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山:雙 拜 師(坐唱)
雙 拜 師(坐唱)
合 陽光燦爛花滿枝,
千軍萬馬奔騰急。
一對春燕雙展翅,
新農村建設比高低。
女 王大娘家住城北五十里,
男 張大娘五十八歲住城西。
女 老姐倆進城趕集碰一起,
男 一見面嘮起磕來挺投機。
張 (白)大姐呀,你家都啥人?
王 我們家老兩口~個女兒,
(白)大妹子,你呢?
張 我們家老夫妻一個兒子。
(對白)日子過得咋樣啊?
合 三中全會以后小日子過得挺如意,
(對白)啥事兒呀?
張 我兒子——
男 一心樸實搞園藝,
王 我閨女——
女 整天是又嫁接,又學習,又育苗,又剪枝,簡直著迷。
張 我兒子為改良紅玉蘋果改名叫紅玉,
王 我閨女為改良偉錦蘋果大號新起的。
張 我兒子紅玉他三十歲還沒有把妻娶,
王 我閨女偉錦她二十七歲也沒找女婿。
合 (白)這太巧了。
女 老姐倆越嘮越親熱,
男 辦完事天色已晚日偏西。
女 分手前難舍難離各揣心腹事,
男 咬咬牙不得不把心里話兒提:
張 (白)大姐呀,
王 (白)大妹子。
張 (白)有啥話,
王 (白)你說唄。
張 (白)我那兒,
王 (白)我那女兒,
合 不知碰到一起可相宜?
他們倆志向都~樣,
咱兩家正好結親戚。
咳,咱倆想的是一個事兒,
你不說我也得對你提。
王 (白)大妹子,這么的吧。
相親日定在下個星期日,
你把紅玉領到我們城西,
讓他們當面鑼來對面鼓,
看好了就算成,看不好就分離。
張(白)哎,這,這恐怕不行吧?
王 (白)咋的?
張 我兒子一見姑娘就紅臉,
王哎,我閨女一瞅小伙就把頭低。
張 依我看咱倆定個相親計,
甲 兩個人貼著耳朵一陣打
“覷覷”。
張(白)大姐,就這么定了。
王(白)好,錯不了。
張(白)再見!
王(白)再見!
乙 轉眼間到了星期日,
王 忙得我腳不沾地皮。
蒸饅頭打酒又打醋,
片肘子煎魚墩母雞。
偉 偉錦我一看心納悶兒,
(白)娘,一不年二不節,
你張張羅羅啥意思?
王 大娘我聽完哧噗笑,
傻丫頭,我還忘告訴你了呢?
偉(白)啥呀?
王 娘給你找了個好老師。
偉(白)老師,那太謝謝您老了。
王(白)一會兒就到。
你還不換換衣服洗洗臉,
再把那炕上地下收拾收拾,
見老師你可要穩重,
可不能舞舞扎扎不規矩。
偉(白)
娘,你放心吧。
你老能這樣費心支持我,
我一定恭恭敬敬來學習。
偉錦我樂得坐不安來站不穩,
王 喜得我不能合嘴皮。
合 母女倆一個勁地往外瞅,
王(白)咋還不來呢?
偉 眼看著天近晌午還不見老師。
甲 咱不表王家忙接客,
紅玉母子更著急。
丙 “飛鴿牌”自行車蹬得不沾地,
丁 嗖嗖嗖道兩旁樹木往后移。
張 張大娘就在車后架上坐,
滿面春風喜氣盈盈地把話提:
(白)慢點,不怕把你媽顛散架了?
玉 (白)好,我慢點。
張 紅玉呀,見了老師你嘴甜點兒,
別三句話不來就發脾氣。
玉 (白)媽,您放心吧!
女合 車也是走來話也是續,
看眼前一片果園景色奇。
玉 紅玉我把車放慢細觀看,
一水水大蘋果壓彎了枝。
我心中喜悅自言自語,
媽呀,這老師的本事準不低。
男合 說話來到王家大門口,
女合 張大娘再次囑咐把話題:
張 (白)紅玉呀,這就是老師家,你見人要主動說話。
玉 紅玉我推車進院里,
王 王大娘迎出大門笑嘻嘻。
(白)你們來了,快進屋。
玉 紅玉一見大娘滿頭白發,
保險她經驗豐富有知識。
你看她瞅我一勁兒樂,
準保愿意帶我這小徒弟。
我三步兩步迎上去,
恭恭敬敬叫聲老師:
“老師,你可千萬別嫌棄我,
我保證虛心向你學習。”
王 王大娘一聽此話抿嘴樂,
(白)這,這……
張 張大娘站在一旁著了急。
一把拉過小紅玉,
(白)傻小子,這是老師她娘。
你怎么硬把核桃當栗子?
玉(白)那,大娘,嘿嘿。
三個人說說笑笑把屋進,
偉 偉錦站起身來把目光移。
見來一個老太太一個小伙兒,
心里邊上上下下犯猜疑。
“這老師走到哪兒還把技術員帶,
這老人不是權威也和學者差不離。”
走上前攙著大娘左肩膀,
熱熱乎乎把話提:“老師啊,有您老熱心幫助我,
改良好這蘋果一定沒問題。
您先歇歇腿腳炕上坐,
我給您燒水去把茶沏。”
王 王大娘一看哭笑不得,
(白)這,這……
拽過來偉錦罵閨女:
(白)傻丫頭,這是老師她媽。
你怎么愣把柚子當蜜桔。
韋(白)那,叫什么呀?
王(白)叫大嬸。
偉(白)叫大嬸。
偉 錦我這里把大嬸叫;
張 張大娘心里甜滋滋。
合 這時候兩個大娘說了話:
(白)偉錦,紅玉。
偉王(白)哎
合 你們倆要互相來學習。
好好談談你們心中事,
呆一會招呼你們把飯吃。
女合 老姐倆說完退出去,
男合 屋里邊兩青年都把頭低。
女合 靜坐了三分鐘都沒言語,
男合 兩顆心咚咚緊跳熱汗滴。
女合 這工夫兩個目光碰一起,
男合 看臉面細回憶好像熟悉。
王 紅玉我實在沉不住氣,
清清嗓紅頭漲臉把話提:
“師傅,你是不是果樹專家張偉錦?”
偉 (白)對,我也想起來了。
你是不是王紅玉外號“園藝迷”。
王 (白)你咋知道呢?
偉 報紙上我看過你的創新事跡,
王 廣播里我聽過你介紹如何嫁接蘋果梨。
偉王 雖說是初次見面早知底,
合 論工作論理想早就統一。
打多咱就想登門拜訪你,
可就是工作太忙沒時機。
玉 過果園知道你有成績,
我應該虛心向你學習。
偉 (白)王師傅,你太客氣了。
說起來我的研究搞得不如你,
要改良偉錦蘋果遇上大難題。
雖然說產量挺高質量差,
吃一口味道不佳還糠拉巴嘰。
玉 我也是為此事拜訪你,
(夾白)我們培育的紅玉蘋果——
味道美產量低,跟不上發展的新形勢。
咱們倆的成果要能結合在一起,
倆品種嫁接一塊準能出新成績,
合(白)對,嫁接,嫁接。
男合 在屋里他倆越嘮越投機。
女合 在屋外老姐兩個犯猜疑。
王(白)哎,我說大妹子,你聽聽:
兩個人嘮得多貼己,
要嫁接的想法早統一。
張(白)大姐呵,這是啥意思?
我腦筋笨得猜不透。
王(白)噢,我明白了,
嫁接就是結婚?
張(白)什么
?嫁接就是結婚?
王 這是年輕人拐彎抹角新名詞。
(白)哎,大姐,你聽聽。
張(白)你們偉錦真夠大方了。
王(白)咋的了?
張 你沒聽偉錦要嫁給紅玉,
哎,你兒子也真夠闖當的了
。張(白)啥呀?
王 公開說他倆結合沒問題。
張嗨,這小子大了摸不透,
大方的過頭成了沒出息。
王嗨,這姑娘大了管不得,
說這話也不怕臊臉皮。
女合 兩老人不管咋猜測,
男合 兩青年越嘮越投機。
王(白)偉錦吶,
這次我學習收獲無比,
歡迎你多多來城西。
偉 為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咱倆要并肩戰斗互相學習。
(白)紅玉呀,
我看快到果園去,
搞實驗抓緊好時機。
王 (白)好,走。
偉 偉錦出來推進“大永久”,
王 紅玉我翻身忙把“飛鴿”騎。
張 張大娘這邊可著了忙,
(白)紅玉,
老大不小的你著啥急?
王 王大娘一聽生了氣,
死氣白賴地喊閨女:
(夾白)偉錦,你忙什么?
談妥了你也得跟娘來核計,
要登記吃完飯再去也不遲。
女合 兩青年沖著老人抿嘴樂,
男合 心平氣和地把話提:
合 我們要趁熱打鐵爭分秒,
搞嫁接不能錯過青春期。
女合說完話兩人齊用力,
兩輛車子奔村西。
女合 兩大娘緊追幾步沒追上,
男合 眼望著兩個背影笑瞇瞇。
合 這就是——
陽光燦爛花滿枝,
千軍萬馬奔騰急。
一對春燕雙展翅,
新農村建設比高低。
王文山,1946年3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雙城縣,曾任雙城市文化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哈爾濱日報·雙城新聞》版主編,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國家一級美術師。
在近36年的專業和業余創作中,他先后出版戲劇、曲藝、小說、散文、畫冊專著16部,約400多萬字。二人轉《巧勸妻》、《花木戀》、《豬八戒拱地》、等多篇作品,榮獲文化部群星大獎和省城演播、匯演、征文一、二、三等獎。
1999年退居二線后,擔任雙城市老科協秘書長,市作家協會主席,黑龍江省戲劇研究會會長。在堅持業余文學和戲劇創作的同時,又潛心繪畫寫意牡丹。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獲獎作品50余幅。2008年至2009年度,他創作的《萬紫千紅總是春》、《總領群芳》、《富貴神仙》分別獲全國書畫大賽“夕陽之歌”、“歲月燃情”老年書畫大賽金獎。出版《王文山寫意牡丹》、《王文山寫意牡丹新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