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過年都是按照生肖過的,關于十二生肖的故事,口碑一直不錯,傳說也是一撥接一撥的散開來,關于地支生肖的由來,歷代命書都喜歡故弄玄虛,先講幾個流傳最多的故事版本吧。
民間故事說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后豬跑來占據末席。
這個近似于兒童故事的傳說,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動物習性說
清代劉獻延《 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
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于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于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于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于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啃未時之草而苗,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酉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太陽金雞之精,故酉屬雞。戌時方夜,而犬則司夜之物也,故戌屬犬。亥者,天地混沌之時,如百果含生意于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此說從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持論即有先天不足,十二地支及生肖最初用來紀日、紀年,標記時辰是使用范圍擴大的結果,有些解釋顯得過于牽強。
五行陰陽說
明代葉子奇在《草木子》指出,十二種動物被安排是因為形體缺憾。
“術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免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神、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腸、豬無筋,人則無不足也。”
陰陽學說解釋生肖排序并非朗瑛創見,宋朝學者洪早在《旸谷漫錄》中已有類似觀點。朗瑛還將動物性情和陰陽學說相結合,把排序原因具體化:
“如子為陰極,幽潛陷晦,以鼠配之;鼠藏跡也。午為陽極,顯明剛健.以馬配之;馬快行也。丑為陰也,俯而慈愛生焉,以牛配之;牛有舐犢。未為陽也,仰而秉禮行焉,以羊配之;羊有跪乳。寅為三陽,陽勝則暴,以虎配之;虎性暴也。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格性黠也。日生東而有西酉之雞.月生西而有東卯之免,此陰陽交感之義,故曰卯酉為日月之私門。今兔舐雄毛則成孕,雞合踏而無形,皆感而不交者也。故卯酉屬兔雞。辰巳陽起而動作.龍為盛,蛇次之,故龍蛇配焉。龍蛇,變化之物也。戌亥陰斂而潛寂,狗司夜,豬鎮靜,故狗豬配焉。狗豬,持守之物也。”
佛教說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并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但佛教于東漢才傳入,此說不攻自破。
故事說完了,老王來講講關于十二地支生肖的命理:
子屬鼠 丑屬牛 寅屬虎 卯屬兔 辰屬龍 巳屬蛇
午屬馬 未屬羊 申屬猴 酉屬雞 戌屬狗 亥屬豬
大家經常會聽到的屬相相沖是怎么回事呢?
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
地支相沖共計六組,亦簡稱六沖
關于地支相合有四種形態:
第一種形態為六合局:
子丑相合,可化土
寅亥相合,可化木
卯戌相合,可化火
辰酉相合,可化金
巳申相合,可化水
午未相合,化為太陰或太陽,太陰及坤土,太陽即離火
其實,地支的六合與地球本身的電磁效應有關,近代科學家已發現,地球有兩組軸極,一組是地球自轉軸的軸極,通稱地理北極和地理南極,另一組是地磁軸心線的軸極,通稱地磁北極和地磁南極(地磁的S極在北端,N極在南端,與地理的南北極相反),地磁線和地軸線相差約15度,我們若以,子,代表地理北極,午,代表地理南極,那么,地磁線恰好通過子、丑之中心點與午、未之中心點,因此,對地磁線而言,子與丑,寅與亥,卯與戌,辰與酉,巳與申,午與未,它們各組分別的磁場都是相同的。
按地支六合所化之五行來看,11-12月(子-丑月)正是土氣歸藏聚合萬物之時空,所以子丑合化土;1-10月間(寅-亥月)正是木氣明顯盛衰之時空,所以寅亥合化木;2-9月間(卯-戌月)正是陽光熱能明顯盛衰之時空,所以戌合化火,3-8月間(辰-酉月)正是金氣凝結蘊育成形之時空,所以辰酉合化金;4-7月間(巳-申月)正是水氣上下循環流動之時空,所以巳申合化水;5-6月間(午-未月)正是陽光最炙熱最旺盛之時空,所以午未合化成太陰或太陽土。
第二種形態為三合局:
申子辰三合水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
寅午戌三合火局
巳酉丑三合金局
三合居是由五行各行的長生、帝旺、墓庫三者聯結而成,比如:
水,長生于申,帝旺于子,歸庫于辰,故申子辰結合成水局;
木,長生于亥,帝旺于卯,歸庫于未,故亥卯未結合成木局;
火,長生于寅,帝旺于午,歸庫于戌,故寅午戌結合成火局;
金,長生于巳,帝旺于酉,歸庫于丑,故巳酉丑結合成金局;
而,辰戌丑未四庫齊全,理所當然自成土局(辰戌丑未分別為水火金木之庫)
以上每組三合局若僅見其中任何二者(三缺一),均稱半合或拱合,比如寅午戌三合火局,若僅見寅午或午戌就叫半合,若僅見寅戌,而缺中間帝旺之午,就叫拱合。三合局因五行的生、旺、庫三者聯結而成,故其力量較六合局為大(約大兩倍)。
再講講地支三會方:
寅卯辰會成東方木
巳午未會成南方火
申酉戌會成西方金
亥子丑會成被放水
以上所列之三會方,必須同一方位的三者齊見使能會合圍結成一般巨大專力,其力量的為六合局三倍,又約為三合局兩倍,乃所有合局中力量最大。如僅見其中任何二者時,只能稱助勢,而不能論為辦會方。
地支相合講完了,接著說說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酉戌相害
地支相害共計六組,亦稱六害或六川,古代稱其為穿心六害,所謂穿害,就是故意干擾破壞的意思。
老王在前面提到的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每組六合均團結融合為一體,今若遭遇外力來沖擊拆散,其合力必受破壞,所以說,凡能沖擊六合局中任一組任一字者,即屬穿害,如:
子丑合,逢未沖丑,使子孤立,此稱未害子
午未合,逢子沖午,使未孤立,此稱子害未
由此兩組比較可知,子與未是相互穿害的。
子丑合,逢午沖子,是丑孤立,此稱午害丑
午未合,逢丑沖未,使午孤立,此稱丑害午
由此兩組比較可知,午和丑是相互穿害的。
巳申合,逢寅沖申,使巳孤立,此稱寅亥巳
寅亥合,逢巳沖亥,使寅孤立,此稱巳亥寅
由此兩組比較可知,寅和巳是相互穿害的。
巳申合,逢亥沖巳,使申孤立,此稱亥害申
寅亥合,逢申沖寅,使亥孤立,此稱申害亥
由此兩組比較可知,申和亥是相互穿害的。
卯戌合,逢酉沖卯,使戌孤立,此稱酉害戌
辰酉合,逢戌沖辰,使酉孤立,此稱戌害酉
由此兩組比較可知,酉和戌是相互穿害的。
古書所述,地支相刑:
1.申刑寅、寅刑巳、巳刑申——恃勢之刑
2.戌刑未、未刑丑、丑刑戌——無恩之刑
3.子刑卯、卯刑子——無禮之刑
4.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自刑
以上四組合局、會方之對應相刑,除了寅午戌對應巳午未,及巳丑酉對應申酉戌兩組正確外,其他兩組似有誤差,而今,老王奉上正確的對應:
亥刑寅、寅刑巳、巳刑申、申刑亥——恃勢之刑
未刑辰、辰刑丑、丑刑戌、戌刑未——無恩之刑
卯刑卯、午刑午、酉刑酉、子刑子——自刑
因為寅、申、巳、亥乃四長生、四臨官之地,勢力皆強,故寅申巳亥之刑可謂恃勢之刑,辰、戌、丑、未四者皆屬土,同類之情好比兄弟姐妹。而今竟同室相爭,骨肉相刑,故而稱無恩之刑,子、午、卯、酉四者屬同支相刑,自扯后退,自揭瘡疤,故稱自刑。至于無禮之刑,老王覺得并不符合邏輯,故取消,若有同行有意見,可與老王共同探討。
最后老王說說關于地支相沖的原理:
三命通會說:地支取七位為重,猶天干取七位為殺之義。如子午相沖,子至午七位數,甲逢庚為殺,甲至庚為七位數,數中六則合,七則為過,故相沖為殺也。
七乃天地之窮數,陰陽之極氣也。
地支的相沖皆間隔七位,而七這個數字在自然界中有很大的奧秘存在,比如,我們人類的頭部有七竅,西方宗教以七日定為作息周期,中國傳統也一直以七或七的倍數作為周期。再談談生物界,世界上的植物統分單子葉和雙子葉兩大類,單子葉植物的種子內有一片子葉,其花瓣的數目為三或三的倍數;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內有兩片子葉,其花瓣的數目為四或五或其倍數。植物界皆在十數之內獨缺七。因此,七,只在人類中存在,七與七的倍數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比如:神話中的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比如舍利子要火煉七七四十九日而成,再比如中國傳統生男生女口訣之七七四十九法。
而有關七的奧秘也牽涉到人生三大疑問:
人是什么?從何而來?(Who am I?)
人應該做什么?(What should I do?)
人應何去何從?(Where am I going?)
以上三大疑問,皆可由中國易經八卦原理求得解答,說來話長,下回有機會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