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車禍非常慘烈,導致三死一傷的惡果,事發地點是一個急彎道加坡路,黑色轎車越過雙黃線在對向車道與大貨車迎面相撞。
這起事故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關鍵點:“急彎、坡路、副駕駛輕傷其它人員死亡、迎面相撞”。
從事故的圖片和新聞報道的描述來看:“貨車司機表示,事故發生在一處坡段,事發時貨車上坡,小車下坡,小車突然拐到了對向車道與貨車迎面相撞,隨即發生車禍,目前,具體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引述自網易新聞),有以下兩種推測:
1、黑色轎車在下坡彎道處失控,由于速度超過臨界點,拐彎半徑過大,在自己的道上失控,沖向了對向車道,而此時,正好貨車上坡入彎,所以迎面撞個正著。
2、黑色轎車在下坡彎道盲目借道超車,以為超車只需要一會兒,不會這么倒霉,結果正好貨車上坡入彎,結果撞個正著。
無論哪兒一種推測,都逃不出這幾個關鍵詞兒:彎道、下坡、速度。
1、第一種情況是被動的失控。
這是很多新手和準生手最困惑的問題,其本質還是車感不好。
夢飛來形象得解釋一下,什么叫車感?
駕駛的本質是什么?司機和車輛一起配合融入到交通環境中去。
既然講到了配合,想到配合良好靠的是什么?是相互的默契程度。
如何才能有默契?默契的前提是相互的了解程度。
人和車之間相互了解叫什么?車感!你和車之間的感覺。
是不是一下子豁然開朗了?你之所以覺得駕駛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車輛根本不了解,沒有車感!
駕駛必須是你和車輛的配合,如果相互都不了解,如何能享受駕駛的樂趣。
所以,新手必須解決車感問題。車感這玩意,別人還替代不了,車感是你和特定車輛之間的感覺,和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一個道理,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感覺不可能相同,車也是一個道理,每輛車也有自己的脾氣。
在不同速度下的拐彎半徑大小,就屬于車感的范圍。
為什么有的司機在過彎的時候會翻車呢?就是沒有彎道的車感,如何培養好車感?《開車是一場修行2:別以為你不是新手》,整本書都在說這個事兒。
2、第二種情況是主動的失控,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人禍
當你擁有了車感和路感之后,就進入了生手期,生手期最可怕的就是膽大包天!不能超的車也敢去超了,沒事兒還調戲調戲其它車輛。
任何一種違背事物客觀規律的做法,都會受到懲罰。
彎道超車就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這個案例還有個極端的地方,大家想想超車這個動作,一定會伴隨著什么?加速。
這個案例的黑色轎車還是在下坡的時候超車,本來速度就快,再加上下坡,速度更會不斷增加,再加上司機如果車感不到位的話,很容易失控。
如果不是速度過快,這起事故的傷亡不會如此嚴重,超車加上下坡,會使得速度超出司機本來以為可以控制的預期范圍。
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司機駕駛違反了客觀規律,在不該超車的地方盲目超車了。
生手時期,司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和自己斗,控制好自己,不為不可為之事!
3、這起事故中,前后坐了四個人,副駕駛受了輕傷,其余三人死亡。
我們可以推測,副駕駛系了安全帶得以幸免,駕駛員是因為直接撞擊沒有辦法,但是后排的兩位乘客,如果系上了安全帶,可能不會失去生命。
開車、坐車系上安全帶,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但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國道和高速,后排乘客也一定要系上安全帶!
4、貨車司機還能不能做得更完美一點
貨車司機在這起事故中確實很無辜,但我們站在“生命的有無”這個駕駛立足點來考慮問題,看看是否能做得更完美一點。
因為大家想想,如果貨車此時在山路上,而且是靠外側的上坡彎道處,遭遇同樣的情況,那么就很有可能被黑色轎車撞下山去!即便它沒有任何責任,但失去了生命!
夢飛跑過很多山路,川藏線,還有從麗江到瀘沽湖的山路,印象比較深刻,因為在那么危險的路上(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奔騰的江水、路窄,而且外側沒有欄桿),還真是有直接不管不顧借道超車或者彎道超車的司機,你去跟他們講道理沒用的,因為你在外側,危險性太大了。
所以只能做到什么?逢彎道必鳴笛,減速,而且如果有條件的話,彎的弧度拐大點。山路上,逢彎必鳴笛,而且不要著急入彎,這就是站在“生命的有無”而不是“行為的對錯”立場上,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
請學會在每一個車禍案例中反思自己,反思的不單單是“行為的對錯”,而是是否能讓自己更完美,完美意味著生命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