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晴雯的主要看法,來自晴雯的判詞“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以及來自《芙蓉女兒誄》,“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妹悉慕媖嫻,嫗媼咸仰惠德。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這個“鳩鴆”幾乎可以翻譯成“王善保家的之流”,而“鷹鷙”,差不多就是“王夫人”了。
所以我認為有的網友放大了晴雯潑辣、脾氣不好的缺點,甚至認為她的過于正直是缺點,死于“太不低調”,“狂樣”、“得罪人”,所以幾乎是“咎由自取”。可是,想想,如果是一個鳳凰在雞中,她怎么個“低調”法?她的一分張楊,都有可能被嫉恨她的人看成十分,這就是“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
因為我是把晴雯看成美麗無辜的,王夫人自己也有眼睛,這么討厭這個其實她自己也知道是美麗無辜的人(“此一事較晴雯一人更甚”),還要除了她才安心,我只能理解為是她的那個“紅顏禍水”的思想。就寶釵與黛玉的美而言,寶釵的美在傳統理性、修養、氣質之內,王夫人完全能接納,而黛玉,我是覺得她不會打心里欣賞和去愛,甚至,對這個把她自己兒子迷得五迷三道的女子,同時又是“金玉良緣”的障礙,她只能努力從同樣的封建倫理規范(尊老,要服從賈母,愛幼,要愛護晚輩)上去接納黛玉的存在。正因為她是“努力地”,而不是“打心眼里,歡喜地”,所以她也有點兒累,可能也有一點兒潛在的不太滿意。當然,我說的僅僅是“可能”,可供大家商榷。
不過,連趙姨娘都知道去王夫人跟前夸寶釵以取悅于王夫人,說明她平時也看得出來,寶釵在王夫人心里位置較重要,至少作為親外甥女,王夫人對她感情挺好的。提拔襲人,可以看出她喜歡哪一類人。襲人對寶釵是互“敬”的那一類。薛姨媽對她閑聊過“金玉之論,她未必沒有想法。你要說找王夫人意向“金玉良緣”的直接原文很明白的證據,自然是沒有。但是,從各人物、事件的情理、性格分析,我認為王夫人如果拋開賈母的意見,她個人應是更贊成金玉良緣的。而且我認為她是“品度”過此事。在七十八回以前,我們也不知道她品度了襲人與晴雯二、三年,原文沒有一點關于這方面的描寫。直到她自己對賈母說了“品度了二、三年”,我們才知道,其實她一直是在默默觀察、進行個人評價的。這是對誰適合做寶玉的“妾”的觀察與品度,而對于寶玉的“妻”我認為,也一定也是有心留意審察的,只是前八十回,她還沒有表達個人看法罷。
晴雯和黛玉的美中,都是一種個性,一種生命更獨立、更不屈從于禮教的氣質,散發著可能確實顯得有點桀驁,于晴雯這個內斂欠缺較多的人,這種桀驁中還一點張楊。但無論如何,她們追求的是生命的美麗本身。
而趙姨娘,表面在王夫人面前馴服(至少沒有當面頂嘴、撒潑的描寫),背地里確實有很多個人對權勢、利益的想法和野心,而且確實是有動作,甚至有很膽大妄為的動作。但你不能說她這是來源自對生命美的向往和追求。而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來源于欲望,她想做有地位、有權力,被人巴結的人,她的生活中尊嚴缺少,這是她向往的。而對尊嚴的追求,她不能做到象她的女兒那樣,從自身的修養、品質開始追求,首先做到“自重者人重之”。她不明白這個,認為尊嚴就是從權力、地位那里得來的,有那個,就有尊嚴了,就可以發號施令了,就可以得到“人上人”的那份尊嚴與尊榮了。所以她向這個世界爭“尊嚴”以希望爭到權力與金錢,卻是以“自輕”的方式,所以尊嚴始終離她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