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多歲的郭先生突發腦梗住院了,但是讓他覺得奇怪的是,自己明明患有三級高血壓,這次腦梗的發病原因竟然是低血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郭先生患有高血壓已有多年,為了有效控制血壓,最近他一直在服用具有降壓效果的保健品,覺得效果很不錯,吃了后一個小時內血壓就能降至正常水平。
醫生介紹,郭先生在1小時內就將血壓降下來,降壓的速度太快,導致大腦、心臟和腎臟受到灌注不足的影響,腦血管容易因為血壓突然降低而發生腦梗。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趨勢,慢性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上升,在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中,高血壓患者人數最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
一、老年人血壓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為了控制血壓,有急于求成的做法,甚至覺得血壓越低越好。其實,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時有兩個忌諱:一是降壓過低,二是降壓過猛。
根據以往的相關研究顯示,降壓治療能夠減少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收縮壓每降低10mmHg,腦卒中的風險就降低30%,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風險降低13%。
但是在收縮壓降到140mmHg基礎上時,即使血壓進一步降低,也無法增加心血管獲益。
研究還發現,老年人的血壓降得過低反而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
因此,老年人的血壓不是越低越好,在降血壓時一定要注意。
老年人高血壓具有以下特點:往往是收縮壓增高為主,舒張壓增高不明顯甚至還偏低;大多數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血壓波動大,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等。
老年人的血壓不宜過低,否則容易影響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對身體有害。
二、最新降壓標準發布,你達標了嗎?
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每降低10 mmHg,或舒張壓每降低5 mmHg,能降低10%~15%的死亡風險、35%的腦卒中風險、20%的冠心病風險及40%的心力衰竭風險。因此,高血壓患者控制好血壓能夠降低疾病的風險。
近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辦公室組織修訂的《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正式發布,對管理對象、血壓測量、診療關鍵點診斷標準等做出了明確的指示。
高血壓治療的基本目標是讓血壓控制到達標水平,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近日《中國高齡老年人血壓水平適宜范圍指南》正式發布,根據現有的研究證據,對≥80歲的高齡老年人的降壓目標作出如下推薦:
中國高齡老年人的血壓水平范圍為:收縮壓:107~154 mmHg,舒張壓:70~90 mmHg。
三、遵循用藥原則,血壓更穩定
1.優先選擇長效藥
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是指,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給藥的長效藥物,這樣能夠達到持續24小時的降壓作用,還能有效控制晨起和夜間血壓高峰,預防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
長效降壓藥主要有硝苯地平控釋片、硝苯地平緩釋片、氨氯地平等。如果使用中、短效降血壓制劑,就需要每天服用2~3次藥物,很容易因為忘記服藥而引發血壓波動。
2.從小劑量開始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而出現副作用的概率和藥物的劑量是密切相關的。
年輕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可以直接選擇常規劑量;但是老年人和高齡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服用時,應該從最低的有效劑量開始,再根據需要來逐漸增加劑量。
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可以有效控制藥物劑量,既能達到降壓目的,又能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3.聯合用藥
對單種降壓藥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或二級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在原則上可采用聯合用藥的方案。
聯合用藥既能改善降壓效果,又可以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聯合治療的起始可采用2種藥物小劑量進行聯合治療,或者使用固定的復方制劑進行聯合治療。
4.結合生活管理
高鈉低鉀的膳食習慣是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鈉鹽的攝入量。
還要注意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
此外,還要適當運動,可以增加擴血管物質,有利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如果能將血壓控制好,就仍然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壓,但不能盲目過度降壓,否則對身體反而有害。
參考資料:
[1]《“一步到位”降血壓 老人“降”出腦梗》.新晚報.2020-10-09
[2]《老人的血壓不能太低》.健康報.2015-09-26
[3]《血壓“越低越好”并不適合老年人!《中國高齡老年人血壓水平適宜范圍指南》發布》.中國醫學論壇報.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