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與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開始受惠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國民對中國的友好程度不斷加深。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國家,便是南部非洲小國萊索托。
萊索托,全稱萊索托王國,位于非洲大陸東南部,地處南非高原東緣德拉肯斯山脈西坡,全境都被南非包圍,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在全球3個“國中之國”中面積最大(另外兩個“國中國”是梵蒂岡、圣馬力諾),人口約220萬,首都為馬塞盧。萊索托是個以巴蘇陀族、祖魯族占主導地位的黑人國家,絕大多數國民都信奉基督教,以英語為官方語言。
萊索托行政區劃圖
萊索托本名巴蘇陀蘭,文明開化的歷史很晚,直到19世紀初,境內才建立起史上第一個王國-巴蘇陀蘭王國。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巴蘇陀蘭開始遭受英國殖民者、布爾人的雙重侵略,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后,最終喪失大片疆土,并于1868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地”,時間長達近百年。1966年10月4日,在不懈斗爭多年后,巴蘇陀蘭贏得完全獨立,并改國名為萊索托。
萊索托雖然“翻身做了主人”,但百年來的殖民統治和文化改造,還是給這個國家留下許多具有英國風格的痕跡。如今,萊索托不僅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而且還采用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甚至在建筑風格、開車習慣等方面也對其亦步亦趨。不僅如此,超過90%的萊索托民眾信仰基督教,而且大部分是虔誠的教徒,每逢節日都會到教堂里做禮拜。由此可見英國對萊索托的影響之深。
馬塞盧
平心而論,萊索托的生存環境相當惡劣,對于經濟發展來講十分不利。首先,從地形地貌上來講,萊索托75%的國土都是山地,只有西部25%的狹長地帶為地勢較平緩的低地,但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可耕地逐年減少,不適合發展大規模的農牧業。其次,萊索托自然資源匱乏,只有鉆石和水力資源儲量豐富,從而為工礦業的發展奠定了薄弱的基礎。
從2007年開始,萊索托的鉆石開采業迎來“黃金時期”,并成為強勢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從2010年開始,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揚的刺激,萊索托的鉆石產量逐年提高,到2012年時,該國每月可切割和拋光鉆石2000克拉,由此給國家帶來滾滾紅利。2018年1月,杰姆鉆石公司在萊索托發現一顆重達910克拉的寶石級鉆石原石,估價高達4000萬美元,一時震驚鉆世界。
萊索托鉆石
盡管萊索托富含鉆石資源,但由于經濟結構過于單一、基礎設施薄弱、工業水平落后,而且對自然環境及國際價格的依賴性強,導致經濟波動性很大,很難保持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因而始終無法擺脫貧困狀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萊索托在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1324美元(約合9268元人民幣,僅相當于中國的1/11),人均日收入僅有25元,屬于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經濟發展困難導致萊索托民生維艱,給社會保障帶來難題,從而嚴重削弱民眾的幸福感。截至目前,萊索托貧困率高達57%,失業率高達45%,新生兒死亡率高達34.9‰,艾滋病感染率高達23.6‰,人均壽命只有39.7歲,數據令人觸目驚心。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發展指數,萊索托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64位,屬于“低人類發展水平”。
萊索托土著女子
在無力獨自解決生存難題的情況下,向外國或國際組織尋求援助,便成為萊索托政府的“不二之選”。每年,萊索托都需要靠美國、愛爾蘭、日本、德國、歐盟、國際開發協會、非洲發展基金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提供的大量援助才能勉強“續命”。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幫助萊索托度過重重難關,但并沒有在實質上消除它貧窮落后的根源,要想實現本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關鍵還得靠自己。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萊索托政府近年來采取多項發展措施,在加強對鉆石開采業投入的基礎上,還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就業、發展農業和基礎建設,使得經濟狀況稍有好轉,財政收入略有增加。然而,由于萊索托自然環境過于惡劣,經濟結構過于單一,基礎設施過于薄弱,一旦鉆石資源被開采殆盡,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萊索托要想徹底擺脫貧窮、走向小康,恐怕絕非易事。
萊索托村莊
自1983年建交以來,萊索托與中國大體上保持著友好合作的關系,而隨著雙方關系的發展,到萊索托工作、經商、旅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由于中國在萊索托有很多涉及民生的援助項目,并且從未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因此深受該國政府和民眾的歡迎。由于萊索托人非常樂意跟中國人交往,以致于他們只要看到來自東方的面孔,都會朝對方微笑并用中文問好,堪稱對中國最友好的南非國家。
參考書目:《列國志:萊索托/斯威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