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大家都和小編一樣開啟了“逛吃逛吃”模式吧?
火鍋,麻辣香鍋,烤串兒……先別流口水,這么多上火的美食,吃過后你會不會也和小編家里的老人一樣開啟了“嗯嗯”困難模式?仰臥起坐、蜂蜜、香蕉……統統不起作用!
更嚴重的,可能還會臉上長痘痘,嗯嗯出血,菊花變成向日葵……肛門悲慘到想自殺啊!如果保險公司能有專門給肛門設置一個保險,估計十個人里有九個人都會買的。
據說中國的“馬應龍痔瘡膏”因此在歐美極受追捧,成為繼“老干媽”之后又一蜚聲全球的網紅國貨。
但根據小編十幾年的經驗來看,這個其實是個治標不治本的外用藥,只能緩解一時的痛苦,用起來還挺麻煩的(不要問小編怎么知道的!)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小編已經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啦,上面說的那些都是屬于過去的黑歷史了!
怎么解決的?
當然是針灸啦!
不用辨經取穴,不用練習手法,不用冒著風險扎“薄如紙”的胸背。
“董氏針灸”就是這么友好!這么親民!
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么肥四了?
別急!
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首先是取穴。
上面小編提到的病癥(便秘、痔瘡等)都可用以下五組董氏奇穴的穴位,他們是:
三其 、腕順 、四花 、門金 、下三皇
【三其穴】
【取穴】手背虎口朝上取穴。
其門:橈骨上緣,手腕橫紋上二寸,正中央偏內側一寸處是穴。
其角:其門穴直上二寸。
其正:其門穴直上四寸,其角穴上二寸。
【歸經】入大腸、膀胱經。
【穴性】行氣導滯、清瀉下焦。
【針法】直刺無效。針向外斜刺與皮下平行約十五度刺1.5寸。
【針感】酸脹微麻感。
【腕順穴】
【取穴】手握拳取穴。
腕順一穴:手背側面,當小指掌骨外側,距手腕橫一寸五分處是穴。
腕順二穴:腕順一穴上一寸處是穴。
【歸經】入腎經。
【穴性】滋腎利尿,通腎鎮痛。
【針法】直刺0.5~1寸深。
【針感】局部酸脹感。
【四花穴】
【取穴】正坐或平躺取穴。
四花上穴:當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貼骨下陷中處是穴。
四化中穴: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兩筋間。
四花下穴:四花中穴直下五寸。
【歸經】入心、肺、胃三經。
【穴性】疏心清肺、調理脾胃。
【針刺法】直刺2~3寸。
【針感】酸脹感。
【門金穴】
【取穴】正坐或平躺取穴。
第二、三跖骨叉口處下五分處是穴。
【歸經】入胃、腸經。
【穴性】調理脾胃、化瘀止痛。
【針刺法】用細毫針,直刺0.5寸。
【針感】局部脹痛感。
【下三皇】
【取穴】正坐或平躺取穴。
天皇穴:膝脛骨內側下緣直下一寸處是穴。
人皇穴:內踝骨上緣直上三寸五分處是穴。
地皇穴:內踝骨上緣直上七寸五分處是穴。即人皇穴直上四寸。
【歸經】入肺、腎二經。
【穴性】和血舒筋、補腎益精。
【針刺法】
天皇穴:直刺0.5~1.5寸。
人皇穴:直刺0.6~1.5寸。
地皇穴:直刺1~2寸。
【針感】酸脹麻電感。
每次扎針時,上面這五組穴位任意取三組就可以了。
不用擔心取穴不準,只要大體位置沒錯,離穴不離經,何況董氏奇穴有些穴位的大小有郵票那么大!
也不用擔心扎到危險部位,人體四肢扎針沒有危險,中醫學院的學生新手上路練習扎針就是扎自己的四肢。
所以,放心扎好了。
單側取穴,左右輪流扎。
病情不嚴重的,一般1~2次就好了。
嚴重的(積年的),多扎幾次就能好!
如果有便血的,可以再加上兩組穴位:制污穴和止涎穴。(打開下面鏈接查看穴位詳解和圖示)
接下來是扎針。
一是這個操作非常簡單,買來就能上手,新手扎針也不痛。
二來這個也容易買到——在萬能的某寶上搜關鍵字“套管針灸針”就可以了。
套管進針法
下面,我們來看看董氏針灸群里大家各自分享的醫案和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