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中,中成藥的地位有點尷尬。那是不是在這個領域,中成藥就沒有機會了呢?情況還不用這么悲觀。
文/譚敏
近日,以嶺藥業以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兩款新藥——周絡通膠囊和芪黃明目膠囊,已完成三期臨床實驗,目前正在等待相關部門審核。其中,周絡通膠囊是主要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新藥,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十二五”計劃項目。
中藥治療糖尿病一直以來并沒有受到臨床太高的評價。整個《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征求意見稿)》只出現了3個“中藥”字眼,具體的中成藥產品僅出現了2個。
市場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中康CMH數據顯示,2013年,糖尿病用藥終端銷售額達339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中成藥15億元,同比增長7.0%。中成藥占糖尿病用藥的市場份額也從2012年的5.2%下降到4.5%。
提到糖尿病用藥的中成藥,除了“消渴丸”,大多數人都很難再想起別的什么產品,但事實上,目前還在市場上銷售的,擁有正規文號的糖尿病用中成藥通用名就有64個。而整個糖尿病用藥卻只有114個通用名產品還在市場上銷售。
可見,在糖尿病治療中,中成藥的地位有點尷尬。
那是不是在這個領域,中成藥就沒有機會了呢?
情況還不用這么悲觀。對比2010年版和2013年版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就可以看到糖尿病用中成藥的希望。
中西合用
消渴丸是兩個版本的防治指南均有“點名”的中成藥,也是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糖尿病用中成藥。
兩個版本的指南均將“消渴丸”放在《口服降糖藥》的“磺脲類藥物”這部分中,在2010年版中,僅提到其含有格列本脲(磺脲類藥物),但到了2013年版本,出現這樣的描述:“消渴丸的降糖效果與格列本脲相當。與格列本脲相比,消渴丸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低,改善糖尿病相關中醫癥候的效果更明顯。”
作為格列本脲與中藥的復合制劑,消渴丸可謂較單純的格列本脲更好的藥物。只是這種含有化學藥成份的中藥復合制劑,CFDA也就批了消渴丸一例,而且明文規定不再批這類的復合制劑。
但對于中成藥而言,作為化學藥降糖藥的輔助藥物,中西合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也未嘗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只是空口無憑,在化學藥物(含生物制劑)占據絕對優勢的糖尿病用藥中,中成藥的輔助作用想得到臨床認可,需要的是更多的研究與數據。
糖尿病前期
與2010年版相比,2013年版的指南多出現了一次“中藥”及一個中成藥產品,它出現在“2型糖尿病防治的一級預防”中,也就是說作為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的方法。
指南中提到“最近我國的臨床試驗顯示中藥天芪降糖膠囊也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這句話之所以能出現在指南中,是因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的計劃項目“2型糖尿病前期中醫治療研究”。該課題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牽頭,是國內首次采用中醫藥方法干預IGT的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
按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診斷標準:空腹血糖5.6毫摩爾/升~6.9 毫摩爾/升;和/或口服葡萄糖后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11.0 毫摩爾/升;和/或糖化血紅蛋白 5.7%~6.4%,就為糖尿病前期。如此標準下,中國糖尿病前期人群多達近5億,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糖尿病前期率為50.1%(數據來源:2013年9月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中國成人糖尿病流行與控制現狀》)。
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放任不管,必然成為糖尿病患者;如果在飲食、運動和藥物方面給予干預,則有很大可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目前,僅有天芪降糖膠囊一種中成藥被寫入指南,成為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者發展為糖尿病患者風險的藥物。至于其他中成藥有否此作用,還需要臨床試驗證明。
天芪降糖膠囊目前的市場規模還很小,2013年終端銷售額還不到三千萬元。但隨著寫入指南后,企業如果加大推廣力度,銷售額的快速上漲還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與糖尿病治療用藥相比,糖尿病前期用藥需要更大的市場推廣投入。除了以明確臨床試驗數據教育醫生,為糖尿病前期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另外,在消費都教育上,也需要大力投入。畢竟與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前期的消費者教育目前還比較少,消費者認識不高。
并發癥用藥
除了前面提到兩個方向外,指南提到“中藥”的最后一次,是在并發癥用藥中,具體來說,是在糖尿病神經病變。當中提到可以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改善微循環,但沒有出現具體產品。
此次以嶺的其中一個新藥就是針對這種并發癥。
對于糖尿病這樣一種防治指南已經很成熟,用藥標準及療效指標都非常明確的疾病,中成藥想要改變目前尷尬的地位,只能用數據說話——以醫生、特別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認可的臨床試驗數據證明其具體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