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讓自己陷入困境,是他們的選擇造成了自己的不幸,卻又不肯改變,在外人看來是值得同情的。
即使那個可憐的人是孩子、愛人、父母、好友,他們明知道自己錯了還屢教不改,咎由自取,作為一個旁觀者,除了嘆息,還能做什么。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大概就是這樣來的吧。這類人不但讓自己痛苦,而且善于創(chuàng)造雙輸局面,讓愛他的人也跟著痛苦。
從前,我是極其不喜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憐憫之心,遇到可憐之人,不出手相助就算了,為何還要說出“必有可恨之處”這樣的話。
后來,認(rèn)真理解了這句話中的“可憐”和“可恨”之后,最終贊同了這句被廣泛應(yīng)用的俗語。
可憐分為“真可憐”和“假可憐”。
真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真的就太說不過去了,以前就是因為單純的理解為“真可憐”,才會覺得可恨太不近人情了。
真的可憐,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幸,比如遭受天災(zāi)人禍,當(dāng)然是指無辜的天災(zāi)人禍,這一類可憐與不幸之人,我們一定要去幫助,因為這些天災(zāi)人禍都是不可控的。
而如果是因為肆意破壞生態(tài),而遭受自然報復(fù);因為自身原因交通違法,而慘釀車禍的不幸,要不要可憐呢?
我認(rèn)為要,畢竟已經(jīng)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說再多也無濟于事,絕不至于恨,人們除了對它們的不幸表示同情,更多的應(yīng)該是警醒,懂得防患于未然。
假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的人利用大眾的慈悲心,進行詐騙,女子冒充天津爆炸事件受害者身份騙取捐款;街邊有手有腳,卻下跪以各種理由求錢財?shù)哪贻p漢;還有偽裝殘疾的乞討者。
這樣的假可憐之人,絕對不值得可憐,因為他們喪失了人最起碼的良知,所以大家“恨”,憤怒、厭惡這樣的社會風(fēng)氣,假可憐一旦敗露,多半會招來人人喊打。
還有一種假可憐之人,他們因為自己犯錯,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還不吸取教訓(xùn),一開始得到了大家同情,但對錯誤行為屢教不改,這一類人,也不值得我們?nèi)ネ榕c幫助的。
當(dāng)事人都不打算覺悟,旁人說再多,可憐再多也無濟于事。于是大家“恨”,恨鐵不成鋼。既恨這種可憐之人一團糟,也恨自己當(dāng)初給了這么多有去無回的憐憫。
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評判他人,在當(dāng)事人看來,我們永遠是旁觀者,這種情況下旁觀者看得并不清楚。
真可憐之人也許會因為強大的自尊心,而隱藏起自己的可憐,表現(xiàn)出樂觀來拒絕外人的幫助,于是真正需要可憐的人過得很艱難;
假可憐之人也有可能因為習(xí)慣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表現(xiàn)得楚楚可憐,騙取了大家的同情,使得真正需要可憐的人獨自承受了困苦。
有時候不能怨世人冷血淡漠,正是人自己埋葬了彼此之間的信任。
多希望沒有“可憐”,也不要“可恨”,和諧共處。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紅塵靜修原創(chuàng)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