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西晉之所以驟興驟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武帝托付非人,把江山社稷交給傻兒子司馬衷來治理,并“塞”給他一個野心勃勃、陰狠狡詐的賈南風做皇后,帝國焉有不迅速崩亡的道理?其實,晉武帝在位時本打算更換儲君,而之所以最終沒付諸于行動,完全是拜皇后楊艷所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楊艷是晉武帝的發妻,二人伉儷情深
楊艷是武帝的結發之妻,不僅天生麗質,而且聰明賢慧,由此深得夫君的寵幸(“后少聰慧,善書,姿質美麗,閑于女工。”見《晉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一·后妃上》)。夫妻二人共育有3子3女,由于長子司馬軌早夭,所以等到武帝登基后,便冊立次子司馬衷為太子。而司馬衷,便是歷史上極有名的“白癡皇帝”晉惠帝。
楊皇后在世時,武帝便因為太子的愚呆蠢笨,數次流露出想要易儲的念頭,結果卻屢屢被楊艷引用“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搪塞過去。然而“警報”雖然暫時性被解除,但楊皇后知道兒子的地位其實并不穩固,再加上此時胡夫人開始得寵,讓倍感威脅的楊皇后更加擔心,一旦自己倒下去,司馬衷的位子還是難保。
對于白癡兒子司馬衷,楊皇后很是憂心
泰始十年(274年),因為長期忍受壓抑的情緒,加上身體本來就不好,楊皇后終于一病不起。楊皇后自知時日無多,回想起如煙往事,不禁生出萬千憂傷,而最讓她擔憂的事情,莫過于傻兒子司馬衷的前程。楊皇后深知,如今胡夫人受寵,若不加以防范,等將來她的皇子誕生后,極可能會危急兒子的儲君之位,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她得逞。
對于男人們來講,心愛女人的眼淚總是他們難以抵擋的武器。盡管在受寵方面已不敵胡夫人,但作為武帝的發妻,楊皇后深知皇帝對她仍是一往情深,所以便利用后者探視她的機會,趴在丈夫的膝蓋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苦苦哀求他不要廢黜太子,并要求立自己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做太子的監護人。
晉武帝答應楊皇后的請求,決定不廢黜司馬衷
武帝心腸軟,聽完妻子的哭訴后也不禁潸然淚下,對于她的要求,不打折扣地全部答應。楊皇后深知丈夫雖然有好色貪玩的毛病,但在夫妻相處之道中,卻能保持言出必行的作風,所以在得到他的保證后,便安心瞑目而去。泰始十年(274年)七月初六日,楊艷在明光殿中頭枕著武帝的膝蓋而逝,終年37歲。
及后有疾,見帝素幸胡夫人,恐后立之,慮太子不安。臨終,枕帝膝曰:“叔父駿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備六宮。”因悲泣,帝流涕許之...泰始十年,崩于明光殿,絕于帝膝,時年三十七。引文同上。
楊皇后薨逝后,晉武帝果然將楊芷召入宮中,命她在侍奉自己的同時,也肩負起撫養太子的責任。楊芷天生麗質、聰明賢慧,入宮不久便深得武帝寵幸(“婉嫕有婦德,美映椒房,甚有寵。”引文同上),才兩年的時間便被冊立為皇后。隨著楊芷的受寵,胡夫人漸漸地便風頭大減,再沒有機會謀奪后位。
楊艷薨逝后兩年,堂妹楊芷當上皇后
其實晉武帝內心也很清楚,把江山社稷交給傻兒子,自己也非常的不放心,但礙于自己對皇后的諾言,又不忍行廢立之事,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為太子挑選有才干的輔弼之臣,并增強諸侯王的兵力,寄希望于雙方內外配合,同心協力地保衛未來的國君。可讓武帝沒想到的是,他費盡心機制定的各種措施,不僅全部失靈,而且全都成了促使帝國滅亡的“催化劑”。
武帝駕崩即位后,被他寄予厚望的國丈楊駿執政,然而此君非但沒有輔弼弱主(晉惠帝司馬衷)、治理天下的能力,反而因為黨同伐異、貪婪苛酷成為眾矢之的。此時,素有政治野心的皇后賈南風乘勢而起,不停地在楊駿與諸王間制造矛盾,不久便導致楊駿被殺的結局。緊接著,賈南風又離間諸王,讓他們互相爭斗,由此開啟“八王之亂”的大幕。
賈南風干政亂國,開啟西晉滅亡序幕
諸王混戰不已,導致邊疆內外的胡人紛紛起兵作亂,使長江以北的中國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而西晉在此過程中也一步步走向崩潰、滅亡。公元300年,導致禍亂發生的“罪魁”賈南風被趙王司馬倫毒殺;七年后(307年),晉惠帝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殺;又過了11年(318年),晉愍帝被漢趙皇帝劉聰殺害,西晉帝國就此覆亡。此時,距離武帝駕崩才只有28年時間。
史料來源:《晉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