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江西婺源迎來油菜花期,為方便市民乘坐高鐵前往賞花,福州火車站本月起至4月加開兩趟賞花高鐵周末專列。
G9537次:
婺源11:20開、上饒11:44/11:47、建甌西12:30/12:32、南平北12:48/12:50、福州13:26到;
G9538次:
福州14:10開、閩清北14:29/14:31、南平北14:51/14:53、武夷山東15:21/15:27、上饒15:58/16:01、婺源16:27到。
還在猶豫什么?快去買票!
因為你將看到這樣的美景↓↓↓
烏山君幫您整理了一份簡易版的婺源旅游攻略,去之前一并帶上吧!
婺源為江西上饒市下屬縣城,位于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是古徽州六縣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一顆鑲嵌在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其鄉村之美,在于渾然天成的和諧。
婺源的油菜花是經典中的經典。國內很多省份都復制種植了油菜花,但中國只有四大油菜花海:江西婺源、青海門源、云南羅平、貴州安順。青海、羅平的油菜花大氣、壯闊、艷麗但沒有油菜花中的煙雨江南,沒有油菜花中的古村古鎮,沒有十萬畝梯田的層次感,更沒有與詩畫田園、碧水青山、白色梨花、粉紅桃花、黑白古老民居、原生態鄉村生活的完美融合。浙江仙居有油菜花,也有江南,但沒有古鎮古村、沒有原生態的鄉村生活、更沒有徽州風俗與文化。而這些,在婺源體現得淋漓盡致。
江嶺,位于婺源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總面積38平方公里,每當春暖花開時,置身于江嶺萬畝梯田中,黃燦燦的油菜花與遠山、近水、粉墻、黛瓦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畫卷,在這里您可以盡情的釋放,讓心靈自由飛翔。
黃燦燦的十萬畝梯田油菜花,使江嶺成為婺源春天的寵兒,同時這里也是全國最具視覺沖擊力的油菜花觀賞地。
作為“中國最美鄉村”田園風光的代表作,“江嶺風光”不僅是世界級攝影基地,由于古樹、河流、梯田、農舍、農作物合理布局,更是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天人合一”在這里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頂人家成了江嶺風光的大背景,遠眺粉墻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陣陣云霧飄來,恍若天上人間,被譽為中國“四大花?!敝弧?/p>
如果說,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么曉起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致。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天人合一的曉起堪稱中國別具韻味的古文化生態村。
曉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 600余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宅官邸無不折射出這方鐘靈毓秀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予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江灣位于婺源東部,距縣城28公里,是國家AAAAA級旅游區,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游區、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江灣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河灣處聚居,始稱“云灣”。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逐漸繁衍成巨族,后改稱江灣。
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交通要塞,為婺源東大門。這里山水環繞、風光旖旎、文風鼎盛、群賢輩出,自宋至清蘊育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選入《四庫全書》,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
村中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中憲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徽派商宅,其中“仙人橋”是古人實踐風水理論的杰出典范,“北斗七星井”體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國風水學最高原則,南側梨園河呈太極圖“S”形,古村古風古韻,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
汪口是國家AAAA級景區,古稱永川,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位于江灣鎮西部,距縣城23公里,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距今已有1100余年歷史。
汪口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得山水之靈氣,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鐘靈”之地,歷史上這里文風鼎盛,人文蔚起,還走出了一大批商賈四方的徽商富賈和精杏林,工篆刻、善書畫的名士賢達。
明清時期,作為徽州與饒州重要水上商業交通的物資集散地。汪口商業十分繁榮,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船運如梭,是當時徽州東南部與婺源東北鄉的區域商業中心和重要的水運商埠。
光陰荏苒,雖然曾經的繁華已遠去,但留下的是秀美和古樸。2007年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國內古建專家譽為“建筑藝術寶庫”的俞氏宗祠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里,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達29部,南宋年間更是出了一位武狀元。
李坑的建筑風格獨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氛。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仙橋毓秀等景點點綴其中,構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精品旅游線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思溪延村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婺源縣思口鎮南側,距縣城紫陽鎮16公里。始建于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思溪村以建村者俞氏(魚兒)思念溪水而得名,延村因村落面臨川流不息的溪水,鄉民期望后世子孫綿延百世而寓名。
村落中現保留著136幢以商宅和官邸為主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以青石板鋪地,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綠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優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一代徽商賈而好儒的風范在這里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里遺留的商宅大門不惜用圓雕、透雕、浮雕裝飾門罩、從整體上呈現一個“商”字。而那些古民居、古私塾無處不滲透著商“誠”、“信”、“義”、“仁”的文化精髓和儒商讀書窮理的治學思維。思溪百壽花廳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堪稱木雕精品,不僅將徽派建筑藝術發揮到了極致,更是儒商思想的升華與提煉。
彩虹橋坐落于婺源縣清華鎮,因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其始建于南宋1137年,橋身宛若一道跨越時空的彩虹,全長一百四十米,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一座古廊橋。
廊橋與周邊的古村落、青山、碧水、古驛道共同構成一幅絕美的水墨山水畫,尤其是在晨霧、細雨、月色的襯托下更顯詩情畫意,因此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也是最美鄉村——婺源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大鄣山臥龍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皖贛邊界,是婺源的北部屏障,屬黃山余脈。
春季山花爛漫,夏季郁郁蔥蔥,秋季紅楓盡染,冬季冰雕玉砌,臥龍谷景區四季變換著不同的色彩,而山體以呈絳紫色的花崗巖構成,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飛龍吐玉;彩池連環、相映交輝,就這樣,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構成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輕松休閑的游步棧道,樸拙的茅舍、古雅的茶亭、精巧的石屋點綴其間,堪稱都市人魂牽夢縈的樂土圣境。這里山峰巖石雄奇險秀、飛泉瀑流傾瀉雷鳴,到處是彩珠的碰撞、野性的張揚,儼然一部雄渾跌宕而又充滿野性的交響曲……
臥龍谷薈萃了九寨的水、雁蕩的瀑、黃山的巖、版納的樹,是夏季戲水納涼的絕佳去處。
靈巖風景區位于婺源北線古坦鄉,距縣城51公里,先后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靈巖洞群由卿云、蓮華、涵虛、凌虛、瓊芝、萃靈等36個溶洞組成,體大者雄渾奇偉,小者玲瓏秀麗。
涵虛洞內泉流澄清皎潔,水石相映成趣,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琳瑯滿目,千姿百態。有蓬來仙閣、金闕瑤池、云谷游龍、天池荷香、龍門瀉玉等景觀數百處。更為稱絕的是洞群間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盧潘和明代戴銑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來的游人題墨2000多處。
石城位于婺源縣西北的大鄣山鄉境內,村頭有石壁,巖如古城,危聳的城“墻”內外有許多古樹名木,其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這里的百來棵楓樹,每棵樹高都在35米以上,遠遠超過村里的高矮屋頂,和巨大且筆直向上的樹冠相比,粉墻黛瓦簡直就是玩具魔方搭建起的屋子。
深秋的石城,一樹樹紅楓裝點著千山萬壑,映紅了碧水藍天、粉墻黛瓦,像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令人陶醉。尤其是晨霧如紗,晚煙似縷時,恍若仙境的景象讓無數游人攝友流連忘返。婺源石城的秋色曾一度被國內眾多媒體評選“中國最具人氣的賞楓地”,“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文公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原名“九老芙蓉山”,位于婺源縣西南部,距縣城29公里,主要景觀有積慶亭、古驛道、義積橋、仿竹亭等。
景區面積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15米,因山腰葬有朱熹(謚號文公)祖墓,而更名為“文公山”。山上遺有朱熹手植古杉、千年古驛道等古跡,與十萬畝天然闊葉林、文公湖等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山上林木蔥翠,森林覆蓋率高達95%。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首次回故里掃墓時,親手栽植了24棵古杉樹,寓意“二十四孝”,歷經八百多年風雨,現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譽。山上還建有朱熹紀念館,從品行道德、修身勸學、忠孝文化、生態文化等方面展示了一代理學大師博大精深的思想脈絡和教育理念,將朱子理學思想凝練成活生生的教材供人們瞻仰、學習。
婺源2日精華游有如下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一:周五下班出發,到達婺源晚上十一點,甚至十二點左右,休息,可選擇縣城,清華,江灣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落腳。周六游北線的思溪延村,臥龍谷,嚴田,彩虹橋;或思溪延村,臥龍谷,菊徑,石城等北線景點。周日游東線的江嶺,江灣,汪口,李坑,月亮灣等東線景點,然后下午四點鐘返回。
點評:這個方案基本上有一天半到二天的時間在婺源,可以把精華部分安排進去了,以上列出來的景點比較多,可以有選擇地去掉一些。適合絕大多數這個季節到婺源自駕游的游客,買210元的通票很超值。
方案二:早晨或者是中午前后到達婺源縣城,下午建議去思溪、延村,清華彩虹橋,住宿清華; 第二天:游江嶺,江灣,汪口,李坑,月亮灣下午四點后或者是傍晚返回。
點評:這個方案中,安排了三個古村落(思溪、延村,李坑,曉起,這三處古村落中,以思溪看油菜花等田園風光與古村落結合最佳),一個廊橋,觀賞油菜花最好的地方江嶺。此方案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第一天下午安排北線的大鄣山臥龍谷;第二天放棄李坑或者是曉起直奔江嶺、慶源。
方案三:中午前后到達婺源縣城,下午建議去李坑,曉起,江嶺(看油菜花),住宿江嶺或者曉起;第二天從曉起出發,游彩虹橋,大鄣山臥龍谷,嚴田,下午或者是傍晚返回。
點評:這個方案中,與方案一相比,換了個順序,先走東線,再走北線。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變通;第一天下午可以直奔江嶺,慶源;第二天可以在思溪、延村,理坑,大鄣山臥龍谷中做選擇。
婺源冷水塘魚
漫步于大山深處的婺源小村莊,游客們會發現那些分布在村頭村尾的一口口池塘。這些池塘普遍面積不大,大約也就在30到100平米之間。面積雖然較小,但深度卻很嚇人,有的深度達5-6米。
清蒸荷包紅鯉魚
清蒸荷包紅鯉魚是江西婺源聞名于全國的“池中方貴,席上佳肴”,在婺源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這種魚色澤鮮紅、背寬、頭小、尾短、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1985年釣魚臺國賓館將其列入國宴,受到外國元首的贊賞。
清明果
清明果是用一種叫野艾的野菜水煮后揉入面粉中,和糯米、秈米粉在面盤里搓成面團。把面捏制成小酒杯狀,填入類似菜包的餡,最后捏合而成,做成各種形狀,最后放在蒸籠上蒸熟,籠蓋打開后,別先急著夾來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幾扇,野艾果頓時油光發亮,且不易粘連。
汽糕
汽糕是用磨成粉的米制成,以米粉加發粉在類似鍋蓋的圓面板上抹上薄薄的一層,再在表面撒上香菇沫、蝦米、豆芽沫、干筍、干豆角、辣椒、蔥、豆腐干沫等附料,蒸5分鐘即可。起鍋后再撒上蔥花,澆上辣椒油,用刀劃成棱形,美味無比。
糯米子糕
糯米子糕是江西婺源傳統的漢族小吃,逢年過節村里家家戶戶都要做,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的,無論是蒸起來還是油煎起來,都美味極了。
酒糟魚
酒糟魚是婺源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土特產食品,沿用傳統手工制作工藝,選用藍天綠水蘊育,鴛鴦湖中的淡水活魚為主要生產原料,配以糯米酒,多種中草藥、植物油、辣椒、精鹽、香料,加之以現代化的高溫殺菌和真空包裝,精堪工藝制作而成。
灰汁果
婺源農村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家家戶戶都做灰汁果。所謂“灰汁果”,并不是一種從果樹上摘下來的水果,而是一種用米粉做成的果子糕點。
糊豆腐
糊豆腐是婺源一帶宴席上的第一道下酒菜,其味鮮美可口。原料主要有嫩豆腐、肉松、蝦仁等,一般起鍋前會放些碎香菜或者蔥花,幾乎所有婺源當地的餐館都能吃到這道菜。
粉蒸肉
粉蒸肉是婺源傳統名菜之一,以主料帶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調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根據烹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輔以老藕、南瓜、紅薯等配菜。
婺源篁嶺景區門票:120元(贈送景區公交車)
源頭風景區門票:60元
熹園風景區門票:60元
李坑風景區門票:60元
鴛鴦湖風景區門票:60元 船票:30元
大理坑風景區門票:60元
別猶豫啦!收拾收拾,出發去婺源吧!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婺源相關資料來源:婺源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