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進一步發力工業互聯網。
5月18日,上海代市長龔正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原則同意《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升級 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并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擁有廣闊產業前景。
此前3月24日,還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上海就提出將打造工業互聯網2.0升級版。
實際上,上海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率先發布《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和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明確頂層規劃設計;率先和工信部簽署《工業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城市;推動松江區獲批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效應不斷增強……
上海對工業互聯網前瞻布局尤其體現在和海爾 COSMOPlat(當時還沒有中文名卡奧斯)的合作上。
2017年6月29日,上海市政府與海爾集團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海爾將在上海松江區投資建設上海區域總部暨“產城創”上海基地,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加快推動“上海制造”邁向“上海創造”,為上海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和全球先進“智造”高地、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以及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兩年之后,2019年9月20日, COSMOPlat卡奧斯國家級雙跨平臺創新應用體驗中心正式啟動,并現場發布了海爾COSMOPlat的中文名“卡奧斯”。
這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卡奧斯總部落戶上海。(詳見《海爾決定留在青島》)
(海爾空調互聯工廠,來源于大眾日報)
1
今年3月,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主持《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發展規劃后,青島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爾COSMOPlat的存在。
2020年1月10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共有18家企業入選,其中有6家位于中國,分別是海爾、寶鋼、福田康明斯、強生、寶潔、濰柴。
至此,全球燈塔工廠網絡已拓展至44家。海爾成為唯一一個在全球同一個國家擁有兩座燈塔工廠的企業。
從中可以說明,海爾COSMOPlat的確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中都算是領先者。
順便說一句,海爾COSMOPlat一步步的成長并不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取得的,而是完全在市場化競爭中突穎而出。眾所周知,中國的家電產業幾乎是市場化競爭最激烈的制造業之一,海爾和美的等品牌直接和全球的一線家電品牌廝殺,在市場化中練就了敏銳的嗅覺。
不夸張地說,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一大半底氣來自于海爾卡奧斯。
據大眾日報報道,青島將卡奧斯打造成工業互聯網領域“阿里巴巴”的設想,已經得到了全省的支持。前不久召開的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上,省委主要領導明確指出,動員全省企業都來用足用好海爾卡奧斯平臺。
眼下,青島正全力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推廣到膠東半島五市、黃河流域、東北地區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迅速集聚優質資源、增加平臺數據量,推動早日登頂“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2
但卡奧斯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阿里巴巴”的夢想,要想在青島實現,顯然要面臨更大的困難。
(近年來青島工業總產值變化)
青島自身的工業應用場景有限(2018年工業總產值和利潤已經降到2010年的水平)、種類集中在原材料加工等低層次制造業、高層次研發人才吸引力有限、工業基礎軟件等生態配套少……等等,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上海的優勢在于長三角整體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集群更加成熟、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打造更加方便。
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及品牌500強研究》中,先進制造業TOP50城市中,長三角有19個城市上榜。
尤其是上海,在自身工業存量已經足夠強大之下,仍在持續發力工業投資。
(上海2018年制造業各類別指標)
2019年,上海工業投資增長11.3%,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而且,新增加的工業都算得上先進制造業,上海全市制造業投資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一批大項目的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1.1%。六個重點工業行業投資增長24.2%。其中,生物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79.0%,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48.5%,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投資增長36.6%,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投資增長12.9%。
相比于在青島賦能食品、紡織等原材料加工為主的制造業,在上海對汽車制造業、精細化工、電子信息制造業的賦能無疑更有價值。
海爾COSMOPlat剛落地松江,就獲得了兩個重量級用戶——滬東重工,專注于船舶動力系統研發制造的央企;保隆科技,物聯網及傳感器領域的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車排氣尾管供應商之一。
同時,上海這樣一個容量更大、競爭更激烈的市場也會促使海爾卡奧斯不斷正視自己的短板,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所依賴的智能裝備、自動控制、工業協議、通用PaaS、高端工業軟件等關鍵環節上打造自己的生態。
據媒體報道,卡奧斯所在的松江也吸引了用友網絡、明匠智能等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近200家,已經形成了產業支撐體系。
3
齊魯晚報曾在改革開放40周年前夕專訪張瑞敏,當時他說,他現在焦慮的是,海爾走出了從0到1這一步,但從1到100,步子邁得還不快。這件事一定要有結果。
海爾COSMOPlat最先成功復制的幾個樣板,金鄉大蒜、淄博建陶、榮成房車,煙臺禽肉出口龍頭企業春雪食品和海爾COSMOPlat簽訂長達7年戰略協議,都是山東的傳統產業。
但張瑞敏希望問的是,更關鍵的從1到100,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土壤和環境,才能更快推進?
齊魯晚報的報道中給出的答案是,要到工業基礎深厚,各種資源要素最集中、創新最活躍、制度創新最前沿的地區去,找生態伙伴,找最優秀的人才,找用戶,找錢,找政策紅利。
上海這樣一個產業環境,這樣強大的經濟腹地,是其他地區無法望其項背的。
這些資源聚集能力非常強的地區,一旦確定走高端制造業的路子,步子會邁得特別快。這樣的速度,正是海爾在引爆物聯網生態窗口期急需的加速度。
一邊是正在舉全市之力甚至全省之力支持的青島和山東,一邊是各種要素最優質、最集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和長三角,卡奧斯面臨著艱難選擇,或者說布局優先級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卡奧斯還是應該走出青島、走出山東,在更活躍的市場中競爭成長。
畢竟,海爾永遠是青島的,卡奧斯是海爾的,但卡奧斯可以是上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