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之源
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心慌、失眠、頸肩不適,頭昏、健忘、耳鳴、耳聾、眼花、視力疲勞、顳下頜關節紊亂、精神障礙等,許多難治、反復發作的疑難病癥,怪病,都與環、樞椎有關。
●易發病
環椎以齒狀突為軸轉動,完成頭部的大部分轉動功能,這種天造地設的靈巧結構,也正是該關節穩定性差、易發生半脫位的根源。
環樞關節半脫位的類型非常復雜,僅以環椎偏位為例,可有向前、向上、向下、側向、旋轉,加上復合偏位有十八種之多。
●病因
引起偏位的原因,有先天畸形,新舊外傷,尤其震蕩及揮鞭樣損傷,長年不正確的姿勢,咽喉部的感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椎周軟組織如關節囊的炎性水腫。
●病機
☆壓迫神經
環樞關節錯位,壓迫枕大、枕小神經、耳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引起枕、頸部疼痛。
☆壓迫C2脊髓
壓迫第二頸髓處的脊髓束,刺激三叉神經脊髓束,引起前額、眼眶、太陽穴疼痛。
惡心中樞位于第二頸髓處,易由頸髓受壓迫刺激而產生惡心。
☆壓迫頸上神經結
環椎橫突旋轉向前或后,壓迫、牽拉交感神經干的頸上神經節,頸上神經節位于第二頸椎橫突前方附近,易受環樞關節半脫位或炎癥刺激的影響,頸上交感神經受刺激可引起椎動脈痙攣,由內耳前庭的缺血導致眩暈。
☆壓迫迷走神經
壓迫頸動脈鞘及附著的迷走神經,影響來自頸部交感神經的心叢,產生心悸及血壓異常。
壓迫到副交感神經,引起內分泌紊亂,那就更是怪病叢生了。
☆壓迫椎動脈
部分人群有椎動脈溝環及椎動脈的先天畸形,十分容易引起椎動脈的受壓,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一部分人稍有偏位,即癥狀嚴重,痛苦難忍。而有的人偏位嚴重,卻依然談笑風生,可見每個人對環樞關節錯位的反應不一。
●局部軟組織損傷
環樞關節位置長期改變,易致頸椎、枕部肌群的殘余張力性損傷。發炎、攣縮或痙攣均可使變硬的肌肉壓迫椎動脈,長期肌緊張還可使肌肉及周圍軟組織纖維化形成粘連、水腫,其中最重要的肌肉是頭上斜肌和頭后大直肌,而斜方肌、半棘肌、提肩胛肌除參與壓迫外,還可引起環樞關節位置繼發改變。環樞、環枕關節囊炎性水腫亦同環樞關節位置改變互為因果,這些軟組織的僵硬、緊張可引發頭、枕、頸、肩部的疼痛,常被診斷為偏頭痛或血管緊張性疼痛。復位環樞椎既可解除壓迫,也可緩解肌緊張。
●診斷
環樞椎錯位的診斷須仔細測量,有的病人移位很小,卻有嚴重的眩暈、惡心、頭痛,并伴有較重的體征,可能與炎癥較重、急性發作、個體差異有關。
環樞椎錯位的復位較易,但穩定性較差,需頸枕部軟組織的平衡做防護,功能鍛煉可作為較好的配合,許多人需多次復位。
如果有上述癥狀,就可在風池穴、“后腦勺”處摸到腫脹,壓痛劇烈,當然如果在耳下、下頜角后觸摸到偏移的環椎橫突或樞椎的棘突,那就可以蓋棺定論了。
確診則需要拍頸椎的環樞椎張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