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指疾病或病弱”。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而現代人的健康觀則是整體健康,它超越了身體、心智和社會功能各自獨立的傳統生物醫學觀念,反映了對“健康”更為全面的理解。
心理學家們總結出了現代心理健康的十項標準包括: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當判斷;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
在現實生活中,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要看他/她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觀察其是否具備如下特征:
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情緒穩定與愉快:穩定的情緒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
行為協調統一: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人際關系融洽: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應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適應能力良好:良好的適應能力能夠使人在現代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