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開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卻因種種原因,這場戰爭并未像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一樣廣泛宣揚。無論戰爭如何定論、國家關系如何變化,絕大部分國民都是在那場戰爭之后開始投身市場經濟建設、享受改革開放的福利。在這里銘記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的年輕生命。
越南大部分地區是在漢武帝征服南越國趙佗(秦朝的“南海尉”)時順便納入中華帝國版圖的,不過那時候整個南??ぶ挥?0~20萬人口,當時的越南地區多為蠻荒之地。五代十國時期,交趾軍閥吳權叛亂擊敗南漢獨立,算是中越第一次戰爭。
973年,宋太祖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丁朝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式冊封的王朝,被史學界視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自此,交趾正式從中華獨立出去。從那時候開始中越共發生了8次大規模戰爭,依次是宋越戰爭的宋太宗攻黎朝、大越朝李常杰攻宋;蒙元朝三次攻安南被陳朝擊敗;明成祖時期朱能、沐晟、張輔,領兵八十萬征服安南,短暫統治近20年后被趕走;乾隆帝時期兩廣總督孫士毅等率軍攻入安南被擊?。?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除了1979年那次戰爭,中越歷史上一共發生8次大規模戰爭,越南最終其實是都贏了,維持了事實上的獨立。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只能算邊境沖突,雙方基本維持原來的國境線。如果加上援越抗法、抗美,自古以來恐怕有上百萬中華子弟的性命葬送在越南。
在共同抗擊美軍和南越軍隊時期越南和紅色高棉曾經有過合作,但是當柬埔寨共產黨總書記波爾布特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后,開始實施整肅與屠殺,其執政期間,紅色高棉試圖逐步將柬埔寨改造為不分任何階級的社會,將所有城市居民強行驅趕至農村,實行恐怖統治和全國大清洗,屠殺平民兩百萬人,當時柬埔寨全國的人口也只有700多萬。越南則指責紅色高棉政權屠殺居柬的越南人,且入侵越南領土,故兩國關系開始惡化。波爾布特實施的種族屠殺是指在柬埔寨的2萬越南裔全部死亡,43萬華裔死了21.5萬,1萬老撾裔死了4,000,2萬泰裔死了8,000,25萬伊斯蘭教徒死了9萬,這些數字都超出高棉人死亡的相應比例。
1978年5月,在巴祝大屠殺發生后,大清洗激發了反波爾布特的起義,被鎮壓后,流亡者在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救國民族團結陣線”,領導者是紅色高棉曾任師長、省委書記的高層領導人韓桑林。1978年11月,蘇聯和越南簽訂友好同盟條約;同年12月25日,10萬經歷越戰洗禮的越南志愿軍對柬埔寨發動勢如破竹的進攻。 并于1979年1月7日攻占首都金邊,推翻了民主柬埔寨,成立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沖突,可能引發大規模戰爭。此后,中國與蘇聯持續處于敵對狀態,而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出于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蘇聯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該條約具有軍事同盟性質,其中第5條規定:一旦雙方中之一方成為進攻或進攻威脅的目標,締約雙方將立即進行協商以消除這種威脅,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保障兩國的和平與安全。
由華國鋒擔任軍委主席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于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并于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云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并以減輕紅色高棉承受越軍的攻擊壓力。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西線云南省和東線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云南方向作戰先期由楊得志,后期由張铚秀指揮;廣西方向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偣矂佑昧?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陸軍第11軍、第13軍、第14軍、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0軍、第54軍、第55軍及第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云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云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約45萬多人(一說56萬人)作戰部隊(進入越南境內作戰部隊22.5萬余人),加上輔助兵種、民兵和后勤民工等總計動員約70萬人。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解放軍動用59式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等履帶式車輛823輛,各型火炮近萬門,其中重炮2000余門。
越軍以一線的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余個地方團、20余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后期又陸續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等單位,參戰正規軍在1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大約15萬人的武裝民兵配合作戰。越軍大量裝備蘇制AT-3薩格爾反坦克導彈,RPG2,RPG-7/40火箭筒,越軍全軍共裝備76毫米以上口徑各種火炮近3000門。越軍北部邊境部隊擁有各型火炮1000余門,其中重炮300多門,蘇制冰雹火箭彈若干輛。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第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第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張铚秀指揮,從云南方向出擊。
整個邊境戰役其實只打了28天,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線4個軍12萬人及大量配屬保障部隊在許世友指揮下分14路進入越南境內。同日,西線3個軍10余萬人及配屬保障部隊在楊得志指揮下,從云南邊境的三個方向攻入越南。至26日東西兩線解放軍占領東溪、博山、復和、谷柳、保勝、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孟康、高平省河廣縣縣城朔江、河安、代乃、同登、高平省省會高平市、黃連山省重鎮甘棠、朗洋、班羅。
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解放軍基本全殲越軍王牌第3師12團主力,39師堅守代乃阻擊越軍增援甘棠,越軍王牌師316A師發動多次猛烈進攻,無法突破解放軍防線。越軍向探壟發動了團級規模反擊,也被163師488團擊退。駐守城鎮的越軍雖然在我軍猛烈炮火攻擊下損失慘重,然而殘余部隊并沒有向后方潰退,而是避開解放軍炮火轉移出城鎮進入周邊大山里與大量民兵分成無數小組不斷襲擊掉隊的解放軍戰士和解放軍后勤補給線,給解放軍和后勤運輸人員造成大量傷亡。
在戰爭初期的時候,這場戰爭打得并不輕松。甚至出現了越南部隊深入我國境內五公里的情況,一直打到我國板爛地區。越軍338師是組建于1956年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雖然不屬于越南的六大王牌師之一,但也打了幾十年的仗,在抗美戰爭中立下大功。越軍338師派下轄的461團,462團,以及炮兵208團沿著四號公路向西走,想要阻擋我軍進攻諒山的節奏。與此同時,338師派460團朝著我國廣西寧明縣的板爛地區發動進攻,一度攻入國境線5公里,希望逼迫我軍從前線抽調兵力。
寧明一帶并不是我軍的主攻方向,所以只有一個邊防營和一些民兵部隊在防守,越軍338師也是看重我軍在這里防守薄弱才趕來。2月22日晚,越軍向我板爛地區發射火箭炮和榴彈炮4000余發,23日開始發動進攻,當時寧明全縣總動員,大量民兵趕往板爛地區。但是當我軍預備隊的148師趕到板爛地區的時候,久攻中國邊防部隊和民兵陣地不下的460團,在察覺到中國野戰部隊抵達后,搶掠、焚毀幾個村莊后撤回越南境內。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3月5日,2月27日,東線55軍從多個方向猛攻諒山市,經過2天戰斗基本掃除了外圍的防守越軍,直逼諒山市區。3月1日,東線55軍集中了19個炮兵營的306門火炮,對諒山市內幾十個重要目標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急襲。30分鐘內發射炮彈近萬發,諒山市區的軍營、火車站、汽車站、發電廠、郵電大樓、省府大樓、市府大樓、公安廳等主要建筑物、軍政設施被打得千瘡百孔,諒山對外的通信中斷、交通中斷、供電中斷,整個城市陷于癱瘓。炮擊停止后,中國軍隊向諒山市區發起猛攻,戰至3月2日中午,全部攻占了諒山北市區。這一階段解放軍相繼攻占越南廣淵、封土、沙壩、鋪樓、郭參、茶嶺、脫朗、下瑯、高巴嶺。3月5日晚,中國宣布已達到懲罰作戰目的,開始從越南撤軍。晚幾個小時后,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表示要抵抗到底。第二階段并非主力的55軍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取得的戰果超過了許多一線主力部隊,可見現代戰爭火力的重要性。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6日,從3月6日起,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開始撤退。此期間中國軍隊將大量民生工礦物資運回國(其中包括大量中國無償支援越南的物資)。
在撤軍過程中,中國軍隊有計劃地摧毀了越北地區的大量越南軍政設施,以破壞其戰爭潛力。3月12日,東線諒山方向中國軍隊率先完成撤軍。3月13日,西線云南方向的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線以內。東線高平方向的中國軍隊繼續回撤,并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遠程炮火掩護撤軍,導致越軍無法發動大規模追擊行動。3月16日晚,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1979年之戰前后28天,我軍全線共發射炮彈106.17萬發,總計消耗彈藥2.11萬噸。但是,這一火力密度在戰爭史上也并不算特別高,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僅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就發射了190余萬枚炮彈。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是因為我軍摩托化水平不足,難以保證大量炮兵出國境作戰的需求,大部分炮兵團,尤其是重型炮兵團,都沒能跟隨部隊出國境參戰。
由于雙方在戰場上沒有使用空、海軍直接交戰,僅限于地面部隊作戰,不同于一般戰爭,加之,中國邊防部隊已多年沒有打過仗,部隊絕大多數中下級指揮員缺乏實戰經驗,特別是遭受“文化大革命”干擾破壞,部隊訓練少,軍事素質差,在戰斗中也暴露諸如指揮失當,協同失調,編制不合理,武器裝備不配套等問題;但通過實戰,解放軍在戰役指導、戰術運用、指揮協調、組織各種保障和民兵參戰支前等方面,取得一些可貴經驗,對加強解放軍建設和指導未來反侵略戰爭有重要借鑒意義。
雙方傷亡
中方發布數字: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烈士6954人,后來修正為8531人,各省市自治區烈士人數相加共11506人(為何大于總數不清楚,可能包括后來兩山輪戰犧牲數),負傷21000人,被俘238人。中方公布共造成越軍42000~57000人陣亡,近70000民兵陣亡,俘虜越軍1636人,擊毀坦克185輛、200門大炮和重迫擊炮、6座導彈發射器。西方估算中方26000人陣亡,重傷37000人。
越方公布己方10000名平民死亡,但未公布詳細傷亡數據。越方聲稱造成中方62000人傷亡,包括陣亡48000人。擊毀坦克裝甲車420輛、大炮和重迫擊炮66門。西方估算越軍: 20,000-32,000人陣亡, 32,000人重傷,平民傷亡數不詳。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付出大量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國內權威說法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借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更有指出中越戰爭是中國向美國交心的“投名狀”,彰顯“聯美抗蘇”的決心,使得中美建交后,關系快速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直到1989年。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等等。
由于面臨北方蘇聯陳兵中蘇邊境百萬壓力,解放軍精銳的幾十個甲種師都布置在北方。1979年對越反擊戰北方甲種師只能抽調幾個師南下,解放軍共動員參戰的29個陸軍師,其中有21個師原為乙種師,需要進行臨時擴編。以成都軍區第50軍149師為例,全師共擴編1個營部和36個連,調整、提升干部836名,提升正副班長1350名,補充老兵2539人,新兵3108人,共補入兵員5647人,同時補充調整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等。平均下來參戰部隊估計有近半數為新兵,許多新兵甚至都沒怎么訓練就上戰場了,像電影《芳華》里陣亡的年僅十幾歲的小戰士不在少數。
有人奇怪,1975年時解放軍有630萬人,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到了1979年,解放軍也有500多萬,為什么會面臨沒兵的問題呢?這個問題詳細解釋很復雜,大概總結一下,解放軍當時存在兩大弊端。一是冗員,軍內軍官太多、后勤太多,真正在一線的軍人反而占比不多。二是解放軍剛剛進行了甲乙師的改編,軍隊的精銳被大量分流,“甲種師”調到北方防御蘇聯,國內大部分乙種師戰斗力尚不理想。
至于區分甲種師、乙種師,是我國在70年代的一種無奈之舉。在70年代,因為北方巨大的軍事壓力,解放軍擴充到600多萬,共36個軍,120多個師。但是當時我國經濟很差,要養活600多萬軍人,經濟上負擔很重,而且難以保證軍隊的水平,一些邊遠地區的部隊連吃飽飯都夠嗆。最后,解放軍決定在1975年開始劃分甲、乙兩種部隊。
甲種師齊裝滿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作戰主力;乙種師則編制縮小,為甲種師一半,重武器減少,訓練量也較少,主要從事生產建設和治安工作。改編之后,當時解放軍一個普通軍只有一個甲種師,剩下的兩個師是乙種師。也就是說1978年的解放軍幾十個軍,只有幾十個甲種師,剩下的都是乙種師。
這就造成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解放軍第一點就是士兵的軍事素質較差,新兵自不必說,連老兵的軍事素養都不是很理想。就連越軍戰俘都認為我軍的槍法稍弱,配合較差,戰術不靈活。
第二就是武器差的問題,不僅解放軍戰士手上的56半被越軍的AK壓制,我軍裝備的輕型坦克居然防不住大口徑機槍,這讓中越雙方都很驚訝。59式主戰坦克也防不住越軍大量的單兵反坦克武器,甚至防不住越軍的冰雹火箭彈。
對面越軍布置在邊境部隊大多數是二三線部隊,還有大量民兵。這些越軍部隊中有三支全部蘇制裝備勁旅:東線部署于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和位于諒山、同登的3師,西線部署于沙巴地區的越軍第316A師。其中越軍第346師又稱'高北師',越軍第3師又稱'金星師',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英雄團'稱號,實戰經驗豐富。越軍第316A師是越軍的'英雄師',曾經獲得過'決戰決勝'的獎旗,越軍各級連排干部培訓都由該師負責,類似于越軍軍官教導總隊。開戰后,越軍總部將其作為一個拳頭,宣稱其能隨時在任意方向吃掉中國一個主力師。不過即使是號稱越軍王牌的316A師,居然女兵占比超過20%,其他部隊女兵占比數更高??梢娫杰娫谥性竭吘车谝痪€部隊只有少數精銳部隊,主力其實是集中在河內至海防一線。
網絡上、自媒體大量雞血文章說解放軍拿下諒山,河內門戶頓開,之后進攻河內就是一馬平川云云。這里放一張地形圖,還是那句話,戰線圖、地形圖騙不了人。越南諒山位于越南北部,直面中國廣西地區,距離中越邊境僅有18公里,遠遠小于到首都河內的130公里,從地形分布上去看,諒山省多為叢林茂密的越南山地,以南地區多為稻田縱橫,水網密集...??辞宄?,諒山省以南才是一馬平川但水網密集,而從諒山市出諒山省還需要穿過大約65公里的山地叢林。經過三個星期邊境作戰,解放軍并沒有成建制的消滅任何一個越軍師,被擊潰的越軍藏身于邊境山地叢林中嚴重威脅解放軍后勤補給線,解放軍又怎么可能在沒有補給、沒有炮火和空中掩護下貿然孤軍深入去進攻河內!
經過自衛反擊戰的檢驗后,解放軍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其中甲乙種部隊編制就被證明不符合戰爭需要。平時簡編,戰時擴編,但卻沒有相應完善的預備役制度,只能臨時補入大量新入伍人員,缺乏訓練和磨合,在實戰中付出了血的代價。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長期持久的。中國軍隊進入北越的工業區,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運走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包括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并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連年戰事錯失了改革開放的機會。尤其越南開始把重心用來防御北方,從此無法再進行干涉其鄰國政局。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夸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庇袛登矫裼龊?nbsp;。傷亡嚴重的原因,據當年老兵記載:中國軍隊撤退時,無數越南男女軍人,偽裝成無武裝的越南百姓,對解放軍進行不間斷的偷襲,導致中國軍隊分辨不出是普通百姓還是越軍一概予以反擊,造成大量誤傷,這反而造成了越南百姓更加仇恨華人。
1979年2月22日,新華社匯總了各國對中越戰爭的態度:
譴責中國,支持越南,并要中國撤軍及?;穑?nbsp;蘇聯、 古巴、 波蘭、 東德、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保加利亞、 阿爾巴尼亞、 蒙古人民共和國、 阿富汗、 南也門、 埃塞俄比亞、 安哥拉、 莫桑比克、 貝寧、 剛果人民共和國和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包括了蘇聯及其大部分衛星國;
對中國表示遺憾,要中國撤軍: 老撾、 印度;
反對中國及越南的軍事行動:瑞典、 加拿大、 新西蘭;
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日本、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伊拉克、 土耳其、 芬蘭、 挪威、 英國、 荷蘭、 義大利、 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美國、 澳大利亞、 北也門;
對中國和越南都表示遺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運:西德、 奧地利、 瑞士、 比利時、 盧森堡、 法國、 愛爾蘭、 西班牙、 希臘;
呼吁談判解決問題:孟加拉國、塞浦路斯、 丹麥、 冰島、 埃及、 利比亞、 馬里、 馬達加斯加;
公開聲明不表態: 葡萄牙;
僅譴責越南:朝鮮;
支持中國,譴責越南:民主柬埔寨。
中國軍隊撤軍后,中越又持續了十年邊境沖突。越南軍隊又相繼占領了中越邊境許多騎線點,并占領了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在中國邊境頻繁活動。雙方在中越邊境發生了數千次的沖突,越軍傷亡1800余人。1980年中國軍隊占領羅家坪大山和扣林山,越軍200余名士兵死亡。此后,中國方面于1984年4月發動了爭奪老山和者陰山的兩山戰役,經過三年的反復戰斗,中國軍隊獲得戰爭勝利,并最終收復這兩個地區,包括一些山峰。
負責東亞地區的前美國國家情報官員、退休的中央情報局分析師約翰·卡爾弗(John Culver)曾就美國是否也高估了中國軍力發了一系列推文。他在推文中說,解放軍在1979年那次戰爭的表現算得上是一次標準的“執行不力”(poor execution),三個星期內在戰斗中陣亡3萬5000人。但中國的目標并不是要奪取和占領領土。它是為了懲罰越南對柬埔寨的入侵。
他在接下來的推文中說,解放軍實現了其作戰目標,攻占了6座城市,摧毀了鐵路和橋梁,盡管付出了可怕的代價。它動員了40多萬軍隊,其中大約一半進入越南境內。1979年后的十年間,解放軍一直在運用這些經驗,包括1984-1988年在(云南)麻栗坡縣的實戰。(編者注:中越邊境戰爭的重要戰場老山前線位于該縣境內。)
卡爾弗繼續寫到,解放軍后來研究了美國的作戰行動,并在2015-16年啟動了正在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改革,在關鍵方面以美軍的指揮和行動實踐為基礎。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它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戰斗,但它是一個不斷學習的組織,而且也在研究烏克蘭(戰爭)?!?/p>
懲罰越南對柬埔寨的入侵評價是正確的,中國肯定不是為了支援柬埔寨抗越,更不是為了占領越南領土,自始至終越軍都沒有調動柬埔寨駐軍。1988年,蘇聯自身經濟惡化,停止了對越援助,越南國內通貨膨脹很快達到1000%,還發生了缺糧情況。1990年9月越南才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長期威脅我國的蘇聯解體。在我看來,1979年那場戰爭并結合之前鄧小平高調訪問美國,這一系列操作更多的是警告蘇聯不要輕舉妄動,為我國此后開始的市場經濟建設提供了安全的國際環境,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因此而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好處,應該緬懷在那場戰爭中逝去的生命。
不斷探索,尋求真相