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很喜歡看災難片,《龍卷風暴》《2012》記憶太深刻了,這兩部很多人都看過了。而其它的電影也有稱得上精品的存在,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經典十大災難片排行榜。
NO10.《海云臺》
但是三個故事比較來看,地震專家和離異妻子這條線俗不可耐,基本上觀眾都可以閉著眼睛替他們講下去;救護員和富家女經歷又太脫離現實,雖然承擔起一部分搞笑任務,但還是因為劇情不可信而使感人程度大為降低;相比之下,還是河智苑和薛景求這一對最有血有肉,兩位演員的表演也可圈可點,但缺點是災難到臨前,故事就已基本講完,以至于高潮乏力,風頭反不及其他配角。
NO9.《末日崩塌》
作為災難特效出色的影片,《末日崩塌》帶給觀眾以“愜意的恐懼”,人們觀賞著無情大自然對城市文明的摧毀,無能為力的恐懼和視覺虛構混合在一起呈現出來。“愜意的恐懼”這個詞匯意味著,災難的原因與善惡無關,觀眾對此不承擔道德責任,那種在前科學時期似乎合理的宗教解釋對這場災難不起作用。
NO8.《天地大沖撞》
《天地大沖撞》 可以說奠定了很多八零后對災難電影的理解。那些年災難電影大賣,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好奇,而驚悚與顫栗、恐懼與未知都是人們掏錢買票的原因。還有,萬能的美國人,總是能在最后關頭誕生出一個英雄,要么自我犧牲,要么凱旋 歸來,比如《獨立日》。
NO7.《海神號》
新版《海神號》相較于72年版的《海神號歷險記》無疑具有更為刺激的視覺效果。當年的《海神號遇難記》以在大銀幕上真實呈現出游輪沉入海底后的翻覆場景而著稱,而新版《海神號》展現的則不僅是示范性的沉船,它采用大量計算機特技,制造出沉船、漏水、火災、爆炸等災難性大場面,將災難的全過程一一呈現。為求盡早 鎖定觀眾情緒,《海神號》開場后10分鐘后即進入緊張的翻船情節,并減少不必要的對白,以實際行動抓人眼球。
NO6.《不懼風暴》
《不懼風暴》用不緊不慢的節奏,講述了幻想中一場史無前例的EF5級颶風突襲美國小鎮,中學副校長蓋瑞和兩個兒子、颶風跟拍小組一行四人,還有兩個醉酒漢死里逃生的故事。然而,災難的震撼令人在剎那間忘記了身外事,只想到假如還能活著,我最想和誰在一起、做些什么事情。
NO5.《龐貝末日》
而本片則敘述了在一切都凝固之前,這座古城中的一個愛情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位凱爾特人奴隸,女主角則是城主的千金。編導以男主角的經歷為線索,記錄了古羅馬軍隊四處掠奪屠殺的殘暴行徑,以及短短幾天之內兩位身份懸殊的主角之間迸發出的愛情火花,順便重現了當年埋葬這座古城的滅頂之災。
NO4.《完美風暴 》
完美風暴是一部關于海的故事,一部關于男人的故事,一部關于男人和大海的故事,最后引用比利船長那段如詩一樣的話結束這篇影評:“霧氣剛散,松開單結套、后繩索,駛向南部海峽,經過洛基峽島,十磅島,經過我小時候溜冰的尼羅塘,拉響汽笛向燈塔守衛的孩子招手,海鳥飛過來,黑背鳥,海鷗,矮鴨......太陽出來了,向北航行速度12節,乘風破浪......”
NO3.《2012》
跟以往的災難片相比,《2012》打開了一些視野,高潮部分發生在喜馬拉雅山脈,然而加入中國根本不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因為除了藏族同胞救了主人公,中國人根本沒對劇情產生任何決定性影響。有人說那幾艘巨大方舟不是中國造么?可拜托,后面裝進去的都是別人好不好。G8選在中國造船是有原因的,那里海拔夠高,足以抵御風險。幾個大國主導一切,然后拉中國入伙,其他熟視無睹。至于G8總統領導人的指指點點,搞這些都不是新鮮事了。
NO2.《奪命地鐵》
此片沿襲了逃難片基本設定的模式,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外在緊迫的限制條件例如時間,以及勇士和傻子。故事的主線是地鐵站灌水,列車在緊急制動以后壓死了第一批人,幸存者沿著漫水的鐵軌往回逃難,高壓電擊死了第二批人,以及主人公一批人穿越艱難險阻各種否極泰來獲得重生。
NO1.《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盡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顯然并不在于此。從震前漫天飛舞的蜻蜓,到震后慘不忍睹的一片廢墟,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此后兩個小時心靈的“余震”才是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