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當中,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經歷堪稱傳奇,這位年輕時看上去老實憨厚、毫無過人之處的農夫,竟然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實現人生突變,一躍而成為肇建帝國、富有四海的天子,實在是令人無比驚奇。那么,這個其貌不揚的農夫,是怎樣實現人生的逆襲呢?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其父劉欽官至南頓縣令,是一個空有貴族身份卻沒有封爵、食邑的小官。由于劉欽早逝,所以劉秀自幼便與兄弟姐妹一起被叔父劉良撫養,在老家舂陵居住。由于劉良的家境一般,所以即使身為皇室子孫,劉秀等人也要靠種地來討生活,跟普通的農夫沒甚區別。
劉縯志向遠大、氣度恢弘
劉秀弟兄三人,以大哥劉縯的志向最遠大、氣度最恢弘。雖然身為農夫,劉縯卻討厭干農活,而是經常和一幫豪杰打交道,意圖推翻王莽的統治,恢復劉姓江山(“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見《后漢書·卷十四》)。
跟兄長的性格迥然不同,青少年時期的劉秀性格憨厚、手腳勤快,非常喜歡干農活。正因為如此,劉縯經常嘲笑弟弟,說他為人太老實,每天就知道種地,跟高祖劉邦的哥哥劉仲一樣,都難成大器。每每在這個時候,劉秀都是笑而不語(“性勤于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見《后漢書·卷一上》)。
劉秀因為喜歡耕種,經常被哥哥取笑
在新朝天鳳年間(14-19年),劉秀接受族人的資助,曾進入長安太學研讀《尚書》,并結交了一大幫青年才俊。與此同時,劉秀通過近距離地觀察新莽政權的運作,對它的積弊漸漸了若指掌,為以后從事興復漢室事業打下基礎。也正是在此期間,新莽政權呈加速滅亡之勢。
王莽是個不識時務的腐儒,剛剛稱帝便實行“托古改制”,用早已不合時宜的周禮來改造矛盾重重、貧富懸殊的社會。結果,“托古改制”不僅未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天下更劇烈的動蕩,加之災害四起、外敵入侵,使民眾生活難以為繼,最終激起赤眉軍和綠林軍大規模起義,很快便摧毀新莽政權。
宗室劉玄被擁立為帝,建立更始政權
目睹新莽政權風雨飄搖的狀況,劉縯趁勢在舂陵起兵,而劉秀此時也一改往日只會種地的形象,不僅積極參與其中,而且迅速展現出卓越的軍事、組織才能。劉縯兄弟起兵后,跟綠林軍匯合,在屢次大敗新莽軍隊的基礎上,扶立宗室劉玄為帝,建立起更始政權,時在公元23年。同年,綠林軍攻占長安,王莽兵敗被殺。
然而就在劉玄登基后不久,更始政權便發生內訌,時任大司徒的劉縯因為權勢、名望過高,從而引起綠林軍將領的嫉妒,最終竟因“抗命”罪被殺。劉縯遇難后,劉秀雖然內心悲憤至極,但在表面上卻裝作云淡風清的模樣,由是躲過追殺,并被更始帝派往河北招撫持各州郡。
劉秀達到河北后,聽取大謀士鄧禹的建議,在河北延攬英雄、廣收民心,并通過與真定王劉楊的外甥女郭圣通結婚,贏得廣泛支持,并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武裝。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經營,到更始三年(25年)六月時,劉秀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個“跨州據土,帶甲百萬”(引文同上)的強大勢力,在河北牢牢地站穩腳跟。
劉秀能稱帝,鄧禹居功至偉
隨即,劉秀在部眾的擁戴下,正式宣布同更始政權決裂,并在鄗城千秋亭稱帝,史稱東漢光武帝。此后12年間,劉秀又陸續平定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再次實現中國的大一統局面,由此使得飽受戰亂流離之苦的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
劉秀在位32年間,大力整飭吏治、精簡機構,并推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與此同時,劉秀還大興儒學,并大量選拔優秀儒生入朝為官。經過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國家在一片廢墟中得到恢復和發展,并日益呈現繁榮景象,其功績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劉秀光復漢朝,創建東漢帝國
建武中元二年(57年)二月,劉秀在南宮前殿駕崩,享年62歲。劉秀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并為乃父上謚號為“光武”,廟號為世祖。后世對光武帝頌揚備至,其中南宋大詞人陳亮曾評論道“自古中興之盛,無出于光武矣”(見《陳亮集·卷五·酌古論》),堪稱公允。
史料來源:《后漢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