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古鎮“儻駱古道”
?
?
漢中市洋縣有蔡倫墓、華陽古鎮,若是好玩,最好還是華陽古鎮,同樣可以看到秦嶺四寶——熊貓、朱鹮、羚牛、金絲猴。
華陽古鎮“儻駱古道”的牌坊
意外邂逅儻駱古道
高山平谷中的華陽古鎮位于千年古道儻駱道上。
這個以青山為屏,盆地為基,具有明清古韻的安靜古鎮,給了我意外的驚喜。
古鎮上看到“儻駱古道”的木制牌坊,確定這個古鎮就是秦嶺五大古道之一的儻駱道現存最完整的一個驛站時,便對這個群山環繞,兩河夾流的古鎮更添敬意。
儻駱道又名“黨駱道”、“駱谷道”,由北自南,起點在周至縣西駱峪,向西南經厚畛子,越興隆嶺,沿酉水河,經華陽至洋縣,翻越秦嶺出儻水谷,至漢中盆地。
古道全長約240公里(又說425公里,《通典》載:“漢中去長安,取儻駱道,凡652里”)。
儻駱道修通于三國時期。彼時劉備雄踞巴蜀,以漢中為軍事前沿,隔秦嶺與曹魏分庭對峙。山高谷深,人跡罕至,便于藏兵,運輸軍事物資,且行程較短的儻駱道,北指關中腹地,南抵漢中門戶,成為當時最理想的軍事要道。
但是,在秦嶺五大古道中,儻駱道因為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附近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五六座高大支脈,也是最艱險的一條。
儻駱道翻越太白山附近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五六座高大支脈,也是最艱險的一條
儻駱道上的歷史傳奇
在蜀魏對峙其間,秦嶺中的儻駱道,就像一道公正無私的獨裁者,誰也不偏袒,誰也討不到便宜。
公元224年三月,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十萬大軍,從儻駱道入侵蜀國。由于蜀軍堅守儻駱道南段關隘,加之道路艱險,糧草輜重供給不足,曹爽不僅無法速戰速決奪取蜀國,還損兵折將,最后不得不無功而返。
公元257年,蜀國大將姜維從儻駱道北伐曹魏,前鋒已達周至縣南,魏軍卻死守不應戰,加之魏大將鄧艾馳援,姜維不得不撤回漢中。
公元262年,司馬懿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蜀國。命大將鐘會統兵十余萬兵分兩路,分別從儻駱道和子午道南進。由于諸葛亮去世后,蜀國軍事防備日漸式微,儻駱道上已無駐軍防守,魏軍長驅直入,最終滅了蜀國。
儻駱道在唐代最為興盛,成為官道,官員任免,回京述職,多走此路,路上曾經遍布亭帳館舍,“三十里一驛站,十里一郵亭”,商旅為主,以備軍需。
大雨襲來,華陽古鎮倉促奔跑躲雨的居民
公元783年,唐德宗為避戰亂,就是由這條道逃到漢中,扎住在南鄭。
約公元880年,唐僖宗次由此向南逃竄,入蜀避難。
因為逃跑首先要講究效率,安全倒是其次,因此都取道儻駱。
德宗長女唐安公主因受不了逃跑的勞頓,逃至洋縣暴病而亡,年僅23歲。如今,在洋縣縣城西40里馬暢鎮,尚有公主墳。
二十一家同入蜀,唯余一人出駱谷。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杜甫《過駱谷》
據說是當年杜甫走過儻駱道,聽聞一家二十一口入蜀避難,只剩一人勉強活命,其余或跌崖暴死,或不堪疲憊染疾而亡,心生憐憫,于是做《過駱谷》詩以抒胸中無奈傷痛。
雨后的儻駱道華陽段山洪滔滔,威震山谷
相傳,楊貴妃并沒有領命受死,而是取道儻駱道至漢中,從漢江漂流到長江,又從長江漂流到揚州,最后飄洋過海去了東瀛,就這么一路玩漂流,成為唐文化在東瀛落地生根的模特和傳播者。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郵驛松弛。
南宋初年,烽火連綿,金兵所到之處,大焚驛舍,鋪兵逃散,郵驛中斷,儻駱道不復當年繁華。
再后來,隨著政權中心東遷,經濟中心也隨之遷移東南,儻駱道隨即廢棄。
此后,通往關中東南方向的藍武道,成為秦嶺南北繁華驛路,儻駱道被遺忘在歷史煙塵中。 (節選自賈云峰/孫小榮 撰文 攝影: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