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是自律,是自律和放縱的平衡。但是為什么說“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我的一個朋友,從健身專業轉型為競走專業,克服了巨大的困難。自律的人平時是不會覺得自己自律的,主要是自己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而且有時候因為自己偷懶,反而覺得自己不怎么樣。
作家李尚龍說:“在大城市里,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自律不能一蹴而就,絕大多數人把「循序漸進」當借口,一而再再而三的放縱自己。但是請永遠不要低估大腦的記憶能力,因為它會讓習慣成為本能。放棄是人的本能,在容易和困難之間,我們往往不由自主的就會選擇容易的那條路。
一旦你放棄了最難的那條路,也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夢想,走入了一個「不斷立 flag — 逃跑 — 立 flag — 逃跑」的死循環,成為人生痛苦的根源。當逃跑成了你的習慣,再想跳出泥潭,千難萬難。
一招教你變“自由”首先,來研究一下為什么會“不自律”?就拿手機來舉例。當你玩手機游戲的時候,你會高興、興奮,于是你的大腦記住了你的選擇。然后,大腦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像毒品,能使大腦上癮,它的學名叫多巴胺。
當你拿起手機的那一刻,大腦便不自覺地通過手機開始聯想你做過的事。最后,多巴胺出來說話了——它告訴你,快樂至上!好了,過程就是如此。
接下來,教你如何“戒X”。你只需要在拿起手機那一刻、在大腦浮現所有情況的那一刻,踢開多巴胺,專注于“選擇”。比如你拿起手機,正在復習。突然,你的大腦說“我們來看看王者農藥精彩視頻,休息一下”。很明顯,它又要來占領你的大腦和全身了。此時你要不斷地強調:你在做選擇!在什么之間做選擇?——學習和游戲。然后你靜下來,努力思考這兩個選擇對你帶來的壞處!記住,是壞處!別去想好處。
學習:好像沒有。游戲:成績下降,視力下降,自律能力下降,打游戲的姿勢像猴子,很丑;再怎么努力,也上不了王者;女神不打游戲......恭喜你,此時你聰明的大腦應該會重新占領高地了。
其實,不只是游戲。當你高中因為裝逼而去抽煙,戒不掉之時,你依然可以用此方法戒煙。當你生活中因為“心眼小”而莫名生氣之時,你依然可以用此方法改掉脾氣。我想告訴你的是,自律,其實不過就是做個選擇而已。
拿走誘惑,選擇斷舍離能夠把那些琳瑯滿目的誘惑,毫不猶豫的拿開;拿不走的,可以直接限定使用時間。在選擇斷舍離之后,機會成本面前的利益和損失,才不會成為困住自己的絆腳石。分解任務,累加夠得著的小目標從最微小的目標開始,形成一種新的習慣,讓自律漸漸成為一種本能。增強時間顆粒度,優化節奏感一個人把時間切割的越來越細,時間就會越來越值錢,自己也會越來越成功。
隨著自己越來越成功,時間一定會越來越值錢,時間顆粒度也會變得更細。這兩者形成一種正循環。時間顆粒度,不是讓我們緊鑼密鼓,除了工作學習,沒有休息和運動。而是提升我們對時間的使用效率,加強對時間的掌控力。
最終,每個人在這樣的過程中,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節奏。讓自己被綁架,借他力設定保險栓,你有十足的動力,去堅持做一件事。但是,隨著你這件事情的次數增多,會發現過程中動力帶給你的愉悅感越來越少,最終你可能絲毫感覺不到動力的刺激作用了。如果你想只依賴所謂的動力,去變成一個持續自律的人,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