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過程我們常常遇到的病人大多數是患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的人,比如高血糖患者常常同時伴有高膽固醇血癥或高甘油三脂血癥、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心臟病、腦卒中等。
糖尿病患者出現腎功能不全是最常見最典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對于糖尿病腎臟病(DKD)患者營養狀況的早期全面評估和及時于預可有效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
DKD患者的營養原則是在平衡膳食基礎上,設法減輕患者腎臟負擔,堅持低優質蛋白飲食,維持病人營養狀況。在飲食方面,應依據不同病情適當調整。
錯誤的做法
我曾遇到過一些糖尿病腎病患者,醫護囑咐他們減少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攝入,他們的做法是拒絕攝入所有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魚禽蛋奶一樣不吃,同時由于食欲減退、藥物等原因攝入的能量和營養素無法達到每日推薦的標準,對于腎病患者重視低蛋白飲食是正確的,但過分強調低蛋白,往往引起蛋白質和能量的攝入同時不足,引起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不僅會加重糖尿病腎病患者乏力、精神疲勞等癥狀,更可以加重腎性貧血,導致患者抵抗力進一步減退,容易合并感染,甚至誘發心衰等嚴重并發癥。
科學的做法----
什么是低優質蛋白飲食?
低優質蛋白飲食,科學的做法是限制非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在控制好蛋白質總量的前提下,提高優質蛋白比例。
魚禽蛋奶這些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均是優質蛋白,其中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而谷署類食物中的蛋白屬于植物蛋白,含有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在體內的代謝廢物相對較多。所以腎病患者可選用淀粉類食物代替部分大米和面粉做主食,如麥淀粉、玉米淀粉、紅薯淀粉、魔芋精粉、藕粉、豌豆淀粉、蠶豆淀粉、粉絲粉條等,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非常低,也可選擇一些蛋白質含量較低的署類食物,如土豆、紅薯、芋頭、山藥等。豆類蛋白的營養價值介于動物蛋白與其他植物蛋白之間,在蛋白質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可適量攝入豆制品(豆腐、豆腐腦、豆腐干),整豆類不推薦。具體蛋白含量如下表:
舉個例子,體重60kg病人,處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那么該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42-54g,如何制定適合該患者的食譜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有哪些,首選是雞蛋,因為雞蛋的必需氨基酸(EAA)組成最易被人體吸收。其次是牛奶、瘦肉、雞肉、魚蝦等,其蛋白質含量如下:
以下列舉不同程度低蛋白質飲食食譜供大家參考選用:
食譜中的麥淀粉可以換成同等含量的其他低蛋白淀粉食物,也可以增加山藥、紅薯等署類食物,但是需要相應的減少主食數量。
該患者可參考圖中40g蛋白質含量食譜進餐。
倘若病人進食不足,可采用腎用氨基酸制劑進行補充;
由于目前在臨床遇見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多是老年人群,這類人群由于本身營養狀況較差,加之老年人蛋白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且氮質利用率降低。長期低蛋白飲食可能加重營養不良風險,而低蛋白飲食加α-酮酸治療已被證實不僅能夠更好的延緩腎病進展,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營養狀況,α-酮酸可以在不增加氮負荷下使體內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得到補充,為組織蛋白合成提供原料,遵醫囑服用。
對于透析患者,是不需要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量,適當還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食物攝入參考膳食指南推薦量即可,混合膳食可使各種食物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在體內相互補充,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豆類能不能吃?一提到腎病就想到禁食豆類?
豆類蛋白雖然是植物蛋白質,但是大豆蛋白實際上富含豐富必需氨基酸,在人體所需的八種(嬰兒九種)必需氨基酸中,賴氨酸含量高于動物蛋白,蛋氨酸略低,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與動物蛋白無差別;并且豆類食物膽固醇含量遠遠低于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大豆及制品富含大豆異黃酮,可以降低血脂、減少脂質腎損害、抗氧化,抑制腎臟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
近年的研究發現,大豆蛋白質具有保護殘存的腎功能延緩慢性腎衰進展的作用,故對其在腎臟疾病中的作用應作重新評價。在控制好蛋白質總量的前提下,不需嚴格限制豆類制品。
如果你喜歡本文,記得關注和分享給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