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教育資源這么好,物質這么豐富,什么都不缺,每天學習就可以了,啥也不用操心,怎么就厭學了呢?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想想我們這代人,以前學習條件多差啊,還拼了命地學習,現在的孩子真是...
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呢?表面上看,厭學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可真的是這樣嗎?孩子厭學,討厭的只是學習本身嗎?
請看這個例子:
一個是從小就認真工整的小女孩,媽媽對她嚴格要求,作業上不準有半點糊弄。小學的時候,女孩成績不錯,媽媽也很高興,可上了初中,孩子對自己要求太嚴格了,一旦作業寫得不好就會著急,可越著急越寫不好,初中作業多,學習壓力大,女孩總是執著于表面的形式,深度思考能力欠缺,導致成績慢慢下滑,出現了焦慮。
想到要上學,女孩就渾身難受,就像生病了一樣,媽媽帶她去醫院,卻什么都查不出來,于是,媽媽就以為她在裝病,小小年紀竟然學會了撒謊。在媽媽的責罵下,她更不想去上學了,一上學,她的身體就生病了。
從女孩的角度來說,她是在向父母發出信號,告訴父母,我學習壓力太大了
可是父母呢,看到的卻是,你是在裝病,就是不想上學
父母和孩子之間經常是這樣,你想的和我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父母能夠真誠地傾聽孩子的心聲,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那么嚴格,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那么孩子的狀況就會好很多
可是,有多少父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呢?
經常是,孩子已經厭學了,已經抑郁了,父母還在對孩子破口大罵,他們從來不肯反思自己,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做他們的孩子,真的很辛苦
做父母一定要學會反思,當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先去責罵孩子,而是先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
問題中往往孕育著機會,孩子厭學也是在提醒我們,過去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問題,是時候好好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孩子去做自己了
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小時候多尊重,多傾聽,多陪伴,少要求,少控制,少命令,那么,到了青春期,孩子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很容易解決。
那些家里劍拔弩張的,多半是小時候就積攢了矛盾,到了青春期爆發了而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
所以,從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勝過一切,遠比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果。
我是墨遙,一個喜歡閱讀和寫作,追求自我成長的二胎媽媽,分享家庭教育,分享人生故事,分享自我成長。
當一個女人成為媽媽,她最該看重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為,只有媽媽好了,孩子才會好。當一個人真正學會愛自己,她才能學會愛別人。
我曾經考過家庭教育輔導師和繪本教育指導師,它們帶給我的不僅是育兒知識的獲得,還有自我的提升,這個提升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我更看重自己了,更接納自己了,也更喜歡自己了。
因為持續不斷的學習,我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從一個農村小女孩,成長為今天的自己。
育兒先育己,育己比一切都重要。
微信咨詢:
喜歡你就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