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實習生 王月 王文欣 通訊員 劉敏)雙腿麻木無力,是得了腰椎病嗎?上肢又出現麻木,連拿筷子夾菜都成問題,難道是頸椎病?近日,來自蘇北的孫女士(化姓)連走路都要人攙扶,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呢?最終,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脊柱外科中心診斷出,原來是一種罕見病—顱底凹陷癥作祟,然而治療上風險重重,可如果不治療又將面臨癱瘓……最終在醫患的共同努力下,孫女士終于闖過了這一關。
疑問:到底是腰椎病還是頸椎???
50歲的孫女士,前段時間胳膊和腿都有麻木無力的情況,自己走路都成問題,需要攙扶著才能走。原來孫女士在四年前就出現了雙下肢麻木無力,行走不穩等癥狀,當時在當地小診所就診,一直當成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沒想到,腰椎病沒治好,反而癥狀逐漸加重,出現了右側上肢和右側下肢的疼痛麻木無力,右手握力差,夾菜、寫字、系鈕扣等精細活動困難,到當地醫院又診斷為頸椎病,醫生建議進行手術。一方面,孫女士一家覺得在頸椎動手術風險太大;另一方面,他們也想弄明白到底是頸椎病還是腰椎病呢?于是到各地就醫,也一直畏懼手術,然而癥狀越來越嚴重。
終于,孫女士慕名找到中大醫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吳小濤,希望幫她解決這一生命難題。經過詳細的問診查體發現患者右下肢肌肉已經萎縮,結合影像資料診斷為“顱底凹陷癥合并寰樞椎脫位,頸脊髓損傷”,終于找到了真兇,既不是腰椎病也不是頸椎病,而是顱底凹陷癥。
決擇:保守治療還是冒險手術?
據介紹,顱底凹陷癥發病罕見,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由于中樞神經受到壓迫,致使大腦“指揮系統”“失靈”。而且頸椎先天性寰椎后弓和枕骨融合,寰樞椎脫位阻塞延髓連接頸脊髓的“生命通道”,失靈脊髓已經嚴重發白變性,病情非常嚴重。
入院后考慮患者病情危重,輕微外傷或自然病程都有可能隨時引起四肢癱瘓和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因此必須要及時手術。然而手術風險重重,手術部位緊靠著動脈,手術難度極大。但是如果不及時手術,患者可能會面臨癱瘓,甚至死亡。該如何抉擇呢?只有放手一搏,冒風險手術為患者贏得生機。
攻關:如何打通“生命通道”?
于是吳小濤主任醫師帶領團隊蔣贊利副主任醫師、朱磊博士、陳露博士術前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決定為患者施行“后路固定、減壓、復位、枕頸融合”手術。術中吳小濤教授以嫻熟的手術經驗和技巧,完美置釘,避開椎動脈,保護好脊髓,使用超聲骨刀將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擴大,寰樞椎復位,患者的“生命通道”被重新打開,受壓的脊髓重新膨起,出血僅150毫升,所有的醫護終于松了一口氣。
考慮到患者頸脊髓和延髓減壓后可能水腫影響呼吸,術后將其送到重癥監護病房治療,患者蘇醒后四肢感覺較術前明顯輕松有力,疼痛麻木感明顯緩解,一天后轉回脊柱外科中心病房,恢復良好,可以自己行走,目前已經出院回家休養。
提醒:出現雙腿麻木注意排查顱底凹陷癥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行走不穩、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不僅要考慮常見的腦中風、頸椎病、腰椎間突出癥,也要當心顱底凹陷癥。據介紹,顱底凹陷癥多表現為齒狀突向后、向上陷入枕骨大孔,壓迫延髓和頸脊髓,引起頸部疼痛、四肢乏力、麻木等一系列神經癥狀。盡管它的發病率較低,但會引起嚴重的后果。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要病急亂投醫以延誤病情,建議選擇大型綜合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