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平肝劑(9首)
肝為剛臟,以血為本,以氣為用。若忿怒抑郁,情志不舒,則氣郁化火,火盛而生風;肝腎陰虛,水不涵木,陰不斂陽,亦可化風,是為肝風。
肝風性暴,不但累及本臟,而且克土侮金,沖心逼腎,癥見氣喘脅痛,眩暈嘔逆,目昏耳鳴,口眼?斜,以及抽搐癲狂等。肝陽實證,則應鎮肝平木;肝腎陰虛,法當滋陰潛陽。兩者可根據病情,結合為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張明亮
平肝潛陽藥多為金石介類,質體重墜,其性猛烈,最易傷耗氣血,且能攻伐脾胃。故常需配以柔肝養血,益氣健脾之品。
1.天麻鉤藤飲○★
【方歌】天麻鉤藤石決明,梔杜寄生膝黃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暈與耳鳴。
【來源】(《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天麻10g,鉤藤12g,生石決明20g,梔子10g,黃芩10g,川牛膝12g,杜仲10g,益母草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0g,朱茯神15g。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方解】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為君藥。生石決明咸寒質重,功效平肝潛陽,并能除熱明目,與君藥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為臣藥。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以治其本;梔子、黃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陽;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陽;夜交藤、朱茯神寧心安神,均為佐藥。諸藥合用,共成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之劑。
【按語】本方是潛陽熄風之方,是治療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的常用方。常用于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多夢,或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弦或數的高血壓病、急性腦血管病、內耳性眩暈等屬于肝陽上亢,肝風上擾者。
眼科臨證用于治療視網膜中央或分支靜脈阻塞、視網膜血管炎、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等伴有高血壓者。若動脈硬化者,加丹參10g、茺蔚子10g,以活血化瘀;視網膜滲出或有出血者,加生地黃15g、牡丹皮10g、女貞子10g、墨旱蓮10g,以涼血止血;若潮熱口干明顯者,可加生地黃10g、麥冬10g、知母10g、黃柏10g,以滋陰降火;頭重腳輕者,加龜板10g、何首烏10g、白芍10g,以滋陰潛陽。用于治療陰虛陽亢之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常用天麻鉤藤飲合桃紅四物湯(當歸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黃10g,桃仁10g,紅花5g),加女貞子10g、天冬10g,以滋陰養血。
(張健、張明亮主編.眼科湯頭歌訣.山西: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