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中醫治療糖尿病,主要是以中醫三消辯證、陰陽辯證、八綱辨證理論精華為基礎,辨證施治、對癥治療,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去修復、激活那些已經老化、壞死的胰島β細胞,使他重新開始分泌胰島素,另外還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活性,促進胰島素與受體結合,消除胰島素的抵抗,加快體內葡萄糖的分解速度,患者通過中藥調理治療,就能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擺脫終身服藥的歷史,沒有了后顧之憂。
1、整體辯證,個體施治,驅邪扶正,提升胰島細胞再生能力。
2、清楚毒素對胰體損傷,把高血糖毒性對胰島的損傷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消除胰島素抵抗,是自體分泌的胰島素或者外源補給性胰島素充分利用到最大化。
4、效果明顯,不需要長期服藥,無依賴性。
5、增強身體代償功能,短期內消除乏力、四肢麻木、皮膚瘙癢、視物不清等糖尿病病癥。
6、完全有效防治各類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
7、使人體臟器調和、陰陽平衡,恢復良性循環。
8、適合各類糖尿病患者,切實做到對因治療、對癥用藥、藥方隨證加減,因人而異“個體化”治療,從根本上打破了“千人一藥,萬人同方”的常規,通過綜合調理,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夠擺脫藥物的依賴,過上健康的生活。
病理分析糖尿病早期癥狀完全隱匿,患者幾乎沒有不適感,往往當確診時,胰島功能就已經幾乎喪失,甚至出現了并發癥的情況,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已經確診的患者往往是采用一些降糖藥來控制高血糖的表面癥狀,沒有從獲病機理上解決病源;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素抵抗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胰島B細胞的功能已經衰竭,只好用注射外源性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患者就陷入了被動治療,被動用藥的僵局,殊不知很多降糖西藥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對身體的肝腎,脾胃,乃至神經系統都有化學性的侵害,甚至有的藥物是通過其藥理作用刺激胰臟,過度透支殘存的胰島功能來達到暫時控制血糖的目的,長此以往無疑是“殺雞取卵”。
對于胰島素,雖然能立竿見影的控制高血糖,有效治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使胰島功能得到短暫的修整,但長期使用胰島素會出現自體胰島功能的惰性,胰島素抵抗持續,造成患者加大劑量使用胰島素,血糖也控制不穩定,最終各種慢性并發癥接踵而來,患者就陷入了病入膏肓的境地;患者治療信心嚴重受挫,病情治療沒有明確方向,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往往失去了最后的治療機會。
由此可見,治療的關鍵還是要消除胰島素抵抗,修復保護好自體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才能戰勝糖尿病。在糖尿病早起初發的時候,可以根據病情通過飲食運動的干預,或者強化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使已經病變的,疲憊不堪的胰島得已休養,胰島細胞因高血糖導致的損傷得已恢復,在病情控制的基礎上,我們再給以中藥辨證論治,因為中藥有一個整體調節糖脂代謝的優勢,它也能改善胰島細胞的功能,也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把高血糖毒性對胰島的損傷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使患者在之后的恢復期內僅僅用生活方式調節,不需要長期口服降糖藥,在平衡緩和中,恢復自體胰島功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標本兼治優勢突出中醫認識糖尿病在《黃帝內經》和司馬遷的《史記·扁鵲見蔡恒公列傳》這里面就有糖尿病的醫案,《內經》對糖尿病也有非常系統的認識。應該說,長期以來中藥在治療糖尿病和并發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歸納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
中藥能夠改變臨床癥狀
糖尿病的乏力疲倦、大便干燥、睡眠不好、肢體麻木、出虛汗,對這些癥狀,中藥都具有從根本上改善的效果。通過中藥調理,使人體各項機能重新煥發活力,臟器在平衡中自我調整。
中藥有綜合調節代謝的作用因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不僅僅是胰島有病了,還與肝臟、脂肪組織、胰島、大腦、胃、腸、腎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而中藥是一個整體的調節的過程。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病位是脾胃肝腎,與脾胃、肝腎都有關系。所以,通過總結調整、綜合治療,能夠讓血糖相對穩定、血脂穩定、胰島抵抗得到改善、胰島細胞功能得到極大的恢復,有綜合調理的優勢。
中藥有效防治并發癥的優勢。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麻木、疼痛,單純的西藥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無論是皮膚頑固性的潰瘍,還是已經發生壞疽了,中藥外治、內治相結合都有明顯的療效。
中醫療法具有滋陰降火、健脾消渴,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疏肝平肝、降脂降糖等功效,可直接修復胰島功能,調節糖代謝,恢復胰島功能。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有顯著療效,可達到平衡臟腑、調節氣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