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獨居已經成為一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常態(tài)。
但當年輕人不再年輕時,獨居依舊合適嗎?老年獨居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今天的家,屋主是一位獨居北京大爺,他提前幫大家踐行了準老年獨居生活,快來一起看看,大爺的家是否滿足你對老年獨居生活的想象吧。
改造前
▽
改造亮點:
· 敲掉幾乎所有非承重墻,兩室+門廳格局變?yōu)?strong>通透“大開間”;
· 方盒子集中家政和收納,輕松保持整潔;
· 大書桌構建家庭核心區(qū),兩個窗臺打造模糊空間;
·中國書法和西洋油畫共處一室,兼容并蓄的美學體驗;
改造后
▽
恒田設計研究所
戶型:兩居改一居
項目位置:北京海淀
建筑面積:56㎡
項目花費:30W
心風格,我心裝我家
屋主大爺從事高爾夫文化相關工作,每年大概一半時間在北京,一半時間在國外出差,有大把的時間接觸東西方不同文化,讓他既熱衷西方生活方式,又癡迷中式的傳統(tǒng)美學。
大爺平日里熱愛書法、書籍和電影,集了很多字畫和物件,收藏囊括古今中外:37幅書法、油畫,2008北京奧運主席臺沙發(fā)和竹簡……
不拘泥于風格形制,把這些看似不搭的藏品一一展示出來,加上講究的布局和燈光,得到一個兼容并蓄的家,這就是大爺想要的“心風格”——隨心所欲,但不逾矩。
隨心是硬裝、動線隨著主人習慣優(yōu)化的同時,軟裝和陳設大可以“肆意妄為”,體現出自己獨到個人品味。
而“矩”則是不違背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還有老北京世世代代的處世哲學,矩并只不是束縛,只有不逾矩,才能更好地聽從內心的聲音。
小“盒子”有大乾坤
設計師拆除室內大部分隔墻,原本的小兩居變成視野開闊的大開間,更符合屋主的獨居需求。
房間中央加入一個長方形的盒子,不僅讓空間有了分隔,更集合了冰箱、洗烘、家政、收納功能,讓家里的其他地方輕松保持整潔。
盒子和玄關、衛(wèi)生間、廚房的距離都很近,無論買回來的食材放進冰箱,還是洗完澡換洗衣服,都很符合動線。
加入盒子之后,玄關形成一條偏狹長的走廊,對一般人家來說走廊利用率很低,但本案中大爺獨居,空間沒那么緊張,長走廊剛好可以為未來的收藏留白。
只有1.8㎡的衛(wèi)生間與方盒子相連,想在這么小的空間內實現舒適的如廁沐浴非常不易,尤其屋主大爺海拔高達187公分。
改造前衛(wèi)生間
▽
設計師用弧形浴簾桿搭配半墻隔斷,用僅53cm的極限空間實現了干濕分離,同時避免了太過局促,洗澡時可以自如轉身。
效果圖
職住一體,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每年在北京的一半時間里,大爺需要居家辦公,所以設計師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客廳布局,而是以一張大桌子為核心,兼做辦公桌和餐桌,完美應對工作生活高度一體化的居住需求。
拆除客廳與陽臺之間的兩扇窗,保留窗洞,原本明晰的界限變得模糊,空間擁有更多可能性。
兩個窗臺一個與大桌子相連,作為辦公區(qū)的延伸;另一個做成吧臺,搭配吧凳、吊燈,成為迷你休閑角,在這里一邊喝茶或者咖啡,一邊看看窗外,好不愜意。
窗臺木板向陽臺方向偏移30cm,使得辦公桌可以在客廳和陽臺兩個空間使用。
辦公桌選擇電動升降的款式,屋主大爺習慣晨起活動筋骨,早上會把桌子調高在陽臺辦公,需要夜間辦公時,坐在客廳里更清凈。
吧臺上方采用了蜂窩簾,作為客廳與陽臺之間的隔斷。
蜂窩的六邊形結構,能使空氣存儲于中空層,起到一定的保溫或者隔熱的效果。
客廳角落擺放兩個旋轉書架,完善了辦公和閱讀功能,客廳更多元化。
從事工作和個人愛好原因,大爺家里有許多藏書,斷舍離之后本以為只能留下400本,有了這款書架,裝下五六百本書綽綽有余,一點不擠。
書架自帶滾輪,不僅能夠自如旋轉,還可以輕松移動到房間的任何角落,非常方便。
可分可合的臥室
把采光面留給客餐廳和書房,臥室后退到角落,沉靜的環(huán)境剛好適合睡眠,遮光窗簾都省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臥室不能太大,臥室和客廳之間做了一道簾子,白天拉開,通透開闊;睡覺時拉上,聚攏氣場,冬天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溫效果。
裝修過程中,大爺曾去同戶型的鄰居家參觀,面對自家剛拆除完的大開間施工現場,和鄰居的兩房一廳,大爺內心是動搖的。
好在隨著施工的推進,家一點點蛻變,最后珍藏的字畫一張張掛起來,畢業(yè)照拍攝之時,用大爺的話說,已經是“甩別人家十條街”了。
看完這個中西結合、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家,我都不怕變老啦!
(來源:住范兒,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