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冬:論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
論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
讀《紅樓夢》有感
曹瑞冬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溫州,693053)
摘要:“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抑或者是“慟哭三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胡適《紅樓夢考證》 :“ 《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的自敘傳。”在《紅樓夢》中,有一點很值得注意,這就是:女性人物為什么在書中占有那樣不尋常的位置,這決不是毫無因由的。由此不能不讓人想到曹雪芹自身的情感生活[1]。同時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曹雪芹耳濡目染甚至親身經歷的秦淮文化。相距曹雪芹時代最近的,也是秦淮文化最輝煌時期的是明末清初的青樓文化,而最杰出的是以柳如是和陳圓圓為代表的秦淮八艷,《紅樓夢》中則是以林黛玉和薛寶釵為代表的金陵十二釵象征著金陵的形象。小說來源于現實,卻又超脫于現實。金陵十二釵似乎是秦淮八艷的影子,也或許是整個古代藝術女性的影子。《論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將對秦淮八艷和金陵十二釵分別研究分析,既是對其個性、故事、人物、內涵的分析,也是對其所處時代的分析,進而深入研究秦淮八艷和金陵十二釵在情節、性格、內涵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分析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從而對南明歷史在整個中華歷史中的地位以及《紅樓夢》在反映時代背景的作用上的深刻認識,最終上升到女性在整個中華歷史中的社會存在。
關鍵詞:秦淮八艷;金陵十二釵;秦淮文化;曹雪芹;紅樓夢;南明
作者簡介:曹瑞冬(1993-),男,江蘇南通人,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On the influence of Qinhuai and eight Yan with twelvebeauties of Jinling
Rea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havefeeling
RuidongCao
(HumanitiesCollege,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693053,China)
Abstract:"" a cave (cry), WanYantong cup (SAD) "," laments the armed forces or are mourning, angryred crown for Confidante".Hu Shi "a dream of Red Mansions"textual research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s book is CaoXueqin's autobiography."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t isworth noting that this is why female characters that share the unusual positionin the book, it is not without reason. This can't help but think of CaoXueqin's own emotional life. [1] also had to be reminiscent of Cao Xueqin haseven experienced Qinhuai culture. Apart from the Cao Xueqin era recently, isthe most glorious period of Qinhuai culture is the brothel culture in late Mingand early Qing Dynasty, and its most prominent is to her and Chen Yuanyuan as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Qinhuai eight Yan, "a dream of RedMansions" is based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image symbol. The novel comes from reality, butalso beyond the reality.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seems to Qinhuai eightcolourful shadow, perhaps is the art of the ancient women's shadow."Qinhuai eight" on the conta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twelvebeauties will Qinhuai eight colors and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respectively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 personality, the story isalso the era of the analysis, and in-depth study of Qinhuai eight colors and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 in common circumstances, character, connotation and differentpoints of contact and impact analysis of Qinhuai eight factors and twelvebeauties of Jinling, and the history of Nanm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thestatu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flect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eventually rising to women throughout theChinese history and in the presence of.
Keywords:Qinhuai eight Yan;Twelve beautiesof Jinling;The culture of Qinhuai;Cao Xueqin;A dream in Red Mansions;Nanming
一、論秦淮八艷
1、南明歷史背景綜述
南明歷史,是一段被廣泛關注的歷史。一方面,由于大量讀物的傳播似乎對南明歷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了解成為常識,對他們的評價已經成為定論,對這段歷史的思考已經形成一套固定的公式;另一方面,由于南明史事牽扯到三朝興亡,不但重要而且復雜,但記載紛亂,意見歧出,它始終是中外學者關注的一個焦點,歷年來大量的論文和專著不斷涌現,其勢頭至今不減。一些學者對南明史不斷有新的發現,而且對已有的成說和思維定勢越來越感到懷疑[2]。
南明歷史究竟是什么樣的?南明的歷史包括了大順軍攻克北京以及隨之而來的清兵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以來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東抗清基地覆滅的各地反清運動的歷史[3]。明朝和清朝都是封建社會末期的重要時代,中國近代史中的清朝是在外國列強入侵的推動下一步步地走向滅亡的。而南明卻是在中國漢人的作繭自縛以及清朝滿族的強盛下走向終結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明朝滅亡后,中國仍建立了一個封建王朝——南明,社會仍是處于封建制度的框架里,差異在于各派的政策和手段不同。
如果說,中國近代史是一場徹底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那么,南明史便是一場思想的啟蒙與發展運動。在經歷了南明覆滅的悲劇后,江南地區的先進知識分子思考著國家的命運與道路,甚至延伸到了社會制度的探索上。正如電影《柳如是》中,汪然明:“前朝很強大,但很復雜,今朝勝在簡單。”他們的探索源自于南明,甚至更早,經歷秦淮文化由強盛到鼎盛再到衰落,然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興起。
南明史不單純只是政治與民族之間的矛盾,在江南這塊土地上,一直演繹著豐富的故事。江南才子、秦淮名妓是南明的特產,也是整個中華文化瑰麗的寶藏。文化一直是江南人的核心與積淀,在經過時代變遷的社會動蕩里,生死真的是一種選擇,而氣節則是衡量人的標準。南明和南宋都是在北方政權覆滅后建立的政權,但卻很不相同。南宋的政治一直是戰爭與議和,南明的政治是徘徊在戰爭與投降上。民族矛盾、封建矛盾、士人與人民的矛盾一直影響著政治和南明的歷史。
南明脂粉氣太重,在南明走向覆滅的過程里,時刻激蕩著秦淮女子救國的英勇事跡,南明的存在歷史很短,但卻是最能夠折射出知識分子氣節和意志的。與很多知識分子相比,處于社會底層的“妓女”這個階層,大多數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意志和氣節。國學大師陳寅恪的作品《柳如是別傳》首次為妓女作傳,以一位妓女的視角來審視南明乃至整個中華古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
南明經歷過興盛與衰敗,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包括名妓與士人,都是以一種矛盾的存在方式來構建南明的歷史,可以說他們一直在選擇著更加有理性、有價值的方式來挽救民族的危亡、國家的覆滅,可是,他們也是導致南明覆滅的元兇。他們狹隘的思維以及局部民主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南明的滅亡,但或許,南明的滅亡乃至整個中華古代所有朝代的滅亡大抵都是歷史的必然。
2、秦淮文化綜述
衣著華麗的女子,妖嬈嫵媚的身姿,翩翩的舞蹈,柔美的歌聲,讓人暫時忘卻了世俗的艱難與悲苦,這個地方,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青樓”。然而,青樓背后,在歷朝歷代卻誕生著很多豐富的故事,有關風塵女子以及他們的恩主。青樓是古代文人帶有想象性的空間,它的背后帶有一點豐富、色彩、艷麗的背景。也許,青樓,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奢靡頹廢、燈紅酒綠,很多時候,也是一個文化的匯集地[4]。
有這樣一種說法,一部青樓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唐宋文學的繁榮史。秦淮在歷史中一度成為青樓的代名詞,青樓文化也就是秦淮文化。中國古代對于女性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中國古代知識女性的杰出代表包括蔡文姬、李清照等人,但是,知識女性的星星之火無法在中華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勢,而在秦淮青樓里保存了火種,能夠提供給古代知識分子溫暖的港灣。秦淮女子和娼妓是有明顯區別的,秦淮文化不等同于當今中國東莞地區的買淫服務。她們都賣藝不賣身,在琴棋書畫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甚至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了很大的關鍵地位。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5]。
這是朱自清在《槳聲燈影中得秦淮河》中描繪秦淮河的語句,這是靜謐的秦淮河,民國的秦淮河雖然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熱鬧,但仍能夠給人無限的聯想,朱自清的眼里的秦淮河大抵是在國破家亡后所見到的秦淮河,與南明覆滅后衰敗的景象一致。而在《秦淮畫舫錄》中,“山塘綠水,酒地花天,煙月紅橋,爭船簫局。大江南北,述冶游者,無不哆口繁華,醉心佳麗矣。至于記金陵之瑣事,聽石州之新聲。渡接青溪,居連白石。單舟疊舸,釵飛釧動之場;六柱重闌,簧暖笙清之會。蓋其喻江、孔粉猶多,拾沈齊、梁,風流未沫。故連俊侶,恰歡棕,以秦淮之最[6]。”描繪的是盛世中的秦淮景象。宋朝遷都臨安后,江南地區便增添了江南文人墨客的柔弱之風,也蘊含了秦淮女子的脂粉氣,經濟文化在以秦淮為中心的青樓里交流與傳播。自南宋以來,中國最大的都市不是北京,而是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
南明的首都是南京,秦淮河一帶更是江南乃至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淮名妓活在秦淮,也吮吸著江蘇的空氣,她們的一眸一笑、一詩一詞都有可能影響一代代人的文化生活,才華和藝術在那些青樓里演繹出最佳的完美,她們的生命與清水和驕陽聯系起來,成為了那個年代女性代表的佼佼者。
秦淮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蘊含著中國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它的文化是由有才華、有個性、有氣節的秦淮名妓創造的,也是與整個中國的知識分子的文化生存狀態相掛鉤的。
3、秦淮八艷綜述
得意的或失意的男人們,在槳聲燈影里,一眾青樓嬌娥間,或混跡,或放浪,絲竹飛處,竟才子絆佳人,演繹出一曲曲美麗而哀艷的紅塵絕唱。當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一干脂粉香娃,迎來送往中,遭遇了王樨登、吳梅村、侯方域、錢謙益、冒辟疆、龔鼎孳、朱國弼、吳三桂等一輩文人仕宦時,注定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透過迷亂紅塵中那縷縷醉人的香艷,或是絲絲淚涌的悲情,領略到一幅幅風云變幻、波瀾壯闊的歷史風景[7]。
明朝遺老余澹心在《板橋雜記》中記載為: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此外清末葉衍蘭刻的《秦淮八艷圖詠》、現存于董小宛與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繪園中的“金陵八艷”說明中。
秦淮八艷首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中國古代所有名妓中表現的特別明顯,她們不依附于男人而生存,她們有她們的才華,有她們的驕傲與追求,她們的心理是希望能夠與男人平等的,其次,她們也是女人,更是身世飄零的女人,她們用盡一生的時間來選擇正確的人,卻也沒有辦法擺脫文化悲劇的地位。秦淮八艷所生活的生存環境狹義而言,以江浙地區為主,廣義而言,是整個南明的背景。江南地區的文化風氣比較鼎盛,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擴展,但是,最杰出的女性代表仍是貫徹于秦淮八艷中。她們是藝術創作者,也是文化傳播者,她們的藝術活動主要是體現在與她們的恩主、士人的交往過程中,就氣質而言,秦淮八艷有嫵媚,有寧靜,有潑辣,有現實,有委婉,有剛烈。
秦淮八艷大多數是依附于南明朝代中歷史地位比較顯赫的士人或者將軍,對待婚姻與愛情執著追求,對待獨立與自由堅定不移,在民族危亡之際,她們表現出知識分子女性的正氣與氣節。
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女性代表,她們有一種悲傷的情愫,主要體現在她們對命運與生命的把握上。在南明覆滅的歷史過程中,她們經歷了背叛,有些甚至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她們在時代的大潮里,無法自主自己的命運,作為一個女人,她們都生錯了時代。但同時,她們又恰恰生對了時代。她們的生命已經與政治、經濟、文化掛鉤,也在歷史的進程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紅顏多薄命,紅顏可傾國。這兩句涵蓋了秦淮八艷的一生寫照與命運結局,歷史與世界上所有人相掛鉤,中國古代文化史的觀察與探索也應當包含于女性的。研究秦淮八艷,是以透視秦淮八艷的內心世界、價值追求、藝術才情、婚戀態度等方面來分析她們的生活空間與其他階層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從而給予她們較為科學的歷史定義,以女性作為研究主體,以文化學、女性學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對于認識晚明期間的歷史具有新的意義[8]。
二、論金陵十二釵
1、《紅樓夢》創作背景綜述
《紅樓夢》確實是乾隆中葉(十八世紀中葉)傳抄開來的一部獨特的小說。從《紅樓夢》問世以來,中國傳統的文學寫法都打破了,開辟了中國小說史的新篇章。研究中國文學史,不能不重視研究《紅樓夢》,這是情理中的事情,因而紅學成為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的一門“顯學”,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9]。
《紅樓夢》創作的背景是處于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鼎盛期——乾隆盛世,而在《紅樓夢》里描繪的卻是一段封建大家庭有鼎盛走向覆滅的過程。乾隆皇帝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他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他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他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乾隆皇帝的確是一位帝王之才,也是在整個中國皇帝中比較有能力、有魄力的偉人。
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并拓廣了領土,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占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10]。乾隆最大的功績大概就是其開創了乾隆盛世,為康乾盛世作了最完整也最滿意的答復。
可是,偉人不是完美的人,乾隆的盛世卻也隱藏在社會危機里。這大概就是封建社會的末期出現的問題吧!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他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制造者之一他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他浪費奢侈。乾隆皇帝的一切行為根本上為了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而在強力統治的背后,不可避免地需要犧牲,曹雪芹家族就是為了封建大家庭而舍棄的封建小家庭。在盛世的背景下,封建社會的弊端顯現出來,隱藏的社會危機,讓人們不由得會對所謂的封建產生質疑。
南明史是所有知識分子與知識女性共同見證的時代悲劇與人生挫折,曹雪芹沒有那樣的經驗,但是,卻是在曹家家破人亡的背景下,清晰地看清了過去與現在的聯系,也深刻認識了中國的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覆滅過程。
《紅樓夢》創作背景是在一個封建社會的末期,光輝與榮耀永遠都是留給社會的統治階級——大封建地主。農民、商人依舊活的很辛苦,也活的沒有底氣。而曹雪芹做為封建小地主階級,在為了更高的統治階級的利益時,可以毫不猶豫地將其犧牲。這個時代是激化的時代,已經趨于解體與崩潰,如是明朝滅亡前的江南景象。雖繁華,但隨時會崩潰。
2、曹雪芹的秦淮記憶
夢幻般的秦淮歲月,與這位絕世天才曹雪芹,是生活經歷的轉折點。這對他的人生態度、文學思想、影響都是極大的。小說《紅樓夢》本身,以及脂硯齋等人對此書的批語,都透露出這個事實[11]。
秦淮對于曹雪芹意味著什么?秦淮即為金陵,曹雪芹的祖籍,即祖上的原籍,雖是遼陽,但金陵城是他的實際故鄉。他在這里出生,并結束了童年,雖然只生活過短暫的十四個年頭,但金陵城對曹雪芹一生的思想與《紅樓夢》創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曹氏家族,自他曾祖曹璽起,到他的祖父曹寅,直至他的父輩曹隅、曹頫,都在金陵城做過官。可見,這段短暫的歲月,影響了曹雪芹的一生。
曹雪芹的秦淮記憶是他的童年以及少年時光,在《紅樓夢》中,女性人物占據了不尋常的位置,因此,《紅樓夢》也曾經一度被定義為《金陵十二釵》曹雪芹似乎是將秦淮的回憶與記憶銘刻在了在著作里。在經歷過南明的社會大動蕩之后,秦淮再度地成為了全國文化、經濟中心,金陵城又開始了昔日的輝煌與鼎盛。有的時候,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秦淮文化、青樓文化乃至江南文化都對曹雪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在《紅樓夢》中借金陵十二釵之口所表現出來的詩詞都是與整個江南文化的柔弱之風息息相關。秦淮的一切對于他來說,是處于人生最輝煌的時期,
“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這當然不是說他曾做過夢,而是說他曾經過由榮華到敗落的像南柯一夢一樣的家庭和世事的大變故。這無疑就是說他自己曾經經歷過家庭大富大貴到家庭抄家敗落的歷史[12]。秦淮對于曹雪芹而言,就像一場美妙的夢,從來不會有痛苦,更不會有艱辛,他只需要把秦淮的文化氣息、生存氣息乃至生命氣息澆灌在自己的心靈就可以了。長期接受秦淮文化熏陶的他,對于昔日繁華似錦的生活,曹雪芹更多的是留戀與追憶,他借《紅樓夢》道出了他昔日的生活趣味以及文化享受。
一個人的生命在美好的熏陶下,便會展現的更加完美,秦淮給予了曹雪芹太多的幸福與美好,讓曹雪芹 注定為了女性創作的《紅樓夢》。
3、金陵十二釵綜述
金陵十二釵,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最優秀、最薄命的三十六位清凈女兒。第五回完整出示了黛、釵、元、探、湘、妙、迎、惜、鳳、巧、紈、秦十二位正冊女兒名單,副冊僅出示香菱一位,又副冊出示晴雯、襲人二位,剩下副冊十一位、又副冊十位的空白讓讀者自去填補。作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頌女兒美和傷悼女兒悲劇為最高主題的小說作品,《紅樓夢》塑造的金陵十二釵成為經典藝術群像,在世界文學史上站成一道亮麗風景,具有永恒的藝術生命[13]。
金陵十二釵以林黛玉和薛寶釵二人最為優秀,二人的命運與性格卻又是極大不同,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為次,其性格數探春剛烈,接下來以王熙鳳、李紈、巧姐為次,而秦可卿則是所有男人猜不透的一個童話。若論及在整個《紅樓夢》的社會背景里,恐怕也只有一處凈土,遠離俗世的喧囂,遠離世間的剝削與壓迫,那便是大觀園。
大觀園的存在為曹雪芹筆下的那些知識女性們創造了一片樂土。《紅樓夢》中的唯一男主角是賈寶玉,而女主角卻有十二位之多。《紅樓夢》前五回是小說的序論,也是小說的總綱,其中第五回金陵十二釵判詞和紅樓夢曲更是蘊含了十二釵的結局。賈寶玉的神游太虛幻境,親眼見識到了十二釵的判詞,卻未猜透那些女人竟是自己身邊的女性。
紅顏多薄命,紅顏可傾國。金陵十二釵論才華,以薛寶釵和林黛玉最為優秀,作為本書的兩位女主角,她們的生命與《紅樓夢》相互貫徹,她們的性格以及生活態度強烈對比,也是《紅樓夢》整個小說中精神所在,她們也是中國古代最杰出的知識女性的代表,也因此,只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是結合在一起的。而其余的金陵十釵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潑辣,有的凄楚,有的懦弱,有的剛烈,有的心冷,有的殘忍。她們作為杰出女性的代表,但卻在某些層面上暴露了自身的缺點,她們在林黛玉和薛寶釵面前只能是女配角。
金陵十二釵她們的命運大抵有幾種,一種是嫁給他人,然后早早抑郁而終;一種看破紅塵,出家為尼;一種是一輩子都在等一個不會回來的人;一種是家族積怨報應在她們身上;還有一種,為了愛情而生,為了愛情而死。總體而言,金陵十二釵的命運與結局表面上雖然繁華,但是,卻始終掩蓋不了滅亡的厄運。她們生活的場所“大觀園”在賈府由盛轉衰的過程中也經歷了暴風雨般的浪潮。恐怕到最后只剩下瀟湘館里那孤獨的竹子了吧!
金陵十二釵作為古代杰出知識女性的代表,她們大多是是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大家庭的,也唯有林黛玉與賈寶玉惺惺相惜,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西廂記》描繪的叛逆愛情是一見鐘情類型的,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是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逐漸培養與加深的。
看的出來,在整個《紅樓夢》里,曹雪芹最鐘愛的是林黛玉,但在那個時代乃至今時今日,世人最迷戀的、也是最希望寶玉所娶的是薛寶釵。
金陵十二釵以大觀園為舞臺,創造出藝術與文化,也勾勒了一幅封建社會杰出知識女性的生存狀態。她們是每個男人心中的一個夢,讓人永遠也猜不透、看不清,紅樓里的她們無法在封建制度里擁有幸福與生命,她們就在中國文化史上和世界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化財富。
三、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
1、器物方面探索
首先,關于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從器物方面探索,我們可以發現秦淮八艷所居住的地點以及使用過的器物都與《紅樓夢》里的器物相接近,甚至存在雷同的現象。
(1)“絳云樓”是錢謙益娶柳如是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云軒是來自柳氏的絳云樓。
(2)“紅樓”是明代詞人領袖陳子龍與柳如是同居時期所筑的別墅,二人在紅樓里十分恩愛,而第五回中“紅樓夢曲”大概就是源于曾經的“紅樓”吧!
(3)孔尚任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創作了《桃花扇》,而在《桃花扇》中,孔尚任寫到李香君的媚香樓時都稱為“紅樓”,在《桃花扇》第二出“侍歌”中寫道:“深畫眉,不把紅樓閉[14]。”
我們可以發現紅樓甚至是大觀園的一景一物都有可能具備秦淮八艷生活地區的影子,大觀園的景色南京的秦淮舊院,也可能是曹雪芹將金陵十二釵比作為秦淮名妓。
2、詩文方面探索
(1)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
尺幅鮫銷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題帕三絕句》林黛玉
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為誰?
自詡豪情今變節,轉眼無目更添悲。
——《絕別口占》 李香君
這兩首詩分別是林黛玉與李香君所作,若按照時間推移,可以發現應該是曹雪芹在作詩時模仿了李香君的口吻。不過前一首是林黛玉在哀嘆自己的人生以及愛情得不到的悲痛,而下一首李香君既包含了與情人侯方域分離的苦痛,也有對國破家亡的悲傷與民族陷于危難的擔憂,更是對情人變節的無比憤恨。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兩人同時發出了相似的悲鳴。林黛玉和李香君性格和命運都很像。
(2)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處處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種菊》 賈寶玉
小鋤秋圃試移來,籬畔庭菊手自栽。
前日應是經雨活,今朝竟喜帶霜開。
——《和冒辟疆詠菊》董小宛
這兩首詩,從詩意上而言,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是一種字的改變。董小宛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酷愛晚菊,因此,其不少作品都與菊花有很大的聯系,而在《紅樓夢》里林黛玉開設菊花社,以詠菊方式創新而奪魁。
3、人物情節與性格探索
(1)首先,對于秦淮八艷中的馬湘蘭,與《紅樓夢》中的秦可卿,二者同時作為她們那個群體中年齡最大的女性,我們可以發現,秦可卿是在金陵十二釵中最早離世的一位,秦可卿一家的名字都是為了說明“情的罪孽”;太虛幻境判詞、紅樓夢曲規定她因淫自殺;焦大罵出她與賈珍、賈薔亂倫;她臥室的香艷描寫,暗示她是風月人物。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會的、政治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生活腐朽、道德敗壞也是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15]但是,秦可卿的早死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了紅樓夢的故事。而作為秦淮八艷之一的馬湘蘭,與其他幾位不同點就在于馬湘蘭未曾經歷過南明覆滅的經歷,也就是說,馬湘蘭所處的時代一直到死都是秦淮地區文化的鼎盛時期。秦可卿的早死,也使其未曾親眼目睹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這兩位女性相較其他女性,她們之間的早死都有很大的雷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湘蘭繪畫技藝高超,尤其表現在其《墨蘭圖》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里。
(2)《紅樓夢》的“大觀園”里,有一位特殊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釵中唯一一個與四大家族沒有親戚和姻緣關系的女子,她也就妙玉。而在秦淮八艷中也存在這樣一位不很合群的玉京道人——卞賽賽。我們可以看出,卞賽賽與妙玉在很多方面的生活習慣與態度是一致的。卞賽賽出身秦淮官宦之家,妙玉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卞賽賽年十八,游吳門,居虎丘,湘簾幾, 地無纖塵。”“妙玉十八歲入賈府,過潔世同嫌。”“卞賽賽見客初不甚酬對,若遇佳賓,則諧謔間作,談詞如云,一坐傾倒。妙玉在大觀園里,也是“初不甚酬對”的,以至林黛玉都從沒有見妙玉作過詩。卞賽為女道士,曾刺舌血書《法華經》
妙玉為帶發修行者,“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16]。”我們可以看出,妙玉和卞賽賽原初的社會地位都很好,都是官宦之家,都有潔癖,在交往中只與要好者交往,也都是佛門或者是道家中人。最為關鍵的是在《紅樓夢》中,妙玉似乎是暗戀賈寶玉的,而卞賽賽與吳梅村的愛情也是因為社會的動蕩而一直擱淺,最后只能夠憑借神交來彼此給予祝福。
(3)虞山《金陵雜題》有云: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贊譽。寇白門是女俠級別的,可是這位女俠重信守義,但在為人處事方面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而《紅樓夢》中的賈府二小姐賈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她們在行為處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寇白門缺乏觀察人的眼力,嫁給朱國弼,貪圖了一個盛大的金陵夜晚婚禮,也就注定了其將來會被朱國弼拋棄的命運。而賈迎春被孫紹祖虐待而死,也是預示了榮國府走向崩潰的結局。兩者行為都很單純,都沒有評判人的能力,在婚姻上面又有相似的悲劇,她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4)陳圓圓,雖遠不如梁紅玉英姿颯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也傾倒了許多年后的無數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敵悍滿,但吳三桂若不投降多爾袞,滿人最少要晚入關幾十年。所以說,陳圓圓以她個人魅力的影響著別人而改變了歷史[17]。陳圓圓是在秦淮八艷中身份地位最顯著的一位,最終為平西王妃,與《紅樓夢》中的賈府大小姐賈元春的身份地位接近持平,而陳圓圓最終的結局是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于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于寂寞。陳圓圓在秦淮八艷中是活到最后的女性,在經歷過整個明朝滅亡、南明覆滅以及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歷史全過程,陳圓圓是屬于看透了歷史興衰演變、繁華轉瞬即逝的唯一一位秦淮名妓,這也正如賈家四小姐賈惜春在看透她的三位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結局以及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之后,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后入櫳翠庵為尼。陳圓圓與賈惜春都是時代注定的犧牲者,陳圓圓晚年最懷念的是在秦淮舊院的日子,那個時候,沒有戰爭,只有繁華似錦。
(5)王熙鳳的出場,她滿身錦繡,珠光寶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艷心狠。正如興兒形容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18]王熙鳳是封建大家庭中精明強干潑辣狠毒的主婦。王熙鳳在《紅樓夢》里的存在是為了封建社會的統治的維護的。但是其行為方式的確是不值得贊同的。秦淮八艷中也存在一位貴婦人——顧橫波。王熙鳳是一位精明強干的女人,我行我素,絲毫不在意世人的眼光,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對待“鳳姐”,我只能夠用有愛有恨來形容,作為一個女人,能夠撐起這樣一個偌大的家業實屬不易,但“鳳姐”也用其不沾血的刀害死了無數人。顧橫波為與龔鼎孳結婚,曾經拋棄了相愛的戀人。顧橫波與王熙鳳都是屬于備受爭議的女性,雖然都很憤世嫉俗,但其人品很受到質疑。
(6)若論及柔情,中國古代所有名妓比不上董小宛。董小宛與手帕姐妹顧橫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東林黨人,站在復社后期領袖陳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吳應箕、黃宗羲等一邊,支持他們的正義行動。董小宛追求個性白由解放,向往主流。董小宛愿意在恬靜的山水里尋找心靈的寧靜。其實,董小宛在柔弱方面的性格是非常接近林黛玉的,在亂世背景下,冒家一直是在逃亡的道路上。董小宛慨嘆國破家亡以及紅顏多舛的命運,與林黛玉做了同樣的事情——葬花,讓人不得不思索林黛玉的原型是否是董小宛。但是,我們又可以發現,董小宛雖然是秦淮名妓,在嫁入冒家之后,瞬間完成了由青樓女子向大家閨秀的完美轉變,她能夠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其個人的行為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了賢婦的特征,成為了在丈夫背后的賢良典范,這個方面又與薛寶釵最為接近。
3、特別分析——葛嫩娘與晴雯
霽月難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風流靈巧招人怨。
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紅樓夢又副冊判詞》
金陵十二釵的又副冊判詞里只有一位有明顯的判詞,那便是晴雯。秦淮八艷都是在晚明時期杰出知識女性的代表人物,但其實,在南明文化之風盛行的情況下,雖然不在秦淮八艷之列,但依舊仍然可以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奇女子,正如又副冊的晴雯一樣。秦淮名妓,是妓女文化巧遇紛繁雜亂的南明文化而形成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系指明末清初主要以南京秦淮河畔為活動環境的一批高層次
藝妓,她們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較強的政治意識,所交往的異性對象均為與那個歷史階段政局變遷和文化傳承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她們中最為有名的要數秦淮八艷:馬湘蘭、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卞玉京、陳圓圓、寇白門,其他還有李貞麗、葛嫩娘、王修微等[19]。
葛嫩娘的人生軌跡遠遠超越了秦淮八艷,葛嫩娘與孫克咸宛如南明時期的梁紅玉與韓世忠,葛嫩娘在是詩詞才藝上可能不如秦淮八艷,但是其行為、其愛國的氣節,秦淮八艷有過之而不及。葛嫩娘親身投入到戰場里,為國捐軀。而在秦淮舊院里,也存在不少的心系國家的女性代表。雖然未曾列入秦淮八艷之列,但其人格魅力依舊是那樣的值得贊美與弘揚。
而在《紅樓夢》里,晴雯她所珍惜的只是互相尊重和真誠相待,因此她的自尊心在寶玉面前更不可以受到損傷。在寶玉,從來就不愿以主子自居,以奴才看人,當然更不以一般丫鬟來看待晴雯。寶玉看厭了別人對自己的奴顏婢膝,媚主求榮,特別看重晴雯的全無“媚骨”。晴雯的反叛性與林黛玉很接近,性格也很類似,他們兩人都非常率真、純潔。作為唯一一位在又副冊有記載的女性,也是賈寶玉作了長長的《芙蓉女兒誄》祭奠的女性。晴雯雖然不是小姐與貴族,但其反叛的精神與當今女性的獨立自由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晴雯與葛嫩娘的死亡都是很悲壯的,作為一個女性,晴雯比林黛玉更剛烈,葛嫩娘比秦淮八艷更有骨氣,她們的生命都很短暫,也未曾有過幸福的人生,但是她們的靈魂依舊會生活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們所追求的是人性的壯大!同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編排上是以仿照南明時期的秦淮名妓排列的,而秦淮名妓以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相對應,而未列入秦淮八艷的其余女性則與金陵十二釵副冊、又副冊相對應。
4、重點分析——海棠詩社與盒子會
南京舊院,有色藝俱優者,或二十、三十姓,結為手帕姊妹。每上已集,以春檠巧具肴核相賽,名盒子會。凡得奇品為勝,輸者罰酒酌勝者。中有所私,亦來挾金助會,厭厭夜飲,彌月而止。席間設燈張樂,各出其技能。”
——《板橋雜記》余懷
初秋季節,賈探春提議邀集大觀園中有文采的人所組的詩社。詩社成立目的旨在“宴集詩人於風庭月榭;醉飛吟盞於簾杏溪桃,作詩吟辭以顯大觀園眾姊妹之文采不讓桃李須眉。”詩社成員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寶玉及李紈。稻香老農(李紈)為社長,菱洲(迎春)、藕榭(惜春)為副社長,一人出題,一人監場。
——《紅樓夢》曹雪芹
以上兩段話分別是對明末清初秦淮名妓的風俗和《紅樓夢》里大觀園中的海棠詩社的情況描述。首先,針對盒子會,指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各自帶上自己所制作的食品到某一位姐妹家聚會。據史料記載,秦淮八艷的盒子會也存在過,并且也是其他文人墨客聚會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也會開展品評花案的活動,柳如是曾經在一場盒子會上一舉擊敗寇白門、董小宛。一時名聲鵲起。盒子會是當時知識女性聚會以及談論政治。文化的場所,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秦淮美食如今也成為了南京的特產,南明的文化之風也是在這樣的盒子聚會上有了新的交流、新的傳播。
而海棠詩社是在大觀園里開設的姐妹聚會,只不過增加了一個賈寶玉。與盒子會一樣,都是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文化的創作。不一樣的是盒子會以食物為主體,而海棠詩社以詩歌為為主題。《紅樓夢》里有不少關于詩詞創作和詩歌討論的著墨,都是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說出的。就全書的構思而言,一方面可以展示“幾個異樣女子”的才情,在情節的連貫上穿針引線、推向高潮;另一方面,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借人物作詩論詩,意在說明人物的性情和見識。同時,作者還在書中借用詩歌的隱喻等手法,暗示了書中角色的最終歸宿。而在海棠詩社中所創作的詩歌也在整個紅樓詩學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作為才女的最杰出代表,林黛玉與薛寶釵的詩歌文學既反映了其絕高的思想文化才情,也展示了兩位女性在性格和精神上的差距,這也是紅樓詩學的一個不同的側重點。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都具備較高的藝術才華,可是才華需要通過交流才能夠不斷發展與進步,這也是盒子會以及海棠詩社開設的必然條件。海棠詩社是大觀園這個“女兒國”里的盛大聚會,也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的一次宣戰。盒子會也是秦淮文化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心。我覺得,曹雪芹的女性聚會——海棠詩社仿照的是秦淮八艷的盒子會。
5、重點分析——林黛玉、薛寶釵與柳如是、陳圓圓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紅樓夢正冊判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辛棄疾
慟哭三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吳偉業
《紅樓夢》中最杰出的的兩位女性一個是林黛玉,另外一個便是賈寶釵,他們兩個身世遭遇很類似,但卻走上了不同的極端。第一名和第二名要爭第一,還會有人爭第二嗎?如同中國的清華和北大。其實,秦淮八艷中最杰出的兩位女性一位是柳如是,另外一位便是陳圓圓。關于秦淮八艷之首的裁定,人們但一直對其有所爭議,就好像是柳如是和陳圓圓她們注定都是領銜秦淮八艷的。柳如是和陳圓圓她們都傾國傾城,陳圓圓的丈夫是武壇領袖吳三桂,而柳如是的丈夫是文壇泰斗錢謙益,她們的丈夫分別決定了兩座城池的覆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而錢謙益獻城降清,她們的丈夫都是叛國的。作為女人,她們都活錯了。
如果說她們代表著《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和薛寶釵,但在不經意間又可以發現柳如是雖然有薛寶釵的能力,但卻也同時具備了林黛玉的反叛精神,而陳圓圓的身世命運更加傾向于林黛玉。
紅顏傾國,紅顏誤國,這類事情雖然不多,但至少存在過。如果不是吳三桂要沖冠一怒為紅顏,若不是錢謙益的“水太冷,不能下”,興許明朝和南明便是另類的局面。在男權極度膨脹的古代中國,女子大多處于卑微的依附地位,淪為男性征服世界的犧牲品。然而,在明清易代鼎革之際,一位出身微賤的女子,卻關系著國家民族的興亡,那就是一代名妓陳圓圓、柳如是。
陳圓圓比柳如是絕色,柳如是比陳圓圓才藝高。也就是說,陳圓圓的是外在美,而柳如是更注重內涵。雙方都是如柳如是的《楊白花》那樣的楊花一般隨風飄揚,無法主宰命運。但是,相對于柳如是而言,陳圓圓更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子。柳如是比陳圓圓更有一種接近現代女性的情愫。
絕世紅顏,引起了政治的變動。明末有一位“以一身身系天下的安危的女子”,她就是一代名妓陳圓圓。明末清初有“詩史”之稱的大詩人吳偉業一首《圓圓曲》不脛流出,遍布四方,他用詩化的語言將陳圓圓與吳三桂那悲歡離合的故事和盤托出,以曲折之筆,誅心之論,記下了那一段令華夏子孫永志難忘的歷史[20]。
紅顏禍水是用來被人辱罵的,可是,當所有人都在指責女人時,有何人想過紅顏的心情。長得這么美,不是你所能夠改變的,陳圓圓是在亂世風塵中無法抓住命運的那類人,她生命里的那些男人包括崇禎帝、李自成、劉宗敏、吳三桂,都伴隨著歷史大潮一步步走向了終結。可是這樣的一朵芙蓉,會有機會哀憐她的命運嗎?
《鹿鼎記》中韋小寶初見陳圓圓,便以為是仙女,這大概是可能的。但那個時間,另一位秦淮八艷之首的柳如是已經不在這個世間了。柳如是,她的美貌雖然不及陳圓圓,但是,其文化藝術水平遠遠超越了其他的秦淮八艷。她是一個故事很長豐富的女人。她有過初戀,但最終嫁給了一位能夠帶給她一生幸福的大她三輪的錢牧齋。
柳如是的名字是她在“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之后”將名字改變,她主張男女平等,關心國家大事,改變裝扮,與那時的復社、幾社、東林黨人談論政治,這是其他秦淮八艷所無法做到的。
如果秦淮八艷各有所長,那么柳如是可以稱得上是集中了幾家的學問。柳如是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被稱為“秦淮八艷”之首。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后人贊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此外,柳如是作為傳統社會一介女子,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在與其往來的名士中,張溥、陳子龍、李存我均是有錚錚風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與他們縱論天下興亡。在盛澤時,柳如是曾對張溥說:“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御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21]柳如是的后世影響是最大的,一部《柳如是別傳》將其盛贊為“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22]陳寅恪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是寫在了王國維的墓志銘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概柳如是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其的精神,雖然說秦淮八艷中個個是忠貞烈骨,但是那些的存在只不過是本性使然,不愿意與世俗同流合污,而柳如是的精神是作為一名封建社會的底層女性,追求愛情,追求自由,追求獨立。秦淮八艷都需要愛情,而柳如是認為的愛情應當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名仕娶名妓,婚禮只能夠在黑夜里舉行,如同讓最美麗的花綻放在黑暗里,而柳如是的婚禮卻是在青天白日下舉行,而雖是青樓女子,卻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見證著自己心靈的成長。這樣的獨立自由之精神,在今時今日的江蘇和中國都已經是瀕臨滅絕,我們的生命應當是由我們自己做主,我們應當注重著自己的心靈世界,文化應當由我們這樣的心態來構建。
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的《白門柳》以及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分別采用小說和正史的方法來描繪一個青樓女子,在此基礎上,擴展到明末清初整個江南文人的生存狀態。柳如是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也是第一位有史學家為其作傳的青樓女子,她最大的意義是因為她超前,當今時代的很多女性都無法真正擁有她的傲骨與獨立自由精神,而她卻劃時代地創造了一個真正的女人形象。
柳如是和陳圓圓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我更加傾向柳如是。陳圓圓空有絕世的美貌,卻無法擁有像柳如是那樣實在的內涵。陳圓圓如是蘇小小,是每個男人心中的一個夢,而柳如是卻能夠跳出時代的牢籠,活出自己,活出獨立自由,豐富著生命的內涵,她的靈魂是堅不可摧,也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銘記的。
秦淮八艷不完全等同于《紅樓夢》里的金陵十二釵,但是,人文主義精神已經開始在江南地區傳播開來,民主啟蒙思想也開始興起。在經歷過將近百年的熏陶,曹雪芹所處時代的文化氣息與人文韻味已經有相當的沉淀。他將這種氣息融入到著作《紅樓夢》里。
薛寶釵和林黛玉作為《紅樓夢》全書中的靈魂女性人物,一位是封建社會的反叛者,一位是封建社會的淑女,二者如是柳如是和陳圓圓,在性格與精神層面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黛玉的美讓人由衷地心疼和愛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絕世美麗和超凡氣質。黛玉的孤高、純潔、反叛的精神使其成為所有人心目中一個高不可攀的形象。她的杰出主要是在其不趨炎附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她的美。也是一種病態美,更是一種悲劇美。作為曹雪芹最杰出的女性,我們可以看到其內涵、其深邃的靈魂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可是,也正是因為其性格與精神,導致其不為封建社會所相容,最終走向了悲慘的命運。相反,同樣是曹雪芹筆下另一位杰出女性的代表,薛寶釵的人生道路是選擇了與封建制度共同存亡。
薛寶釵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很世故,即很會做人和處世。在賈府這個派系復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另一方面,她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系。這不能說薛寶釵虛偽,只是薛寶釵展現的是自己不愿意的一面。這樣的行為代表的是一種奴性,是封建社會的奴性,寶釵的頭腦里浸透了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淑女。她認為按封建道德規范去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備。
她所維護的始終是封建社會制度,她也曾經認識到官場的腐敗,但仍是勸勉寶玉從事仕途經濟。她的結局是用盡一生一世的時間來等待一個不會歸來的寶玉。同樣是悲慘的結局,薛寶釵與林黛玉相比,薛寶釵是已經被封建腐朽思想戕害的女性,而林黛玉是因為被封建思想迫害的反叛女性。
有一種思想,柳如是字號 “蘼蕪君” ,而薛寶釵因居蘅蕪苑,而號“蘅蕪君”,柳如是于明崇禎十四年納為錢謙益妾后,錢就為她建造絳云樓。而《紅樓夢》中賈寶玉將“怡紅院”題為“絳云軒”。后來,薛寶釵當上了“寶二奶奶”,這里自然就成了她的居所。這么多的相似點不可能僅僅是巧合,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曹雪芹創作薛寶釵這個人物時,加入了柳如是的影子[23]。
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思維,的確是正確的。但同時,更有一種說法,林黛玉的原型是李香君。我對此表現些許不認同。李香君是剛烈女性的化身。從《桃花扇》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很多美好的品格,如不畏閹黨,堅守矮墻,堅守民族正氣與氣節,但是,柳如是與李香君乃至其他秦淮七艷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李香君的忠君愛國其目的仍是構建一個封建的社會。而柳如是的思維已經上升到了獨立自由的民主啟蒙思想層面上。而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最大特點一個是愛情,一個是反叛精神。林黛玉是因為與賈寶玉擁有共同的精神指引才能夠相互吸引走在一起的。林黛玉的獨立自由精神應當與柳如是更加接近。
柳如是與林黛玉,陳圓圓與薛寶釵,在歷史的背景下,精神得到了延續,性格得到了延伸。我相信曹雪芹在柳如是和陳圓圓的原型下塑造了林黛玉與薛寶釵不同類的女性形象。
四、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的聯系與影響總結
(1)《紅樓夢》應當是晚明文化氣脈的必然產物,《紅樓夢》是一部懷舊的作品,通篇充滿對家族和社會昔日輝煌的懷戀。這種懷戀感情在清初具有遺民思想的文人中是普遍的、群體性的行為,特別是在江南世族出身的文人中間,懷戀之情尤為濃烈。[24]曹雪芹作為江南文人的一員,雖未曾經歷過南明盛衰的歷史過程,但是,他在江南這片大地上生活過,也經歷過曾經的晚明文化的熏陶和沉淀,因此,在《紅樓夢》著作中,這種思維展現的很徹底。
(2)針對歷史背景而言,曹雪芹所處時代以及《紅樓夢》所描繪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封建大家庭的社會背景與明末清初南明以及秦淮文化是相互貫通的,都是由興盛到鼎盛再到衰敗的過程。曹雪芹在文化感覺上嘗試接受到秦淮文化的熏陶,根據南明盛衰的歷史,總結出封建社會必然會滅亡的命運。
(3)在金陵十二釵的人物塑造和《紅樓夢》中的情節問題上,我們可以發現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在人物的性格、精神、情節乃至命運都有很大的相似點,而南明文化中的秦淮八艷也可能成為了人物塑造的模板,或者說,提供了相應的來源。
(4)在人物塑造層面上,最杰出的柳如是和陳圓圓與林黛玉與薛寶釵存在著精神上的共同點,同時作為知識女性的杰出代表,柳如是和林黛玉最大的共同點就在于其共同的一種精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5)秦淮八艷所構建的秦淮文化的以及曹雪芹著作的《紅樓夢》都對所處時代與后世未來造成了很大的文化影響,不僅表現在文化的創作與積累方面,更體現在了對于獨立自由民主精神的傳播上。
(6)然而,晚明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并沒有掀起西方那種文藝復興運動,也沒有引起資本主義要素的進一步發展。在晚明末期的強烈戰爭打擊下和中央集權制度下,社會經濟、文化遭到嚴重摧殘,資本主義萌芽和人文主義思想遭到毀滅性的打擊[25]。然而《紅樓夢》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所誕生的現實主義著作,象征著一種獨立自由的民主思想。
參考文獻:
[1] 林冠夫 《秦淮舊夢:曹雪芹遺事》 [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9.1 P4.
[2] 包瑞 《南明陸沉》 [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2.3 P1.
[3] 顧誠 《南明史》 [M].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1.7 P5.
[4] 肖鋒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 [EB/OL].《新電影傳奇——萬茜柳如是》.
[5]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M]. 湖北長江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 2008-06-01 P100.
[6] 佚名 《秦淮畫舫錄》[M]. 閱讀公版書 p5.
[7] 周華軍 《秦淮河邊的迷亂紅塵》[M]. 文匯出版社 2013.1.1 P2.
[8] 柳素萍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8.8.1P1.
[9] 土默熱 《紅樓夢》文學考證——<紅樓夢>應是十七世紀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物》 [J]. 2014.8.17.
[10] 葉子 《乾隆皇帝》 [EB/OL]. 中國網 2008.1.2.
[11] 林冠夫 《秦淮舊夢:曹雪芹遺事》 [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9.1 P9.
[12] 崔川榮 《曹雪芹最后十年考》 [M].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08.11
P3.
[13] 朱樓夢劍 《朱批紅樓》 [M]. 黃山書社 2014-01.
[14] 木木 《秦淮八艷之李香君》 [EB/OL]. 新浪博客 2007.8.9.
[15] 馬瑞芳 《馬瑞芳趣話紅樓夢》 [M]. 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2.22 P49.
[16] 嚴中 《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 [J]. 1998.10.
[17] 趙伯陶 《秦淮舊夢——南明盛衰錄》[M]. 濟南出版社 2008.4 P86.
[18] 曹雪芹《紅樓夢》 [M].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3.1 第56回.
[19] 王燕 《晚明“秦淮名妓現象”初探》 [J]. 萬方數據 2005.4.
[20] 趙伯陶 《秦淮舊夢——南明盛衰錄》[M]. 濟南出版社 2008.4 P88.
[21] 柳素平 《女俠名姝柳如是》[EB/OL]. 光明日報.
[22] 陳寅恪 《柳如是別傳》 [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1.1.1.
[23] 嚴中《秦淮八艷與金陵十二釵》 [J]. 1998.10.
[24] 徐晉如 《十二釵正冊01紅樓夢是晚明文化氣脈的產物》 [J]. 2013.7.7.
[25] 李廣柏 《曹雪芹評傳》 [M].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12 P231.
作者簡介:曹瑞冬(1993-),男,漢族,江蘇南通人,南京農業大學2012級本科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