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隨著二胎、三胎的放開,很多人都希望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尤其是家里的老年人,成天盯著小媳婦的肚子,沒有生孩子的,問什么時候要孩子?
生了一個的,問啥時候要二胎?有了閨女的,”語重心長“一副過來人口吻傳授”真經“:”必須得有個兒子,不然以后老了沒地方去?!?/span>
實際上,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只生一個女兒。
①只能要一個孩子,頭胎是女孩
計劃生育的時候,很多農村的家庭,如果頭胎是女孩,村里是允許可以申請個名額,再生一個孩子,畢竟以往在農村,男孩還是稀缺的勞動力。
然而,在大城市,尤其是父母雙方都是在體制內工作的,必然要響應國家的號召,不管男孩女孩,只能生一個孩子。
②擔心沒辦法給孩子更好的愛
有一個朋友,她很恨自己的奶奶,據她說,打她出生,奶奶就不“待見”她,一直想要個孫子。
她媽媽怕她受委屈,生了她之后,就“封肚”了,而且還專門給她起名字叫“嬌嬌”,意思是“我們就是嬌生慣養的女兒,別人不稀罕,媽媽稀罕!“
③觀念轉變,養女孩生活壓力相對小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完全摒棄了”養兒防老“的觀念。而且現實證明,很多男孩還不如女孩貼心,知道心疼人。
現在教育成本增加,孩子生得起養不起,男孩女孩都是一樣培養,所以越來越多的家庭傾向于生一個女孩。
①經濟壓力小,生活舒適自在
一般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生活條件好,家庭都比較富裕,不用考慮給兒子買房買車、攢彩禮錢。她們會更看重女兒的各項素質教育和培養,生活過得也怡然自樂。
金星的一檔婚戀類真人秀節目《你好,另一半》中,其中一位美女嘉賓張詩情,本科北大、耶魯碩士,知名風投經理,她是爸爸媽媽的乖乖女,被父母培養的非常優秀,三觀極正,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都讓人如沐春風。
可以看出,她們家庭生活非常優渥,她的擇偶觀就是要找同類人,首先條件必須是985畢業的名校學生。
張詩情的父母彼此非常恩愛,爸爸從事房地產生意,對媽媽關懷備至寵愛有加,媽媽雖然是家庭主婦,但是很會經營婚姻和家庭。在老公生日那天,還自制一幅用心學習良久的畫送給丈夫當生日禮物。
像這樣只有一個女兒的,原生家庭美滿幸福,父母恩愛生活也是非常舒適自在。
②女兒遠嫁,父母過得孤獨
媽媽以前總是給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三奶奶,不僅性格溫柔,而且人也長得特別漂亮,水靈靈的大眼睛,梳著雙馬尾。后來她跟著三爺爺一起來到大西北,遠離家鄉數千里,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遠嫁他鄉,特別想家,想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父母雙親。但是當年交通閉塞,回趟家談何容易,她是硬生生的思鄉十余年,也沒能回家一次,直到早早離開人世。
聽媽媽講,有一次她和三爺生氣,喝了 一瓶農藥撒手人寰,把四個兒子留在世上,把天天想她的弟弟妹妹和父母都撇下走了。
“每一個遠嫁的女兒,都是父母走丟的孩子?!?/span>此話真實而又殘酷,讓人不禁淚目。
至少當時三奶奶還有兄弟姐妹,她的“遠走高飛”,父母親人姑且能夠從其他孩子身上“找尋”。試想,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面對女兒的遠嫁乃至離世,又將是情何以堪?
盡管現如今交通方便、通訊及時,隨時撥通視頻就可以和父母面對面聊天,買張高鐵票幾個小時也可到家。
但是孩子畢竟沒有守在父母身邊,能方便盡孝。上大學時,假期去電視臺實習,有一個美女主播,快下班的時候,都會給父母打電話問:“爸媽,今天吃什么???晚上回家我捎點香腸回去?!?/span>
當時年少,沒有太多感受。直到自己遠嫁,每年最多可以一兩次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近幾年全國疫情嚴重,我已經連續兩年沒回家過年了。
至今想來,多羨慕那些同在一個城市中,能感受到隨時到家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煙火氣息。
③媽媽住在女兒家,成為“姥姥帶娃”一族
好友瑩瑩是獨生子女,她找對象時,談了三個條件:
第一,逢年過節我要回家,尤其是年三十,我肯定要在我父母那過,要不除了我爸媽就沒其他人了,他們太孤單了;第二,結婚以后我爸媽肯定是和我一起住的,孩子也由我爸媽來帶;第三,不許對我爸媽態度不好。
因為條件苛刻,她一直也沒遇到合適的,直到遇到她現在的老公。她老公因為是弟兄兩個,而且爸媽都是大學教授,思想比較開明,也想過自己獨立的生活。如果非讓他們幫忙帶孩子,隨便給哪個兒子帶都行。
瑩瑩從懷孕到生娃,都是媽媽一路陪伴,有了孩子后,也是媽媽一手幫忙帶。雖然老公對自己的媽媽也客客氣氣,公公婆婆也是抽空過來看看自己的孫子,并不在她們小家里久待。
但是瑩瑩看到自己媽媽勞心勞力帶孩子,還要給她們一家子做飯,自己貼錢買菜,心里感激之余也是非常愧疚。
很多“姥姥”在女兒有了孩子后,住在女兒女婿家幫忙帶孩子,往往“出力不討好”,日子也是過得小心翼翼。
遇到通情達理的女婿,身體上苦點累點也沒啥時候,就怕遇到“渾蛋”女婿,對老人指指點點、頤指氣使,對待丈母娘像是對待免費的保姆,那真是讓老人傷身又傷心。
正如紀伯倫的那句名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子,是借由你們而來,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孩子從出生起,便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漸行漸遠的過程,不管孩子在哪里,始終和父母保持著松散卻親密的關系。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新型養老方式暢行:回歸田園生活、抱團養老、上老年大學、返聘去工作等等,老人們一輩子辛辛苦苦操勞,應該安度晚年,沒有孩子們的束縛,終于也可以真真正正”為自己活了一回“了。
今日話題:你認為一個女兒的家庭,應該如何養老呢?歡迎留言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