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有著“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在歷史上留下了她們的絕代風華。但是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隱藏在她們背后的秘密你又知道多少?
西施
人物簡介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后人尊稱為“西子”,蘇軾曾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施已然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歷史典故
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身姿婀娜迷人,她在河邊浣紗時,魚見其美貌忘記游泳而沉于水底。被后人稱之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一個成語,被認為出自于《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西施賣相
相傳,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西施進京的途中,人們爭相圍觀,造成道路擁堵。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狀況,讓西施住進旁邊的旅館,而后張榜:“欲見美女,付錢一文”。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如仙女下凡。前來一睹芳容的人排起了長隊,范蠡收獲頗豐,進京后將錢悉數交入國庫,西施也因此敬仰范蠡的才華,兩人結為摯交。范蠡的舉措,為后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美人計
據說,吳國打敗越國之后,越王勾踐被俘虜。得赦回國后,臥薪嘗膽,圖謀大業。西施也有一腔愛國之心,她常在浣沙溪邊唱歌:“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心懷國家,遂生出美人計,將西施送往吳國,干擾夫差的治國大業,最終吳國被越國消滅,西施功不可沒。之后范蠡帶西施隱姓埋名,流連于五湖之間,西施也算有一個好歸宿。
背后秘聞
在三寸金蓮盛行的年代,西施是個大腳丫子!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還會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悅耳的鈴聲,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昭君
人物簡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她主動出塞和親,邊塞烽煙熄滅了近五十年,為邊塞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典故
平沙落雁
竟寧元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朝,表示愿意對漢稱臣,并請求和親,漢元帝挑選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想到馬上就要離開故土,她心緒難平,遂于馬上彈奏《琵琶怨》。凄婉悅耳的琴聲,美艷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畫工棄市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為后宮女子眾多,便召喚畫工將后宮的女子進行畫像,看圖進行寵幸。后宮的佳麗紛紛賄賂畫工,唯獨昭君不肯,故而昭君被畫的非常丑,不得漢元帝的召見。后來匈奴首領來請求和親,漢元帝就根據畫像選了王昭君,臨行前才發現昭君貌美非常,優雅大方,悔之不及。一怒之下就將毛延壽等畫師斬首。
王安石在《明妃曲》中曾寫道:“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盛贊昭君的儀態氣質無人能及。
背后秘聞
王昭君是斜肩膀,穿衣服的時候的會影響美觀,所以王昭君喜歡穿斗篷,來掩蓋這一缺陷。而且她生活在塞外邊疆的環境,穿斗篷也不會顯得突兀。我們現在所見王昭君的畫像,基本上都是穿斗篷的。
貂蟬
人物簡介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民間傳說其為山西忻州人或河北邯鄲永年人。在民間傳說中,貂蟬原名任紅昌,是呂布的原配妻子。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愿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歷史典故
貂蟬閉月
相傳,貂蟬在后花園拜月的時候,恰逢一陣清風吹來,一塊浮云將皎潔的月亮遮住。此情此景被其義父王允看到,為了宣揚貂蟬的美貌,王允逢人就說,我的女兒比月亮還美,月亮見了我女兒都要羞愧的躲到云彩后面去了。所以“閉月”就成為貂蟬的代稱,后世也用“閉月”來形容女子的美貌。
背后秘聞
據說,貂蟬的耳朵特別小,影響到她的美貌。所以貂蟬喜歡佩戴各式各樣的耳環,不僅更加具有女性的柔美氣息,還很好的隱藏了這一缺點。
玉環
人物簡介
楊玉環,號太真,天生麗質,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率。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坡,楊玉環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坡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歷史典故
姓名由來
楊玉環的名字在很多史料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曾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后人沿用至今。楊貴妃的三個名字“玉奴”、“玉環”、“玉娘”都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后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其實玉環羞花是一種夸張的說法,這個花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含羞草,用手一碰,它的葉子就會閉合。傳說楊玉環剛入宮的時候因見不到君王而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在花園賞花的時候,無意中碰到了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立刻卷了起來。宮女們便說是玉環的美貌使花草自慚形穢,這話傳到唐玄宗的耳中,便立刻召見楊玉環,封其為貴妃。
貴妃醉酒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于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第二天,楊貴妃先去百花亭恭候圣駕,但唐玄宗卻一直不見蹤影。后來才得知唐玄宗臨幸于江妃宮中,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她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一時竟難排遣,因此便借酒消愁,酩酊大醉,春情頓熾。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兩太監作種種醉態。
背后秘聞
楊玉環有狐臭,所以楊貴妃喜歡花粉浴和泡溫泉。居易有詩云:“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形容的就是楊貴妃特別喜歡泡溫泉,泡完溫泉之后就容光煥發、香氣襲人。
我們常常說“時勢造英雄”,殊不知時勢也能造美女。作為被歷史記載的美人,并不是僅僅因為她們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們都與當時的政治有關。倘若沒有強烈的政治陪襯,她們的芳名也不可能流傳后世,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政治讓她們成名,造就了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美譽。
關注“還原社”公眾號。了解更多知識,微信號:hysociety(長按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