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季節對于農村小孩來說,應該是最愛往山里串的時候了。
覆盆子、刺泡、桑葚、茶葉泡這些野生小果子,正長得水靈,不斷地誘惑著孩子們滿山遍野的到處采摘。
覆盆子、刺泡、桑葚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是茶葉泡是什么?
茶葉泡,因長的酷似桃子,又叫做茶桃。是油茶樹四五月份開花,春末夏初結的一種果實。
茶桃在沒成熟時,呈皮綠色或暗紅色,口感苦澀。成熟后表皮脫落,味道甘甜。
不過,對于油茶樹來說長出這些可口的果實,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為這是一種油茶樹的常見病變。這種常見病變稱之為油茶葉腫病,又稱為茶桃病、餅病、茶泡病,是一種分布比較廣的茶油病害。
茶油葉腫病,主要是病原菌入侵果實或嫩芽造成的病變,這種病原菌稱之為細麗外擔菌。這些病原菌要入侵嫩芽或果實,必須滿足三種條件。
第一是:茶油樹長出嫩芽、芽葉或果實時,除了這個時期這種病原菌都出于潛伏期。這也就是為什么春天才能吃到茶桃的緣故。
第二是:發生病變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在空氣相對濕度為79%-88%就能引起病變。
第三是:氣溫需達到一定的條件,氣溫為12-18度適合病原菌引發病變。這三個條件剛好南方的春天都能滿足,所以茶桃常常是在南方比較多見。
其實,茶油樹上不僅有茶桃,還有一種可以食用的茶葉,叫茶耳。
茶耳,也就是病原菌入侵嫩葉,癥狀變現為一片葉子或者整個嫩梢所有葉片成從病變腫大,形成肥耳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