農(nóng)民的接觸,逐漸學會了各項農(nóng)活。
她愛漂亮,每天還梳著漂亮的麻花辮。性格開朗活潑的她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了隊里的開心果。
這些年,政府在北大荒建設了不少居民點,原先簡陋的茅屋也改建成可居住的房屋,還建起了集體食堂。
北大荒的條件逐漸好轉(zhuǎn),也來了更多的新移民。黃麗萍成為了一名稱職的女知青,種地技術嫻熟,成了隊里的標兵,村里的大媽小姑都夸她能吃苦,又心靈手巧。
26歲那年,隊里來了個新記工員馬小飛,也是60年代響應號召來插隊的,他長得英俊帥氣,父母都在縣城工作。
馬小飛追求黃麗萍,兩人終于走到一起。1973年,馬小飛和黃麗萍登記結(jié)婚了。馬小飛非常疼愛妻子,盡管家境不富裕,但他想方設法讓黃麗萍開心。結(jié)婚兩年后,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小寶。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
1973年,政策放寬,黃麗萍可以回城探親了,她立刻動身回家,想給父母一個驚喜。臨行前,她囑咐馬小飛一定要細心照顧好孩子。
火車上,黃麗萍激動地握著丈夫的手,離家越近就越興奮。馬小飛看出妻子家境不凡,心里有些緊張。
一進黃麗萍家門,馬小飛看到墻上掛著一位軍官的照片,立刻認出那是著名的黃思深將軍。原來岳父居然是這么了不起的人物,馬小飛自覺無法與之比肩,一時很沒有安全感。
黃麗萍的父母親非常高興女兒回來,也很喜歡女婿和外孫,他們熱情招待馬小飛,讓他感覺像回到自己家一樣,黃思深將軍雖然性格嚴肅,但對女婿很和善。
臨走時,馬小飛還是建議黃麗萍留在城里,和他離婚,這樣她就可以過上好日子。黃麗萍聽后非常生氣,她說自己的家已經(jīng)在北大荒了,和丈夫、孩子在一起,才是她的幸福。
黃思深將軍也開導女婿,讓馬小飛放心,黃麗萍自己選擇的道路就是最好的。
回到北大荒后,黃麗萍繼續(xù)深耕這片土地。隨著年齡增長,她已經(jīng)不再年輕氣盛,但仍然勤勞能干。
三個孩子也長大成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快樂。馬小飛后來當上了村支書,生活漸漸寬裕起來。
他們一起見證著北大荒的巨大變化,也積累下了深厚的感情。
那些青蔥歲月在北大荒留下的汗水與淚水,成就了她們不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