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曦
馬上就要開學了,很多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作為一個執教10年的老師,我遇見了很多人,有學生,有家長。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也發現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決定了孩子成績是否能提高!
開學前與大家分享這8個現象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1
現象:班級里最好的學生,通常不是第一個舉手的,當然也不會是不舉手的。
我認真觀察過班里的孩子,那些第一個舉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很急,其實腦子里面沒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回答。
建議:
如果您孩子是屬于這種類型的,要培養他們穩重的性格,日常可加強他們靜坐或練習書法等這類磨性子的訓練。
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到了高年級舉手的孩子就越來越少。原因是這些學生越來越害怕犯錯,也越發在意周圍人的眼光。
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是常年不發言的人,那說明他們內心對外界的評價很看重,而且對自己也缺乏信心,所以這類的孩子應該多得到肯定和鼓勵,家長盡量少用些批評教育。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根據性格對他進行諄諄善誘。
02
現象:從上課前找試卷的速度來說,越快找到試卷的學生,成績越好。
每次講解試卷的時候,我就發現最快找到試卷的一般都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因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把試卷分門別類進行整理。
而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試卷一般是隨便找本書往里面一夾,要用的時候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找。
建議:
家長們要幫孩子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將考過的試卷按照科目和時間順序裝進不同的文件袋,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另外,整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復習的過程。
假期在家也可以讓孩子幫忙整理房間,培養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識,這對孩子的學習和工作、生活都會有好處。
03
現象:晚上超過12點睡覺的,基本上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我曾對班上學生的入睡時間做過調查,我驚奇地發現,平時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一般都在12點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是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后來,找了幾個學生了解,發現他們都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成績中等的這些學生很努力,他們采取了時間戰,短期內有效果,但長期以往,因為經常熬夜過12點,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上課就經常打瞌睡,以至于成績停滯不前。
建議:
這類學生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認為自己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成績提不高。如果您的孩子也這樣,請一定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時,要求孩子12點前按時睡覺,態度一定要堅定。
曾看過一個教育研究,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跑神造成的,認真聽講比起任何學習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04
現象: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于“后進生”。
有一年我帶了初中的課程,有兩個學生是以相同的成績進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后,我發現A同學把錯題都整理到錯題本上,而B同學只是在試卷上寫了個答案。后來一次考試,出了類似的題目,A答對了,B還是錯了。
建議: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為孩子準備錯題本,記錄做錯的題目,一定要理清解題思路,并寫下來。大量的調查證明:優秀學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績,關鍵是因為把知識點真正弄懂了,而且消化成自己的知識。
05
現象:就輔導資料的數量而言,中等生最多,后進生最少,優等生不上不下。
執教這幾年,我發現買輔導書最多的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反而是處于班級中游的同學,我一開始覺得不解,但當我翻了他們的輔導資料,我就懂了。
成績好的學生雖然買的輔導資料不多,但每一本都做完了,而且書上用各種顏色的筆寫得滿滿的,標出重點和疑難點,尤其是學校發的輔導書,做得尤其認真;
而反觀那些買了很多輔導書的同學,其實很多都空著,每一本只做了一部分,而且因為題量太大,很多題目只寫了一個答案。這樣的反差,也就是成績出現差異的原因。
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買課外輔導書呢?是不是學校發的就夠了?其實,關鍵問題不在輔導書的數量,而在于做題的質量。
建議:
對于輔導書的選擇,這里給家長和同學們3點建議:
1、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進行選擇,尖子生可找一套有一定難度的參考書,比如奧數資料,開拓一下解題思維;中等生適合難度不大,但包含了詳細例題分析和解答過程的參考書;學習困難生應緊跟老師的步伐,先吃透課本內容。
2、多聽老師和學長學姐的經驗,購買正規出版社的輔導書。
3、做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總結,對題型進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06
現象:下課幫別人輔導作業的都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每次我去班里走走的時候,發現經常有學生在幫同學解題,而這些學生往往成績不錯。教育家陶行知主張“教學做合一”和“小先生制”,也證明了這種做法的正確性。
建議:
家長在小時候就要幫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可讓孩子把每日所學內容大概地講一遍,這樣可以幫孩子理清知識體系,也加深印象,一般能講清楚,就表明孩子已經理解透徹了。
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學習角,鼓勵孩子邀請同學們來家里學習,組成互幫互助小分隊。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樣還可以幫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收獲友誼。
07
現象:主動和老師聯系最多的是成績好的學生家長,被動聯系最多的是調皮學生的家長。
我帶過的班上,經常主動聯系我,了解孩子情況的家長,孩子的學習都不會太差。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長都是家長會的時候才會遇見,見面也只是說“老師,我家孩子皮,麻煩您多上點心哈”。
很多老師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們總是感嘆,一個不關心孩子的父母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還有的家長很關心孩子,但找不到好的方法,只有愛,也沒有教育。
建議:
家長還是要多看一些關于教育的書籍和資料,用有效的方法跟孩子交流。像本·富爾曼的《孩子,你很重要》、龍應臺的《目送》等都很值得一讀。
08
每個孩子的學習其實就像一間屋子,需要有地基、有墻面、有頂梁柱的支持,才能撐得住最頂上的屋頂,就像下面這張圖中顯示的。
一張圖讓你明白
如何幫孩子從后進生變成優等生!
其實,教育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斷改進的過程。我們都是一步步從不懂到懂,才能摸索出適合的教育。
這次我提到的都是一些與學習相關的,都說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始終堅持這一點,也希望所有家長都能以此共勉。
但,既然學習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我們就得上心,不求教孩子得高分,只愿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這8個建議,趕緊學習起來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回復關鍵字,有驚喜 —
1、回復【家長】領家長必讀書目10本
2、回復【高中】領“學霸必用”資料包
3、回復【初中】領“快速提分”資料包
4、回復【小學】領“小天才養成”資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