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想培養什么樣的孩子?
德雷謝維奇指出,受人追捧的常春藤名校正在批量生產“優秀的綿羊”,他們看似個性十足,其實是在不斷迎合家長、學校和社會的期待,他們缺乏主見,擅長模仿,大部分“綿羊”的眼睛盯著的都是金融業或咨詢業這塊“草地”,渴望畢業后順利進入華爾街。
德雷謝維奇認為,“優秀的綿羊”是這樣造成的:
為了進名校、接受精英教育,變成未來的精英,家長變身“直升機父母”,監控、左右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人生經過嚴格的規劃,一步都不能踩錯。家長悉心培養,孩子們則全力配合。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別人希望他們變成什么樣子,卻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中國也有大量這樣的學生。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曾批評北大的學生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認為他們智商高、世故、善于表演、懂得配合,非常明白如何利用體制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利益。
近幾年,媒體經常批評北大清華招收的高考狀元,大多選擇了金融管理專業。讀了這本書我們會發現,東西方精英學子們的選擇其實驚人的一致,他們的選擇無關熱愛和理想,大都是精細的利益計算之后的結果。
在書中,德雷謝維奇引用了哈佛大學本科招生辦主任菲茨蒙斯的一段話:
就算是那些曾經贏得無數獎項的最成功的學生,他們也會在某個時刻停住腳步思考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們三四十歲的時候,他們是社會公認的有成就的人,但他們往往讓人感到,他們不過是一群在終生競爭的集中營里茫然的生還者,他們最終從事的職業是出于他人的希望,他們沒有去體會自己的青春,他們總是在追逐一些未經深思熟慮的目標。
菲茨蒙斯見慣了這類優秀的孩子,他們極其聰明,但缺乏方向感;他們擁有最強的大腦和無可挑剔的敬業精神,但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洞察力;他們擅長算計,愿意把人生得失替換為考試題,以分數論英雄,這樣的人容易獲得職業的成功,但他們的人生卻充滿迷茫。
作者德雷謝維奇毫不避諱地指出:
家庭派送出一個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認為自己是獨立、自由的,但其實他們不過走上了一條完成父母使命的道路。
在書中,作者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私立學校的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麥田里的守望者》,看到文字里別人肆意飛揚的青春,一個孩子放聲哭泣。當天晚上,這位老師就收到了孩子母親的電話,母親懇求老師:“請你不要再給他洗腦了,他上了你的課,已經不想成為股票經紀人了。”
▲電影《死亡詩社》劇照
可能很多人都會由此想起一部著名的電影《死亡詩社》。也是在一家私立學校,上文學課的老師用詩歌喚醒了學生內心對生命的熱愛,卻遭到家長的反對。家長不能容忍老師打亂他們對孩子未來的安排,孩子的未來應該是律師、醫生,或者股票經紀人。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大概都記得電影快結束時那一幕:老師被學校解雇,收拾東西要離開教室時,很多學生站上桌子送別自己的“船長”。他們的生命覺醒了,從綿羊的順從中脫胎而出。
可惜的是,這僅僅是藝術的想象,現實生活中,《優秀的綿羊》的描述中,更多的學生還是會選擇順從,選擇一條高效、明確,雖然可能是乏味的人生道路。
推薦這本書,多少有些尷尬。我們和作者共同面對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名校畢業的“人生成功者”們和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加入這個群體的家長。
“成功者”們的生活大都過得比我們好,我們憑什么質疑他們的人生;
家長們費盡心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我們卻喋喋不休,指摘他們追逐的名校教育有問題,讓他們情何以堪。
我們經常會面對這種尷尬。例如,我們提倡學齡前的孩子要盡量多玩,而不是急著參加各種培訓班,這是反人性的,不利于孩子成長,但馬上就有家長不同意。他們已經規劃好了孩子的未來,通往精英階層的路,精密、完美,經不起一絲一毫的干擾。這時候講成長,就是一件不合時宜的事情,他們講的是成功。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家長群體,談《優秀的綿羊》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這樣的困惑,德雷謝維奇也有。他批評名校教育的功利化,但并不貶低名校的價值,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名校的渴望只可能越強。他所做的是反復強調,教育不應該完全被功利化的目標左右,功利化的程度越強,教育越需要解毒劑。
德雷謝維奇說的解毒劑,就是博雅教育。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都應該在這本書中更多了解一些博雅教育的精神。博雅教育的根基是閱讀和寫作,核心是讓一個人變成更好的人、更完善的人,而不是更有用的人。
德雷謝維奇從書中提煉出一條準則,一個人讀大學最終學到的到底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大學給學生最核心的能力應該是學會分析他人的觀點,并闡述自己的觀點。一個學生整個大學生涯,最終的目標就是這種能力。
德雷謝維奇幾乎是一字一頓地強調: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人的思辨能力,培養這種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覺地愛上藝術,讓他們愿意接受人文經典的教育,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他們的理想是什么。
我們能看到很多人,一邊忍受體面、乏味的工作,一邊有自己熱愛的生活。當藝術、歷史、哲學進入一個職場人的生活,人類的智慧和個人的經歷融入工作中去,他才有可能不是一只凡事順從的綿羊。
換句話說,你可以給孩子制定詳細、完備的精英教育路線圖,可以規定你的孩子未來應該成為什么人,從事什么職業,只要你能搞定你的孩子,這是你的自由。
但是,請一定在你的路線圖里,加入養成孩子閱讀習慣、訓練孩子寫作技能、讓他們愛上藝術、愛上歷史和哲學的項目。讓他在嚴酷生存的訓練中,慢慢發現自己可能喜歡的東西,哪怕只有一星半點的愛好,都可能成為救贖人生的星光。
最后,我們用一部著名的電影結束《優秀的綿羊》這本書的推薦。
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電影中,身陷牢獄的銀行家,憑的就是自己業余的愛好——雕刻,才找到了救贖人生、逃出牢獄的道路。
如果沒有雕刻的愛好,在監獄外,主人公安迪就是一個循規蹈矩、讓妻子厭煩的成功人士,在監獄里,他只會是一個可憐的、被人欺負的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