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哲(讀史專欄作者)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出現(xiàn)眾多人物和事件,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組成歷史的必要條件。而如今我們再仔細閱讀這些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巧合和輪回,所以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那些很巧合而又有意思的事情。
01、漢高祖斬白莽,一劍分兩漢
劉邦,歷史上第一位從底層打拼出來的皇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漢朝,漢從此成為了我們?nèi)A夏名族的名字——漢族。
劉邦劉邦出生于沛豐邑(今徐州豐縣)中陽里,長得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胡須很漂亮,左邊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平時不拘小節(jié)。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能干活,沒有收入。
后來,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而我們要說的就是發(fā)生在這個時候的一件事。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就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愿意跟隨他一塊走。劉邦乘著酒意,夜里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
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眲钜炎?,說:“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趕到前面,拔劍要去去斬大蛇。
而那條大蛇見狀卻說:“你若斬我頭,我便篡你頭;你若斬我尾,我便篡你尾?!苯Y(jié)果劉邦從大蛇的中間斬去。
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劉邦繼續(xù)往前走了幾里,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這就是有名的劉邦斬白莽的故事。(參見《史記·高祖本紀》)
如果故事僅僅到這里,你只會覺得這是封建帝王為了美化自己而編的故事,但是,在200年后發(fā)生的事情,卻讓人驚呆了。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這就是著名的的“王莽篡漢”。
王莽的新朝只維持了短短的15年便被推翻了,隨后取而代之的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
現(xiàn)在我們看一下,西漢的起止時間是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而東漢的起止年是公元25年—公元195年,共計195年。兩者國祚時間上相差不是太多。
而篡漢的王莽的名字的莽又和蟒字同音,所以很多人都說王莽就是當年的白蟒轉(zhuǎn)世,由于劉邦是從中間砍斷的它,所以它從中間篡漢,分成了西漢和東漢。
也許有人會較真說,既然是中間篡漢,怎么兩漢的時間都不一樣呢?只能說劉邦他老人家,當時都喝醉了,哪能砍得那么準,有誤差唄!
02、宋太祖和宋太宗兩兄弟輪回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宋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定都汴梁(今河南開封)。
按理說,皇帝死后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兒子接替皇位,但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死后,最后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趙匡義,也就是后來的太宗皇帝。
由于趙匡胤去世的突然,皇位又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而他的兩個兒子后來又相繼非正常死亡,很多人都是人為是其弟弟趙光義所謂,也就有了“燭影斧聲”、“金匣之盟”等一些說法。
我們在這里對這些不多闡述,主要說一下后來發(fā)生的事情。
宋太宗死后沒有再傳位給自己的兄弟,而是讓自己的兒子接班,然后開始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直到后來“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其眾多皇族和大臣被俘,后來的宋高宗趙構(gòu)南渡,在臨安建都,史稱南宋。
據(jù)說趙構(gòu)在逃跑的過程中,由于驚嚇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兒子趙旉三歲就夭折了,這也意味著他再也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了。為了江山的傳承,他只能在家族中過繼一個孩子。
由于靖康之變后,太宗皇帝一脈的子孫不是被俘就是死亡,僅剩趙構(gòu)一人,所以最后趙構(gòu)從太祖皇帝的子孫中過繼了兩個孩子(也有說高宗時常夢見太祖問他何時還位給自己這一支),其中一個叫趙昚的繼承了皇位,就是后來的宋孝宗。
正所謂別人的東西早晚都是要還的,你不還,子孫后代也得幫你還了。
這時候我們看一下,太宗皇帝一脈,從宋太宗到宋高宗一共9個皇帝,宋太祖到宋末帝也是9個皇帝,兩宋一共18個皇帝,北宋9個,南宋也9個。
北宋太祖開國,其余都是太宗一脈;而南宋開國是太宗后人,其余都是太祖一脈,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兩家一家一半。
03、李家和朱家,冤家對頭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大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頂峰,無論從各個方面都是空前絕后。
但是,就是這么一個強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那一天。公元907年。一個叫朱溫的(爹媽沒文化,取名很坑人),逼迫唐哀帝退位,隨后自己稱帝改國號梁,史稱后梁。
稱帝后的朱溫并沒有放過唐哀帝,而是殘忍的將其殺害。而李家和朱家成了仇家。
然而,冤仇并沒有結(jié)束,760年后,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被一個叫李自成的人,于1644年給滅了,而逼得崇禎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縊。
姓李的和姓朱的可真是冤家對頭,幾百年來,是一報還一報。
04、坑爹二代
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需要有人去繼承下來,幾千年以來都是這樣。然而,每個王朝在傳到第二代的時候,從來就沒有過順利的接班,總是會出現(xiàn)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具體如下:
秦朝——二世,秦二世意亂,天下揭竿而起,秦國亡。
漢朝——二世,八年呂氏專政。
晉朝——二世,八王之亂。
隋朝——二世,隋煬帝驕奢淫逸導(dǎo)致天下大亂。
唐朝——二世,唐太宗發(fā)動宣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子孫。
宋朝——二世,宋太宗,燭影斧聲。
元朝——二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因 “禪位事件”憂郁成疾,英年早逝,后由其子繼承。
明朝——二世,太子朱標早逝,朱允炆繼位,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
清朝——二世,皇太極去世后,其子豪格與其弟多爾袞爭奪皇位,后由福臨撿漏繼承。
以上都是以大一統(tǒng)朝代為例,那些小的政權(quán)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每個朝代建立之后,隨著第一代領(lǐng)導(dǎo)人的逝去,進入第二代的時候,幾乎是沒有一次順利的傳承,總是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其中有好的發(fā)展,也有壞的發(fā)展。
歸其原因就是,一個新生代的朝代建立,其很多制度和法令都處于建設(shè)中,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而繼承人的傳承方面也是如此,這就造成了每到第二代時,就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
0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上面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中國五千來的歷史發(fā)展,五千年以來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都是在大一統(tǒng)到大分裂再到大一統(tǒng)再到大分裂......的循環(huán)當中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首先是夏、商、西周的大一統(tǒng),然后到了東周(春秋、戰(zhàn)國)的分裂,之后是秦漢的大一統(tǒng),秦漢之后是三國鼎立,三國之后是西晉的統(tǒng)一,西晉后是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分裂,隨后又是隋唐的統(tǒng)一,之后發(fā)展到五代十國(也有稱五代十一國)和宋、遼、西夏、金的并立,最后是元、明、清的大一統(tǒng)。完全是按照那八個字發(fā)展的。
以上所述都本人 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處,望多多批評指正,我們不是歷史的專家,我們是歷史文化傳承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