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正文:
人口吸引力代表城市競爭力已成為業界共識,人口聚集為城市帶來效率優勢與規模經濟的同時,也將為城市帶來更多的住房需求。
在全國人口總量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城市與城市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的人口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近兩年重點城市“人才政策”頻出,部分城市“引才”效果顯著,但在大城市普遍放開落戶限制之后,下一個人口增長高地又將會在哪里?
人口流向:東部發達城市群人口吸引力仍然較強,中西部核心二線城市強勢崛起,全國人口遷移呈現“3+6”新格局
圖:2011-2018年全國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布圖
從2010年以后全國人口流動趨勢來看,東部三大區域仍是人口主要流向地,而中西部人口增長以核心城市為主,全國整體形成“東部三大區域+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的人口增長格局。
東部發達地區人口持續聚集,粵港澳+海西、長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成為三大人口集聚區域。這三大區域經濟起步早、先發優勢明顯,一直是人口流入較為集中的區域。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深圳、廣州,人口吸引力保持領先,近8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量在30萬左右。長三角城市群僅上海、杭州年均人口增量超10萬,但整體人口吸引力較強。京津冀城市群中,天津雖然近兩年人口增長放緩,但8年平均值仍超過30萬,石家莊年均人口增量近10萬。
中西部地區早期人口流出較多,但近年來隨著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核心城市就業崗位與收入水平提升,對周邊區域吸引力進一步凸顯,重慶、鄭州、武漢、成都、長沙和西安6座城市近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均超10萬人。
2018年津滬人口止降轉增,引才政策效果顯著,西安、杭州、成都等熱點城市新增常住人口超20萬
圖:2018年代表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萬人)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從2018年最新數據來看,2017年人口負增長的上海、天津人口規?;厣?/strong>,分別增長5.5萬和2.7萬人;而北京2018年常住人口為2154.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6.5萬,人口規模繼續縮減。
近兩年,廣深以及重點省會城市人口增長較快。廣深作為一線城市,對人口持相對開放的態度,2018年兩地常住人口分別新增40.6和49.8萬人,排名全國前兩位。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長沙等重點省會城市在“引才政策”帶動下,2018年新增常住人口也超20萬,增長迅速。其中,西安新增常住人口達39萬,僅次于廣深。同時,產業的發展也對人口有明顯的集聚效應,如杭州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2015年至今,即使在落戶門檻不低的情況下,人口同樣保持較快增長。
除一線以及熱點省會城市外,佛山、珠海、阜陽、茂名、廊坊等城市,或受益于城市群帶動,吸引人口流入,如佛山制造業發達且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利好帶動,2018年人口凈增25萬,且近兩年人口呈加速流入趨勢。或因人口基數龐大帶動新生常住人口快速增長,如阜陽常住人口規模達820.7萬,是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陽統計局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引發了近2-3年的生育釋放效應,2016年和2017年全市常住出生人口分別為14.5萬和14.8萬,二孩占比分別為42.0%和51.1%,對人口增長貢獻較大。
“人才政策”實施兩年,西安、杭州、成都等城市“引才”效果顯著
結合多數城市的“人才政策”及近兩年人口流動趨勢來看,長三角的杭州,粵港澳的廣深、佛山,和中西部核心城市引才效果較好。這些城市綜合實力較強,能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條件,同時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高、給予相應補貼,近兩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顯著高于2011-2016年水平。
表:主要城市近兩年常住人口增量與過去6年增量對比(萬人)
注:西安因口徑調整,表中標*為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
表:主要城市近兩年戶籍人口增量(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