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關于年輕人要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有時候還真不是年輕人說了算,老人不想來或者想來,都有自己的想法,來了就好好照顧,不來也不勉強,哪怕是生了孩子坐月子不來,年輕人也理解父母,畢竟照顧孩子是自己的責任。
一般老人自己有房子,不愿意來孩子家住,樂得清閑自在,老人在家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作息規律,早睡早起,不被打擾,日子過得安靜祥和。
1、讓老人安享晚年
18歲意味著長大成人,結婚更意味著獨立,有了更多的責任,尤其為人父母之后,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想讓老人跟著自己受苦吃累,老人自己住還輕閑些,安享晚年。
有了孩子,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免不了要照顧,或者接送孩子上學,老人勤快閑不住,滿眼里是活,還要幫忙打掃衛生做家務,老人辛苦了半輩子,不想讓老人太辛苦,不如自己在家住更輕松。
2、避免家庭矛盾
婆媳矛盾自古有之,來時高高興興,住不了多長時間,一句話說不好,一件小事誤解了,婆媳心里都有疙瘩,如果解不開,互相看著不順眼,產生家庭矛盾。
兒子在中間不好調和,一邊是親生母親,一邊是親愛的老婆,偏向誰,另一方心里都不樂意。家里不是爭是非的地方,沒有誰對誰錯,都認為自己有道理,誰也不服誰,家庭氣氛冷冰冰,還不如各自分開,距離產生美。
3、想親自帶娃
孩子教育是個大問題,和老人住在一起,難免有育兒理念上的碰撞,老人如果太嬌慣孩子,孩子會變得任性自私。在家看娃圖省事,讓娃看電視,看手機,孩子不喜歡讀書,影響以后的學習發展。
很多年輕人都想自己帶娃,親力親為,不怕付出時間和精力,該樹立的規矩,從小就得養成;晚上多陪孩子讀書,親子閱讀,做好早教啟蒙,充分開發孩子的智力。
如果老人身體不好,不想獨自在家居住,也不想找保姆照顧,愿意和年輕人一起居住,那就尊重老人的意愿,把老人接過來,好好照顧,孝順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
在一起居住,難免有矛盾,需要不斷磨合,有了意見和想法,痛快說出來,也別不好意思說,溝通商量,誰也別生悶氣,對身體不好。
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給老人單獨住一間房子,在一個小區住更好,可以一起吃飯,回去居住,更方便,大家都很舒心。老人如果不能照顧自己,找個人照看,年輕人時常去看望父母,也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源于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