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但最重要的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么,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以后不愿意讀文獻。
1.每次讀完文獻(不管是細讀還是粗讀),合上文獻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從discuss里最好確認一下。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過關了。takehomemessage其實都不會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發現你需要記得很多,那往往是沒有讀到重點。
2.擴充知識面的讀法,重點讀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問題,以及目前的進展類似的文章,每天讀一兩篇,一個月內就基本上對這個領域的某個方向有個大概的了解。
3.為了寫文章的讀法,讀文章的時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時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識的記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誰,哪篇文章,哪個期刊,這樣以后照貓畫虎寫的時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個句子強的多。當然,讀的多,寫的多,你需要記得句型就越少。
一、先看綜述
先讀綜述,可以更好地認識課題,知道已經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對于國內文獻一般批評的聲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而國外的綜述多為本學科的資深人士撰寫,涉及范圍廣,可以讓人事半功倍。
二、有針對地選擇文獻
針對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論文來讀,從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問題,通過哪些技術手段來證明,有哪些結論?從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邏輯推論,學習技術方法。
1.關鍵詞、主題詞檢索:
關鍵詞、主題詞一定要選好,這樣,才能保證你所要的內容的全面。因為,換個主題詞,可以有新的內容出現。
2.檢索某個學者:
查SCI,知道了某個在這個領域有建樹的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
3.參考綜述檢索:
如果有與自己課題相關或有切入點的綜述,可以根據相應的參考文獻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論文。
4.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
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
三、如何閱讀文獻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說是一個論文的窗口。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多數文章題目、摘要簡單瀏覽后,直接把幾個Figure及Title與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讀全文:讀第一遍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爭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為讀論文的目的并不是學英語,而是獲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維會非常混亂,往往讀完全文不知所謂??梢栽谧x的過程中將生字標記,待通讀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3.歸納總結:較長的文章,容易遺忘。好在雖然論文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個詞組標一個標題。
4.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么,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關系連詞,他們承上啟下引領了全文。
5.增加閱讀量:由于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對許多問題還沒有什么概念,讀起來十分吃力,許多內容也讀不懂。后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匯貫通。所以,對新手而言,應當重視閱讀文獻的數量,積累多了,自然就由量變發展為質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