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365
翻看舊照片,發現這張“合影”,還看到了“布施”兩個字,感覺很有趣。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首。
所謂布施,即給予,我們不妨可以理解為利益他人,也就是之前我在《陪伴和見證生命的轉變》中提到的“利樂有情”。
佛教認為,人的福報都是從布施中修來的。正如南懷瑾曾說:
一個人要想積累善業福報,就必須“應無所住,行于布施”。不善于布施的人,是很難培植福報的。
唯有不執著于世俗物質,能主動將自己的利好布施于眾生,這樣才能廣結善緣,收獲福德。
可能有些人以為布施就是施舍錢財,其實沒錢、不必用物質也能做布施、增福增慧。
一般而言,佛門布施有三種途徑,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財布施顧名思義就是布施財富物資,法布施便是授人真理,傳人知識,無畏布施則是幫助眾生克服困難,戰勝恐懼。
我們還可以延伸開來,比如語言布施。
一句好話,一篇文章,可以使人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和希望。常修口德就是在積攢福報,運勢自然會越來越好。
不論是行哪一種布施,只要布施時發的是正念正心,那么一切布施,不論大小,皆有福德。
除了布施,佛教六度還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每一度都是修行的方向,都有著深刻的哲理。
記得讀研的時候,室友的書桌上就掛了一幅佛教六度的書法,引以自勉。
正好最近在讀一本叫做《能斷金剛》的書,是借助《金剛經》來闡述經營智慧的,里面就提到了六度的涵義,在此跟大家分享:
布施是給予你所擁有的事物;
持戒是善待他人;
忍辱是放下嗔怒;
精進是增長一切美德的喜悅之情;
禪定是全神貫注,遠離煩惱;
般若助你決定何謂真理;
而慈悲是一種融合了對眾生之愛的高度智識。
書中還接著闡述了它們之間的因果關聯:
布施帶來財富,美好的世界來自持戒;
忍辱帶來美好,卓越的成就來自精進;
禪定帶來寧靜,自由來自般若;
慈悲成就我們所有的愿望。
并且指出,一個具備這幾種品質并且臻于至善的人,將獲得不可思議的知識與力量。
我想,無論是學佛之人,還是日常修行,“六度”對我們生活都有著非常積極、正面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自我完善,從而讓內心純凈一些,讓生活清凈一些,讓人生更有價值與意義。共勉。
寫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