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河南。自古以來,河南被稱為中原地區,是整個華夏的核心。可是宋朝之后,河南逐漸失去了中心地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于河南。 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名人方面有句古話: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中州指的就是河南。
第二名,山東。齊魯之地是孔子、孟子的故鄉,也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中國歷史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姜太公在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第三名,安徽。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占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
第四名,江西。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自唐至清,江西考中進士1.05萬人,占全國10.67%,其中狀元48人。宋代多有一門數進士的情形,如王安石、曾鞏、劉恕、孔文仲等一門三進士
第五名,浙江。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第六名,陜西。陜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陜原為界,原西由召公管轄,后人遂稱陜原以西為“陜西”。陜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個大一統王朝,有五個建都西安(咸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第七名,山西。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里山河”。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第八名,湖南。湖南在近代出了兩位功蓋千古的大人物,一位是文武雙全的曾國藩,一位就是我們的毛主席。這個大省對中國近代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在古代史上湖南雖為魚米之鄉,但歷史名人很少,所以只能屈于第八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