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姨借給哥哥33萬,還遭哥哥大罵:你為什么這么沒有良心,有錢不借見死不救,你還是人嗎?張姨只說這33萬白給你了,咱倆斷絕兄妹關系。如今,張姨慶幸自己的決定。
說起張姨,那可是我們村有名的孝順女。當年張姨的老父親是正式工,他退休的時候讓張姨的哥哥接班成了吃商品糧的人。后來為了彌補對女兒的虧欠,老父親托人花了點錢給女兒買到紡織廠當了工人。
張姨想著自己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即使知道哥哥的工作要比自己輕松還掙錢多,她也沒有什么意見。
張姨從小就被灌輸了以哥哥為主的思想,所以張姨上班后掙到的工資除去給自己留了一點用之外,其他的絕大多數都如數上交老母親。
哥哥工作兩年后就找到了對象,當時對象就要求今后要生活在縣城。那個時候集資房剛剛有,家里把張姨上班掙到的錢也用上了,這才給哥哥買上了集資房。
哥哥買的新房,張姨只在哥哥結婚那天去看了一眼就再也沒去過,她仍然樂呵呵的住著單位宿舍。只是歇班的時候,張姨總是按老母親的吩咐,給哥哥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置辦齊備。
2
剩下的錢除去自己的花銷,還要給老母親上交點。棉紡廠有幾個小伙子早就看上吃苦耐勞的張姨,但是家里一直不同意,張姨第一次反抗父母。老母親直接說她想結婚也行,對方必須給上5000塊錢的彩禮錢,不然張姨就把這筆錢自己攢夠才能結婚。
九十年代初5000塊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張姨一聽這話頓時泄了氣,她想誰愿意出這個錢呢?自己又不是仙女。
張姨省吃儉用了三年,終于攢夠了這筆錢,這個時候她也成了29歲的老姑娘,張姨成了結婚困難戶,沒人愿意找這么大年紀的。棉紡廠有個坡腳的修理工老李已經35歲了還沒有對象,經人介紹,張姨就和他結婚了,為此老李支付了3000塊的彩禮錢。
結婚后,經過多方努力,張姨和老李得到了一間廠里分的房子,面子只有15個平方。房子雖小但是老李人勤快又手巧,把這個小家布置的很溫馨,張姨覺得也值了。
兒子5歲那年倆人省吃儉用攢了3萬,準備再借點買個小兩居室,沒想到房子還沒買哥哥又出事了。
哥哥在單位不小心從高處摔下來,不僅脾臟破裂,就連腦子也摔到。當時縣里醫院不收讓他們趕緊轉院,還說再完一點人就要沒了。
哥哥雖說結婚了幾年,但是倆人都是花錢的主,如今手里只有2000塊錢的存款。這點錢是杯水車薪,老母親哭暈過幾次,老母親醒后就讓張姨想辦法,讓她一定要弄錢救哥哥,不然家里就斷后了。
張姨認識的只有紡織廠這些工友,大家都是拿死工資的人,哪里有多余的錢。她只好小心翼翼地和老李商量,問能不能先不買房子了給哥哥治病。
老李早就知道張姨一家是吸血蟲,不把張姨的錢吸干不算數。所以結婚這幾年都是老李管錢,如今人在醫院等著錢救,不給說不過去,他嘆著氣把3萬給了張姨。
哥哥也因此得救,從醫院出來后,人又在家里恢復了小一年才好,只是這筆巨款哥哥從來沒有說要還給張姨。
3
張姨的紡織廠這個時候已經走了下坡路,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她和老李都成了下崗工人。老李年齡大了再加上坡腳,外出找個活人家都不要。
老李讓張姨去哥哥那里把錢要回來,不行倆人擺個燒烤攤,總得掙錢生活下去。張姨見到哥哥剛說了一句錢的事情,哥哥就大吼:你是沒見我命都快沒了嗎?錢錢錢,你一天到晚就知道錢,我現在每天恢復不要錢嗎?我不讓你每個月給我錢就行,你還找我要錢!想得美!
張姨知道哥哥不講道理,但是她沒想到哥哥如此不講道理。她最笨又說不過哥哥,再加上多年思想上的洗腦,讓她更無從下口繼續追要自己的錢。
老李知道了事情的經過,生氣地讓張姨從今以后不要和娘家這幫子來往,張姨想奉獻娘家他不管,但是別帶上他和兒子。
氣歸氣,老李人緣不錯借到了一筆錢,靠著這筆錢老李燒烤起步了。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再加上那幾年做這樣小買賣的人很少,老李燒烤又實惠東西又好吃,每天都是人哄哄的。
兩年后,老李燒烤已經從一個流動小攤變成了兩年門面的燒烤店,這間燒烤店讓老李和張姨也買上了房子。
2000年初的時候,老李燒烤生意好得不得了,那幾年他們掙錢就像是往家里掃樹葉一樣,容易還多。張姨和老李已經攢了三十萬了。倆人計劃著再盤一間門臉,然后給兒子存錢結婚用。
張姨的哥哥雖說沒下崗,但是單位效益不好,每個月就發個生活費,哥嫂倆人生活的也辛苦。大侄子當時大學畢業趕上最后分配,分到了省城也到了結婚的年紀。
結婚就要買房子,哥嫂根本掏不出來一分錢,眼見孩子的婚事要黃,哥哥只好舔著臉又找到了張姨。
4
這次哥哥沒有趾高氣昂,他帶著討好的語氣問張姨:妹子,你看你大侄子要結婚買房,這幾年我和你嫂子也沒掙到錢,你能不能借點錢給大侄子,讓他買了房先把婚結了。至于我借你的錢,我和你嫂子掙、大侄子也掙,慢慢還你行嗎?
老李死活不同意,他說已經有了3萬借走不還的先例,這30萬給上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張姨猶豫了很久,和老李說這是最后一次借錢,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侄子這么好的婚事因為錢給吹了。
老李說這錢借走了就當這兩年一分沒賺,讓大舅哥還是不可能的。張姨拍著胸脯說哥哥保證了會還,老李氣的一個月都沒理張姨。
張姨過了一段時間去找哥哥,沒想到哥哥家是鐵將軍把門,家里沒有一個人。她聽鄰居講哥嫂都去孩子那里打工去了,人都走一個月了。
從那以后,哥哥再也沒有聯系過張姨,哪怕是在老人的葬禮上,哥哥都躲避著張姨。他的電話號碼也早換了,張姨打聽了很多人才打聽到,她給哥哥打電話剛說了一句話,哥哥就說打錯了找錯人了。
張姨徹底傷了心,老李勸她想開點,這些錢全當是沒掙過。
哥哥去省城后的第五年又聯系了張姨,說自己得了癌癥,想讓張姨給上5萬看病。張姨不同意,問他當初承諾好借錢還錢為什么不還。
哥哥不回答,反而罵張姨沒良心,說她有錢不借見死不救,哥哥要和她恩斷義絕。
張姨事后得知哥哥的癌癥是誤診,她慶幸自己狠心沒有給錢,否則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給哥哥發信息,說這33萬她也不要了,從以往會自己再也不會給一分錢,如果他真的要斷絕關系,那隨便。
5
張姨的兒子也成家立業了,對象是高中同學,兒媳人好嘴甜會來事。結婚張姨和老李給孩子們掏了個首付,月供倆孩子自己負責。
兒媳說她忙碌辛苦了一輩子,最后還把所有積蓄花在他們身上,兒媳很感激。逢年過節兒媳不是買衣服買禮物,就是給她轉紅包,說讓她們老兩口也歇一歇看一看,好好過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
張姨說她前半生一直在為哥哥生活,為此她和陪伴自己度過半生的老李因為娘家和哥哥鬧過多少矛盾,讓自己少了多少幸福的時光。此刻就讓她做個壞人,后半生為自己和家人活一回。
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本應該很親密,也是世界上最近的人。可是卻鬧到長時間不聯系的地步,那肯定是有一方做出了了讓其他兄弟姐妹傷透了心的事情,如果不是心被傷完了,怎么會不聯系自己的親人?
人生一世,不管做事還是其他,一定要多為對方著想和考慮,就如這兄弟姐妹的親情,如果不珍惜,一旦錯過就不會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