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怎么想的,就會怎么做,結果也會慢慢匹配自己的想法。但是行動帶來的結果,未必是想法中的那個,可能沒落實到位,也可能環境約束。
熟悉的場景
現實中還有很多想法,在一遍又一遍地應驗,尤其是禍不單行。人在還沒有覺醒的時候,會本能地按照潛意識的劇本來演繹。甚至意識到是錯的,事情發展到嚴重的時候,那就是大腦的執念出現問題。可是一旦傷害到自己,能夠刺激自身,做出一定的改變。遭遇重大挫折時候,很多人像是變了一個樣,一下成熟許多。本質是內心的覺醒,意識到過去的路徑,不能再繼續下去。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看著無關緊要的事情,重復的次數多了,能把自己都騙了。大腦是塑性的,時時刻刻在變化,只是平時感覺不到,等感知到變化已經發生。美好的預判
人們向往更好的生活,所以容易掉進盡想美事的陷阱之中。人們常常是源于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來思考問題,做出判斷。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根據自身的立場想讓事情這樣,或那樣都在影響正確的判斷。不是用美好的預判去想事情,而是根據基本的事實邏輯,盡量得出客觀的判斷。那么一定會存在偏見,偏見會帶來傲慢,傲慢就會做出輕率的決定。比如說,沒有見過的東西,我們常常認為是不存的,直至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哪怕親眼所見,也會拒絕承認,認為是假的,肯定是騙人的。長期的積累
潛意識的想法,其實就是主觀的東西,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定義外在的事物。所以對負面的事情根深蒂固,對于正面的事情毫無支撐力。負面的東西再正確,也沒有什么價值,人真正需要的是成長。不可能從自身來,一定是外面,那些自己沒有見過,還沒有明白的東西。既要清楚是怎么回事,也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怎么解決,或者有自己的方向。無法像負面的東西那樣,光想就能有無數的問題,必須是一點一滴的具體的東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