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大陸的文明為何最終主宰了整個世界?
想了解歐亞大陸的文明的你
聶琦峰。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理論研究會秘書長。
為什么不同地區的人類文明存在差異?
人類文明差異的終極原因是什么?
歐亞大陸的文明,為什么最終壓倒了世界其他大陸?
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需求是創新之母
技術的長期發展是長期積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
《槍炮、病菌與鋼鐵》:1998年普利策非虛構類作品獎。
探討問題:為何不同的文明差距特別大?
案例:1532年卡哈馬卡之戰:
西班牙:主帥皮薩羅,兵力106名步兵、62名騎兵;
印加帝國:主帥印加皇帝,兵力近萬人;
結局:7000印加士兵被殺,印加皇帝被擒。
西班牙人征服南美的直接原因:槍炮、病菌與鋼鐵。
歐亞大陸對其他大陸優勢的終極原因:歐亞大陸特有的地理生態環境,讓史前的人類,率先發展出發達的農業。
農業的誕生:馴化野生動植物。
馴化結果:
1、農作物:麥、豆、亞麻
2、家禽家畜:牛、馬、狗、雞
原理:利用物種的突變,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品種,然后培育它們,讓它們的優良特性穩定傳遞下去。
歐亞大陸環境優勢:
1、讓合適的物種得以存在,馴化成為可能
案例:新月沃地
位置:西南亞;
特征:氣候干濕分明,海拔起伏大;
優勢:
生長周期短、產量高、收獲容易,而且耐儲存的植物成了農作物的始祖;
動物種類豐富,馴化機會多;
結果:培育出8大始祖作物:大麥小麥、豌豆、鷹嘴豆,還有亞麻等;
馴化出4種最重要的哺乳類家畜:山羊、綿羊、豬和牛。
反例:新幾內亞
位置:太平洋;
特征:地處熱帶,世界第二大島嶼;
劣勢:沒有種子較大的野生谷物;
結果:無條件馴化糧食。
2、為農業提供了友好度高的物種,比別處的動植物,更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對植物的案例:人類需要:無毒的、不苦澀的種子; 自然劣勢:被動物吃光種子、無法繁衍;
對動物的案例:溫順,不易受驚:馬;反例:斑馬、羚羊。
3、歐亞大陸的特殊形狀,影響了農業的傳播
歐亞大陸:橫向軸線,日照一致,氣候帶差異不大,大陸東西之間互通有無;
案例:新月沃地的谷物,從愛爾蘭到日本廣泛種植;中國原產的雞,很早就達到歐洲。
美洲大陸:縱向軸線,穿越多個氣候帶,動植物無法跨越氣候限制;
案例:墨西哥火雞無法達到南美高原,墨西哥玉米無法傳遍北美北部。
農業派生出文明四大特征:
原因:糧食生產效率高,農業帶來人口增多,人類定居后,人口密度加大。
歐亞大陸文明四大特征:政權建立、文字誕生、對流行疾病普遍免疫,社會創造力旺盛。
1、政權建立:
原因:協調處理陌生人之間的經濟利益和生存空間;
可能性:糧食生產出現余裕;
方式:出現拜托糧食生產的專業人士,建立城市國家。
特征:對內,實施法律,采取等級制;對外,使用軍隊,軍事擴張,疏解人口壓力。
案例:各大文明古國相繼出現。
反例:新幾內亞,無農業,分布稀疏,沒有建立政府的需求。
2、文字誕生
三重關系:
2.1 文字是國家統治、宗教祭祀的工具,掌握人數少,適用范圍有限;
2.2 文字作為人群遷徙擴張的工具,文字開始表音,抽象程度提高,適用范圍擴大;
2.3 歐亞大陸上,多個早期文明合力,不斷試驗,最終形成通行歐亞大陸的表音文字體系。
案例:閃語字母,成為數百種字母文字的鼻祖,今天大家熟知的羅馬字母,就是其中一種。
反例:美洲的農業向南北擴展可能性小,瑪雅文字就沒能影響南美的印加文明。
3、對流行疾病普遍免疫
人類疾病多來自農業:天花、肺結核(牛);寄生蟲病(豬);鼠疫(鼠類,鼠類與糧食生產有關);
定居:人口密度大、廢物堆積、易于傳染;
案例:古羅馬天花、14世紀黑死病;
反例:天花、流感傳入美洲,造成了毀滅性打擊,95%的印第安人死于這些歐亞大陸的傳染病。
4、創造力旺盛
核心:需求是創新之母;
案例:
中國沒有航海的需求,15世紀主動退出大航海時代;
日本沒有戰爭需求,江戶時期火槍技術再次落后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