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檔介紹:謝謝! 李氏經絡環皮部挑治等經穴療法對骨關節及各種疾病的治療 經絡皮部挑治法的介紹 生理性經絡環的發現 大腸經經絡環 三焦經經絡環 心包經炎性表皮痣 腎經貧血痣 肺經、大腸經、睥經、胃經病理性經絡環 1974年筆者又從病人身上發現了病理性經絡環③,(見圖)即病理性閉路電路。發現病理性經絡環與生理經絡環的電磁振蕩特征有差異。在接力激發的原則上,創建了經絡環皮部挑治法④,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國內外好評。 病理性經絡環 循經接力刺激是激發感傳提高療效的方法學的發現 目前經絡研究一致認為: (1)感傳顯著者療效高、療效快。接力刺激能使感傳差者轉變為感傳好。 (2)在經穴磁特性研究中又發現,經穴刺激過程中通過表皮時電磁振蕩最強。因此,選定表皮接力挑治作為方法學基礎。 操作方法 工具與手法 工具:挑治針為硬質合金鋼針,特點是尖端呈圓錐形無刃,總長50mm,直徑1.2mm,錐體長4.5mm。可用消毒溶藥側孔針代替。 手法:左手用酒精棉消毒經穴,右手拇、食指持針,針尖對準穴位,借助腕部迅速轉動的力量,挑刺皮膚表面(即經絡皮部),產生挑撥震動的聲音,但不刺進皮內,不劃破皮膚,不出血。 療程:急性病每日1次,慢性病每周2~3次。 穴位選擇 穴位:以百會、大椎、命門、肺俞、腎俞、承山為主穴,根據病因及發病部位,加用其他經穴。 原則:研究發現,病人與經絡敏感人經絡環的主要差別在于督脈及膀胱經,所以選此二經穴為主穴。再根據病經選穴,操作是從頭到足,先病側后健側,單側發病采用同名經交叉對應取穴,快速接力刺激。 生物共振 核磁共振腦功能成相 證實經絡皮部挑治與針刺有同等效應 調治療效科學認定 骨關節病(一)取穴(主穴):百會、風池、風門、肝俞、腎俞、手三里、 陽陵泉、承山(二)手法:從上向下,每穴挑兩下,高亢音點重挑4~5下,對稱進行。急性病每日1次,慢性病隔日1次。 辯證加減: 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