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肉夾饃是我們當地人日常愛吃的食物之一,尤其在我們這里都喜歡吃老潼關肉夾饃,對肉夾饃的喜愛程度都是很高的。西安人一般比較喜歡吃臘汁肉夾饃,而我們東府人還是比較喜歡酥脆的老潼關肉夾饃,現在現代化的流水作業雖然提高了制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現在很多老潼關肉夾饃店里都選擇了機器做的速凍餅子代替了人工打饃,但是一個好吃的老潼關肉夾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比較好吃,為什么人工做的比機器做好吃呢?其實個人感覺還是由于以下三個原因吧。
第一點揉面力度。機器面是用機器搟出來的面,“數字化”做餅,所以面團的受力均勻,包括揪劑子時候的力度都是固定的,做出來的東西千篇一律,而手工做饃是隨著人手力度和方向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可以根據面團的實際軟硬程度而改變力度和方向,操作性更強。
第二點手掌溫度。我們知道溫度是對面團有影響的,所以手工做饃的時候,手里是有溫度的,而機器做餅從始至終都是冷冰冰的。
第三點時間問題。一般咱們吃肉夾饃到時候都是選擇剛出爐的餅子,現吃現做,饃酥肉香,而機器面一般都是大批量的制做,加上長時間冷凍保存,加上物流運輸,時間長了會影響饃的口感。
其實除了這些以外,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心理因素,人們覺得手工做的餅子好吃,是因為這是打饃師傅的勞動成果,花費了人的心思和精力去做的,饃里包含了情感和溫度,給食客帶來更多的溫暖。
老潼關肉夾饃是陜西東府一帶的傳統美食小吃,通過打饃師傅手工制作,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傳統味道,在制作的過程中傾注了打饃師傅對食物的心思,相比于冷冰冰的機器做出來的速凍餅,無論從味道還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優勢,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喜歡吃手工做的餅子而不喜歡吃機器做的速凍的餅子的原因。
本文由華三少肉夾饃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