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不管是在什么時代都是很實用的一句話!那就是“天子的心總是難于猜透”。對于我們國家歷史而言,這種事情歷史是記載太多的例子,也是歷來為官之人必然懂得!以清朝為例,雍正、年羹堯、隆科多應該是最微妙的!
中國的古話常說,鳥盡弓藏,功盡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年羹堯也難逃此讖語。年羹堯雖說是標準的皇親國戚,但他本人是有真本事的。他后來雖然以軍功著稱,但他年輕的時候卻是中過進士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并且還做過翰林院的檢討,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妹妹的這層關系,年羹堯和雍正的關系自然大不一般,他在官場上也是一帆風順,他先做四川巡撫、后升為四川總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做上了川陜總督。康熙死后,雍正命他與接替撫遠大將軍胤禵的延信共同執(zhí)掌西北軍務。由此,年羹堯和隆科多成為雍正即位后的左膀右臂,備受恩寵。
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在短短的半個月內(nèi),各路大軍躍進千里,將叛軍打得落花流水。特別是四川提督岳鐘琪(當時雍正封其為奮威將軍)更是表現(xiàn)神勇,他率軍一路狂追,直搗敵穴,匪首羅卜藏丹津倉皇之下,化裝成女人才得以逃脫。最后,羅卜藏丹津領著兩百多殘兵敗將投奔了準葛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從此一蹶不振。由此,“年大將軍”之威名,大江南北,人盡皆知。
年羹堯一高興,腦子就糊涂了。他像個被寵壞的孩子,也開始居功自傲,專橫跋扈,經(jīng)常做出些超越本分的傻事。譬如在西安都督府,年羹堯也弄得像朝廷一樣,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做班,轅門和鼓廳也畫上四角龍。他給人東西叫“賜”,吃飯稱“用膳”,請客叫“排宴”,弄得自己跟皇上一樣。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陛見,這成為他人生由盛轉衰的拐點,可惜他當時還是一點都不知道收斂。赴京途中,他居然令都統(tǒng)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接跪送。到京后,王公以下官員出城跪迎,年羹堯坐在馬上,安然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完全不放在眼里。年羹堯的跋扈,一度引起了京城士大夫們的公憤。更有甚者,年羹堯在雍正面前,居然也“箕坐無人臣禮”。在此之前,本就很多人告年羹堯的狀,雍正見年羹堯這個樣子,這下真的火了。
首先,雍正將四川和陜西的官員一一撤換,并對那些人分化瓦解,讓他們和年羹堯劃清界限。隨后,雍正撤了年羹堯川陜總督的職,并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他去做杭州將軍。年羹堯毫無還手之力,還得具折謝恩。
善于察言觀色的朝中大臣們乘機對年羹堯落井下石——他們早就對老年不滿了!朝廷內(nèi)外,大小官員,這下看清形勢,一個個挺身而出,大力揭發(fā)年羹堯的罪狀。當年六月,雍正又下令將年羹堯的杭州將軍革去。十一月,年羹堯被械系至京。十二月,經(jīng)過大臣們的群策群力,年羹堯被徹底打翻在地,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了審判結果,乖乖,最后老年被定了92款大罪,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隨后,大臣們乘勝追擊,請求對年羹堯明正典刑。雍正接報后假惺惺的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殺了他怕天下人不服,自己還要背上殺戮功臣的惡名,這次姑且格外開恩,賜其在獄中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