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沒事放幾粒黃芪泡水補氣
就是黃芪的全部用法嗎?
其實黃芪能夠治療好多病
也是有不同的用量!
黃芪也分生熟
兩者功效傾向不一樣。
你準備好了嗎?
現(xiàn)在開始寶國老師要給你揭開黃芪的神秘面紗!
要用黃芪先分清生熟!
生黃芪: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排癰、生肌。
熟黃芪:炙甘草和炒甘草
炒甘草是用麥麩炒制而成;炙甘草是用蜂蜜炒制。
炒甘草健脾和胃的功效更強;
炙黃芪偏于補益氣血,比生黃芪更強。
要用黃芪先分好計量!
黃芪若是用量在15g以下,只有補氣沒有利水作用,或者利水作用不大。
黃芪除了“補氣第一”外,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黃芪可以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jié)血糖、提高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栓形成,所以日常可以泡黃芪水代茶飲。
而日常黃芪泡水或煮水喝,一天12g就可以,最多不要超過20g。大家日常泡水時可以這樣搭配:
黃芪+當歸:益氣養(yǎng)血;
黃芪+枸杞+大棗:補氣養(yǎng)血,清肝明目;
黃芪+西洋參:補虛益氣。
上邊這幾個小方子,日常泡水喝做保健,但是不能用來治病。
若是治病則需要加大計量,并且根據不同病癥,用不同的量。
例如音頻中寶國老師說的方藥:
痹證,黃芪用量30g。熱痹用生黃芪,寒痹或者寒熱不明顯,早期生炙甘草都用。
肝硬化腹水,則加用生黃芪、蒼術、防己各30g,健脾益氣。
以及鶴膝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嚴重變形,生黃芪竟然達到了240g,量非常的大。但是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利用的是生黃芪的利水的攻效。
方藥:生黃芪240g,淮牛膝、遠志、石斛各120g,金銀花30g。
方法:前4味藥物加水10碗,煮至藥液剩2碗時加入金銀花,煮至藥液為一碗時將汁濾出,臨睡前溫服。多汗時用毛巾擦拭,避風。
黃芪“補氣第一”,但是大劑量服用也會有一些不良的反應,如上火、脹氣、胸悶的不適反應。所以日常保養(yǎng)宜小不宜大量,若是大量服用黃芪則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若是遇上感冒或者經期時不能吃黃芪;
黃芪對于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有效果,但如果是陰虛、濕熱、熱毒熾盛型腎病,則不能用,可能會產生毒副作用。
黃芪是大家首選日常泡水補氣佳品,但是也要先確認自己適不適合,不要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