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審/鄭 石 作者/張曉曉 編輯/水中月
祖國醫學 博大精深
中醫學
給現代人留下了無數的寶貴財富
東漢時期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方劑
被后人公認為
“經方”
中醫專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
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
經方其特點為
“普、簡、廉、效”
十堰中醫影像
《講經方》微視頻
特別節目
第七期 麻黃湯
張貴金,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 精神衛生中心失眠科主任,2003年參加舒暢飲治療神經衰弱的臨床研究,并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及十堰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失眠癥、焦慮癥、抑郁癥、恐怖癥、精神分裂癥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張貴金 副主任醫師 十堰市中醫醫院失眠科主任
學習經方,推廣經方,大家好,我是張貴金,今天帶大家一起學習經方——麻黃湯。
甘麥大棗湯出自《傷寒雜病論》-《傷寒論》-“太陽病脈證并治”,它的主要作用是風寒外感癥,麻黃湯它的主要組成是麻黃、杏仁、桂枝、炙甘草,它的主要功效是散寒解表、宣肺平喘,它的主要癥狀表現是:感冒癥,出現發熱頭疼、身體疼痛、四肢關節疼痛,不出汗,患者出現明顯的咳嗽、喘氣等一系列風寒外感癥狀。
麻黃在這個湯里是君藥,它的用量是9克,桂枝是6克,杏仁是6克,炙甘草是3克。麻黃主要作用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祛風寒。桂枝作為臣藥,輔助麻黃解表,同時桂枝具有痛經合營,治療身體疼痛的一些癥狀;杏仁可以宣肺平喘,炙甘草可以和中緩急,同時可以制約麻黃和桂枝的皸裂之性,以防發汗太過。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風寒外感的癥狀,根據傷寒雜病論來說,外感分為外感風寒,外感風熱,一般感冒就是風寒感冒,風寒感冒分為風寒表實證和風寒表虛證,麻黃所治療的是風寒表實證,它的主要臨床表現在感冒中非常常見,主要是發燒、渾身顫抖,打冷戰,同時出現了頭痛、頸項疼痛、肌肉疼痛、甚至四肢關節也疼痛,出現一些咳嗽咳喘,肺氣不宣的一些癥狀。
在臨床應用中,只要辯證準確的話,用麻黃湯治療感冒,一般2—3劑就可以治療感冒的癥狀,在辯證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辯證要點,就是感冒的時候沒有出汗的一些癥狀,這就是《傷寒論》所說的風寒表實癥,如果出現風寒表實癥的話,那么用麻黃湯效果是非常好的。
十堰中醫影像《講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