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里,紂王因進香之時看到女媧美貌便垂涎不已,便留了一首“小黃詩”在墻壁上。
不料女媧看見之后勃然大怒,便想趁著商紂將亡,出手整治一下紂王。
誰曾想紂王氣數未盡,整治不了他。
于是女媧從人間隨意便找來了妲己三妖,吩咐其化作人形打入紂王后宮,“惑亂君心”,助周伐紂。同時女媧還給三只妖怪許了好處:
“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
然而故事的結局呢?
女媧娘娘曰:“吾使你斷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氣數;豈意你無端造業,殘賊生靈,屠毒忠烈,慘惡異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今日你罪惡貫盈,理宜正法。”
妲己等人不惜出賣色相,幾乎是“超圓滿”地完成了上司女媧所交代的任務,最后卻落得個被卸磨殺驢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
不過小編在看的時候卻發現了一些不同:女媧既然可以提前推算出商朝將覆,那么她的實力應該是非常高的,緣何會被一個稱為氣數將盡的商朝的兩個王子的紅光輕易的擋住了云路?而僅僅只是一次不經意地冒犯,就值得女媧這么一個身處高位的神仙大發雷霆嗎?
女媧為什么要對付紂王,又為何選擇了蘇妲己,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
我們來回顧一下劇情,紂王在上香的時候對女媧娘娘一見鐘情,還意淫了一小下,惹得女媧不滿,計劃讓殷商滅亡,給紂王一點苦頭吃。剛好此時姬氏起了造反的心思,于是眾神仙和他們的徒子徒孫們一涌而出,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斗了個痛快,最后姬氏取得了勝利,于是商滅周立。
可是,真的是由于一個遐思而引發的滅國嗎?其實它背后有更深的神仙斗爭。
在《封神演義》里,神仙分兩派,一個是闡教,另一個是截教,而闡教和截教素來不合。
就全書來看,女媧本人是更親近闡教的:她出場次數雖然不多,但幾乎每次出場都在幫助闡教眾人解決問題,與闡教眾人的的交流中,也不難看出女媧和闡教眾仙的關系之好。
而紂王呢?他身邊的人諸如聞太師等人幾乎全都是截教弟子。也就是說,紂王屬截教一脈。
闡教和截教在各自的發展中矛盾漸漸尖銳化,此時正需要一些手段來進行“調和”,而商周之爭也就為他們的比拼提供了一個大的舞臺,這也是仙界內部利益重新分配的必經之路。
從封神榜上人物名字來看,闡教截教以及人教,早就規劃好了每個人分封的神位,定好了截教必敗的結果。當紂王為截教中人之時,已經注定了商周之戰中商朝是絕無可能勝利的。
女媧正是察覺到了這一點,于是在找人的時候才選擇了妲己等人。她命令妲己等人去霍亂朝政,一來是想懲治紂王對自己的不敬,二來也可以為闡教進軍截教鋪平道路,安插眼線,這樣女媧就可以在以后獲取闡教的支持。
而女媧選擇三只小妖則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被截教提前發現,可以直接將三只小妖殺掉滅口,接著死不認賬,誰都不敢對女媧有異言。而小妖們出身低微,自然會對女媧言聽計從。
由于妲己三妖的破壞,使得商朝民眾哀聲載道,間接的幫助了闡教,也就提高了女媧在闡教的地位。在妲己等三妖被楊戩抓住之時,女媧“及時”趕到。在怒斥妲己殺人太多之后,成功的將功勞攬到自己身上,將過錯推給妲己等人。
這時妲己等人也明白了,她們只是被女媧娘娘當作了無足輕重的棋子,隨時可以犧牲。但她們更知道在女媧面前反抗無用,只好認命。
三妖俯伏,不敢聲言。而女媧通過此舉,不但鞏固并提升了自己的地位,還報復了對自己心存不軌的凡人,最后更是通過甩鍋把過錯都推給了妲己等人,完美地為自己洗白,心機不可謂不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