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銀行近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該行將在全國首推微信、支付寶ATM掃碼取款。隨著不帶現金和銀行卡出門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蘭州銀行此舉被認為是抓住了時下痛點,具有開創意義。政策一出,即獲得了網友們的熱情擁泵,然而銀聯頓時慌了!
問世僅僅1天,蘭州銀行推微信、支付寶ATM掃碼取款被指不合規,這項政策隨即被叫停 。有意思的是,蘭州銀行官方微信中關于“掃碼取款”的消息也已被刪除。
我們無法了解蘭州銀行到底遭受了什么壓力。這一次,它似乎“冒天下之大不韙”。銀聯以及銀行圈到底在慌什么呢?恐怕這一次,他們擔心的是,騰訊和阿里要徹底殺死銀聯卡。
實際上,推出“掃碼取款”功能的商業銀行并不在少數,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此前甚至推出了“刷臉取款”,為何偏偏蘭州銀行的這項業務被叫停?
盡管此前,建行、招行等多家銀行也推出了掃碼取款,但前提是需下載和登陸該行自己的APP。而,蘭州銀行此次,則是將微信和支付寶引入其中,直接對“微信”和“支付寶”的余額進行提現。這項業務的開通,用戶不在需要把錢存在銀行卡里,就能取出現金使用,這意味這銀聯卡的功能大大減弱。這對銀行圈內人士來說,無異于“引狼入室”,將自己的“主權拱手相讓”。
純粹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微信、支付寶ATM掃碼取款大大方便了用戶。用戶用戶在蘭州銀行任一ATM機具上點擊“二維碼取款”,輸入取款金額,之后ATM屏幕會自動生成取款二維碼;用戶在手機上打開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二維碼,輸入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密碼完成支付,之后ATM將吐出鈔票。
(掃碼提現單筆限額為5000元,單日累計限額20000元,掃碼提現收取0.3%的手續費。)
一石激起千層浪,而其實,銀聯卡面對支付寶微信的沖擊不只是一兩天的事情了。
就在2016年,為了規范互聯網金融秩序,央行便牽頭設立了“網聯”,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其主要業務是為支付寶、財付通這一類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一個統一的獨立清算平臺,受央行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對接銀行,而是通過網聯這個中間通道與各家銀行對接。
雖然如今第三方支付基本施行直連銀行模式,支付寶和財付通在未取得結算牌照前提下實際上行使銀聯的結算功能,此前銀聯確實也曾希望以其手中的結算牌照為主要籌碼,將第三方支付的結算抓在手中。
但隨著網聯的成立,銀聯想象空間進一步縮小。如果說網聯的業務范圍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那么,銀聯的業務也被定義在了“銀行機構的線下支付清算”。
雖然,這之后,銀聯也在進行新一輪的“自救”,占據NFC支付場景先機,聯盟京東、Apple Pay以及硬件廠商,放大使用場景和流量優勢,希望能在最大范圍內爭取移動支付的成功翻盤的可能性,但實際效果寥寥。
截至2017年6月,網銀在線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市場份額僅為1%,銀聯雖有千萬級別的B端商戶,但其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爭取最大的話語權也是不易。
時至今日,支付寶微信想的都是“如何干掉現金”,僅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已經達到22.7萬億,同比增長113.4%。隨著支付寶、微信在四五線城市的不斷下探,相信這一數據在未來還會水漲船高,而留給其他支付平臺的生存空間也將越來越小。
可以明確的是,對于普通用戶而言,究竟是銀聯還是支付寶微信獲得最后的勝利,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重點。未來是用支付寶?用微信?還是用銀聯卡?普通用戶在乎的還是,誰更給自己帶來最大的好處。
(內容整合自 :零壹財經 、蘭州銀行官方公眾號、愛活網、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