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陂坑隸屬于陸河縣東坑鎮(zhèn)福新村。
武陂坑風(fēng)光秀麗,一條小溪把村子分成兩半,在村中緩緩流過,全村為謝姓。
十年前的村貌。
武陂洋村的開基始祖為師臣公,從東坑大新遷徙過來,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距離溪水很近的人家。
通往武陂洋村要經(jīng)過一條小橋,小橋很低,每到山洪的時候,小溪里的水都要漫過小橋,可是當(dāng)?shù)厝藶槭裁床话研蚪ǖ酶咭恍┠??這是有講究的。按照當(dāng)?shù)氐牡乩砦恢煤椭袊鴰浊陙淼娘L(fēng)水學(xué)說,這里的小橋是不能建高的,因?yàn)檎麄€村莊都很低,小橋不能超過人家,否則于村民不利。小溪里的洪水有時候雖然很大,但小溪的洪水是容易退的,這也很好地印證了古語“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fù)小人心”那句古話。
以前的謝氏宗祠。
謝氏宗祠簡介
謝氏宗祠的方向?yàn)橛仙郊娓乃薨硕龋吖铮殴锼?。左有青龍環(huán)抱,右有虎山雄威,后座靠山重疊,前有溪水潺潺,人字嶂為護(hù)峰,獅象把住水口,龍貞穴的,虎踞龍盤,山清水秀,世代書香。祠堂經(jīng)歷代(約十一世祖),于二〇一四年正月二十九日辰時興工動土,同年十一月十九日辰時升龕進(jìn)主。
武陂洋獨(dú)特的名字文化
據(jù)當(dāng)?shù)厝?/span>說,這個村里的男丁名生前和死后名字是不同的,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族譜,后人想通過墓碑文了解墓主生前的情況是不可能的。外地人更是如此。
例如,在族譜上記載的名字是“立智公字瑞胡號輔臣”,他有三個名字,第一個名字“立智”為墓碑(龕)上刻的名字,第二個是他的乳名叫做“瑞胡”,最后的“輔臣”則是“他的官名”,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戶口簿上的名字。
雖然其他地方的墓碑上也有用這類的名字記載,卻不多見,武陂洋村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tǒng)實(shí)屬罕見。
武陂洋全村為謝姓,人數(shù)不多,幾百年來沒有遷徙外地定居,而且能與當(dāng)?shù)厝撕椭C相處,與該村的村風(fēng)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了解,武陂洋為世代書香,歷來都有文人,如醫(yī)生、教師等。
也正因?yàn)檫@個原因,武陂洋有自己獨(dú)特的名字文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起名的講究
據(jù)村民謝永栗介紹,武陂洋村的男孩子一般是一出生家長就要給他起兩個名字,一個是乳名,另一個則是去世后的名字(女的除外)。
謝永栗先生。
起名有所講究,一般來說,人去世后起名的第一個字是按照當(dāng)?shù)刂x氏的輩序來命名的,后一個名字則根據(jù)這個人生前的名字中取一個(一般為后面?zhèn)€),然后根據(jù)這個字再依其生前事跡給予取名,而且最好要有象征著吉利、吉祥、富有意思為佳。如,“永補(bǔ)”為生前的名字,去世后則取名為“洪助”,其中“洪”為輩序,“助”與生前的“補(bǔ)”字相對應(yīng),連起來有“補(bǔ)助”之意思。又如,生前的名字為“現(xiàn)欽”,那么他去世后的名字就起名為“承佩”,其中“承”為輩序,“佩”與生前的“欽”對應(yīng),連起來有“欽佩”之意。
謚,在《新華字典》中的解釋是“我國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
喜歡就贊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