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免疫濁度技術
一、免疫濁度法基本原理
免疫濁度法是可溶性抗原、抗體在液相中特異結合,產生一定大小的復合物,形成光的折射或吸收,測定這種折射或吸收后的透射光或散射光作為計算單位。
二、免疫比濁法的特點:
1、自動化免疫分析穩定性好,敏感性高(達ng/L)、精確度高(CV<5%),干擾因素少,結果判斷更加客觀、準確,也便于進行室內及室間質量控制。
2、自動化免疫分析快速、簡便,結果回報時間短,便于及時將各種信息向臨床反饋,又可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利于大批量樣品的處理。
3、自動化免疫分析能更好地避免標本之間的污染及標本對人的污染。
4、自動化免疫分析可利用多道計數器、測光儀,同一份樣品同時測定幾十種和臨床有關的分析項目,血清用量少,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
三、免疫濁度法分類
(一)透射光免疫濁度法
透射光免疫濁度法是個極簡便的方法,測定方式是測定入射光因反射、吸收或散射后的衰減,讀數以吸收光單位(A)或OD表示,這種A值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率。
(二)散射比濁法
散射比濁法應用越來越多,且有替代其他免疫定量法的趨勢。散射比濁的原理是根據雷利(Rayleigh)公式提出的,當復合物較小時(<3*10)呈全透射,透射與散射相當。當復合物大于入射光波的1/20時,形成不對稱前向散射,在90o以前的角度測量散射光皆取得最佳效果,散射光的量代表復合物的量。
1、終點散射比濁法
2、速率散射比濁法
速率法的靈敏度與特異性都優于終點法,前者的靈敏度比后者高出3個數量級之多,但終點法穩定性好。所謂速率,是在某單位時間內形成大于3*10以上的復合物量(不是積累數),當儀器測定到某一時間單位內形成的速率下降時,即出現速率峰,該峰值的高低,即代表抗原的量。
速率散射比濁法有三大特點:
1、時間快,一般在30-60s之內就可完成測試;
2、比較準確,因其測定形成速率,抗原多,
速率快;
3、節省試劑。
(三)粒子強化免疫濁度測定法
粒子強化免疫濁度測定法的基本原理是,選擇一種大小適中,均勻一致的膠乳顆粒吸附或交聯抗體后,當遇到相應抗原時,則發生聚集,單個膠乳顆粒在入射光波長之內,光線可透過。當兩個膠乳顆粒凝聚時,則使透射光減少,這種減少的程度與膠乳凝集成正比,當然也與抗原量成正比。
四、免疫比濁法的臨床應用
(一)檢測項目
1、免疫功能監測:免疫球蛋白G、A、M,免疫球蛋白輕鏈κ、λ,補體C3、C4測定。
2、心血管疾病監測:載脂蛋白A、B,脂蛋白(a),C-反應蛋白等。
3、炎癥狀況監測:C-反應蛋白,a-酸性糖蛋白,觸珠蛋白,銅藍蛋白等。
4、風濕性疾病檢測:ASO、RF、CRP
5、腎臟功能檢測:尿微量白蛋白,a-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轉鐵蛋白,免疫球蛋白G等。
6、營養狀態監測: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
7、凝血及出血性疾病的檢測:抗凝血酶Ⅲ,轉鐵蛋白,觸珠蛋白等。
8、血腦屏障監測:腦脊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A、M。
(二)免疫濁度法測定中應注意的問題
1、偽濁度的影響
偽濁度形成原因很復雜,主要是抗血清含有非特異性的交叉反應性雜抗體成分;增濁劑濃度和反應時間掌握不當;樣品本身的濁度處理不當;試劑的污染和變質;器材尤其是比色杯等不夠清潔等因素。
2、非特異性散射光的影響
免疫濁度法經常受內源性光散射的干擾,為避免這些非特異性光散射的影響,應用透射比濁法時需保證抗體組分在3%以下,散射比濁法需保證在 0.5%以下。
3、鉤狀效應的影響
鉤狀效應存在于各種免疫測定方法中,在免疫濁度測定中也十分明顯?,F在很多儀器已具有檢查鉤狀效應的功能,一經發現便可對樣品稀釋后復測。當病人癥狀與檢測結果明顯不符時,應懷疑其存在。
第二講 固相酶免疫測定技術
一、固相酶免疫測定的原理和類型
(一)ELISA的原理
基于抗原或抗體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結合在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保持其免疫學活性,抗原或抗體的酶結合物既保留其免疫學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
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后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故可根據呈色的深淺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極大地放大反應的結果,從而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
ELISA可用于測定抗原,也可用于測定抗體。在這種測定方法中有三個必要的試劑:1、固相的抗原或抗體;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3、酶反應的底物。根據試劑的來源和標本的性狀以及檢測的具體條件,可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